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红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66-71,94
雷蒙德·威廉斯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的文化研究思想对英国乃至世界文化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唯物主义文化分析方法是威廉斯的文化理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思想非常集中地体现在其论文《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基础与上层建筑》中。本文主要从立场、概念与方法三个方面来解读该论文及其威廉斯唯物主义文化分析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威廉斯文化社会学的产生大致有三点缘由:"传统文化社会学"的不足、文化理论的相对匮乏和文化观念的全面拓展。在学科要素上,他的文化社会学以"文化"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为研究方法,但又涉足其他学科领域、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因而是一门从属于文化研究的学科。在理论意义上,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修正了关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机械决定论,它不仅有助于把握文化研究的深层脉动,也可以为国内文化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威廉斯提出了"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新文化观;借助于这种文化观,威廉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进行了反思和更正,完善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公式;通过对利维斯主义的批判,威廉斯指出:工人阶级不是"大众",工人阶级文化也不是他们所贬低的"文明",而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创造性文化,这体现了文化研究所持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国家极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雷蒙·威廉斯创立的文化唯物主义是种新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他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唯物论;特别是在构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核心范畴中,用别样的视角,原创性地阐述了文化观、重新评介和阐发了对"基础——上层建筑"的解读。理解和理清这两个核心问题是认识文化唯物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威廉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僵化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模式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应该把焦点重新聚集到社会实践中复杂因素之间互动的过程中来。这对于重新理解社会实践复杂多变的过程,厘定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角度分析雷蒙德·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逻辑。威廉斯以社会经验的考察为基础,研究"感觉结构"与社会意识、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关涉到"社会结构"、"文本结构"、"社会秩序"等发展动态。"感觉结构"是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核心,通过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方法,他将"感觉结构"、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从"感觉结构"到"文化唯物主义"的演进呈现了威廉斯文化批评理论发展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7.
范永康 《兰州学刊》2014,(8):112-118
后马克思主义以“语言建构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文化是意义表征,同时又是意指实践,是文化建构了社会现实、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主题位置或身份/认同,从而颠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框架中构建的反映论文化观。究其实质,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精致的“语言唯心主义”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但是,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于反思、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形势的最新发展要求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文化的建构功能,并借鉴建构主义思维和符号学方法来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经历了多重逻辑过渡,并实现了范式转换:威廉斯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再诠释颠覆了生产范式的理论前提,并为斯图亚特.霍尔回到葛兰西的“接合”理论提供了分析基础;霍尔在强调主动文化过程的同时彻底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解模式,为伯明翰学派转向微观政治学文化研究维度作好了理论准备;费斯克则在伯明翰学派理论的逻辑基础上以微观政治范式遮蔽了文化研究的生产范式,因而在总体上逃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9.
张秀琴 《中国社会科学》2012,(6):24-45,205,2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拉瑞恩、威廉斯、帕雷克、麦克里、霍尔、伊格尔顿、詹姆逊、派因斯、麦克莱伦等为代表的英语世界的研究者分别以专题性论著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持续至今的当代解读、探索与重建。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理论努力:第一,理论资源梳理,从"两个传统"、"两个阶段"、"两个比喻"和"经典定义"出发,探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文献与语境中的起源与形成,并围绕中性化的阶级意识论,梳理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身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演化;第二,研究主题转向,力图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谱系中凸显文化主题、扩大文化内涵,分别以"文化审美主义"、"文化大众主义"、"文化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等形式构建了当代的文化意识形态论,从而延续并融合了20世纪2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所开启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新路径;第三,分析范式转换,在构建当代文化意识形态论时,力图摒弃传统机械决定论式的分析模式,代之以一种"总体—辩证法"分析范式,并由此力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0.
林焕平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经历了从机械反映论到能动反映论再到文艺审美性研究的发展过程,对文艺功能的认识则经历了由革命特殊时期的"革命论""武器论"走向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人民性"研究。林焕平的理论研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突破既定语境限制走向理论的丰富性与特殊性的过程,他在新时期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批评原则,对现代主义、唯"主体"论以及"向内转"思潮等现代文艺思潮批判,对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亦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观念,是雷蒙.威廉斯为开展"文化研究"而从英国传统思想资源库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根据。这个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有诸多共通之处,因而成为他后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个观念对大众文化合法性的肯定还促成了当代西方思想学术界的"文化转向"。这些方面皆与他的代表作《文化与社会》中的"文化观念的逻辑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威廉斯的"情感结构"和本尼特的"阅读型构"既是沟通文学和文化理论的桥梁,而且又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彼此之间在历史的维度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补性结构,集中地代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转向文化的理论拓展,从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紧密关联的必要性,为文化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雷蒙德·威廉斯不但批判地接受了以利维斯学派为代表的英国文化批评传统,而且将其与欧洲大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抛弃了利维斯学派的精英主义立场,但接受了其理论分析路径与文化批评方法,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既强调语言的物质性特点,又以此为切入点,将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具有空间隐喻特点的完全不同的领域有机联系起来,在深入分析文化内部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理清了文学与社会、权力与日常经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体与结构的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中体现为特殊与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威廉斯利用文化霸权理论论述了主体与结构的辨证关系,促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变。对威廉斯文化霸权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内容和影响的探讨,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术语是马克思主义框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然而这一术语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具有一种隐喻性的意义,甚至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布达佩斯学派的思想家乔治.马尔库什直接批判了教条主义对"基础与上层建筑"隐喻性意义的种种歪解,而且通过对隐喻的当代有效性的批判,最终提出了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解释范畴进而保留文化多样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重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紧密结合,并从中国社会现实性出发,主要研究了艺术和美学的人道主义、艺术的文化研究、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后现代语境及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当代面临着挑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必须突破传统宏观抽象思辨的研究模式,十分重视吸收现代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对人类反映活动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理性思考,把理论触角伸向社会、文化、心理、情感、审美等多个领域,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生长点,努力建构现代反映论形态,使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充满生机、永葆科学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当代面临着挑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必须突破传统宏观抽象思辩的研究模式,十分重视吸收现代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对人类反映活动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理性思考,把理论触角伸向社会、文化、心理、情感、审美等多个领域,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生长点,努力建构现代反映论形态,使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充满生机、永葆科学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雷蒙·威廉斯在重新审视艺术的诗性特征时,提出了"情感结构"概念,在承认艺术惯例有效作用下,强调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从文化唯物主义的视角指出,文化研究其本质就是分析一个特定时代和地域的文化记录,以重新构建"情感结构",以及共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威廉斯认为,必须在物质生产和物质条件的背景下理解文化的内涵,并通过日常生活的表征和实践来进行。结合威廉斯一生对文学研究的几部著作,反观其文化理论,可以探寻其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20.
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首创了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英国文学和文化的批评实践,而且对分析和研究我国文学传统和文化经验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