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总体上仍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反弹的风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也是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以我国1978 ~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对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与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所起的作用在长短期表现各不相同.从长期看,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财政支农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从短期看,城镇化与财政支农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财政支农的缩减效应要大于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依据现实数据,收入不平等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异质性企业框架基础上引入消费者异质性,以探讨在人均收入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收入不平等对贸易利益的影响。模型中,消费者异质性通过收入与价格弹性的负相关关系,影响加权平均替代弹性,进而通过市场竞争强度这一渠道,最终影响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考虑消费者异质性的贸易利益估算结果与同质性消费者模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2)在出口固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较高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会削弱可变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福利效应。(3)人均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产生对冲作用。本研究可为我国在当前阶段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福利效应,进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与个人发展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当政府干预措施缺位时,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阶层加速分化,进而在代际间传递,由"权利失衡"演变为最终的"结构断裂"。政府干预可以有效打破上述恶性循环,规避"贫困陷阱"。然而,由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特有的激励机制与中央政府责任"缺位"造成地方政府用于调节收入差距的支出不足,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标尺竞争"和"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的缺失强化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走向"循环累积",成为收入差距的制度根源。改革的措施应从优化分权激励机制、中央政府责任"归位"、完善分权体制和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监督制约机制着手,从制度上确保政府支出的公共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在严峻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逐渐增大。本文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地级市城投债为例,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检验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是推动地级市城投债规模激增的重要驱动因素。“省直管县”改革导致已改革地级市的发债概率、发债规模和单次发债金额均比未改革地级市高。“省直管县”改革强度越大,相关地区城投债的发行概率及规模也越大,“省直管县”改革引致的财政自给程度下降显著促进了城投债的发行。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分权通过土地出让收入、财政赤字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发行。  相似文献   

5.
江克忠  夏策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8):25-33,155,156
本文对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与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预算内财政支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预算内财政支出既定时,预算外收入与转移支付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了分权改革后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一方面在于弥补其财政支出的缺口;另一方面,由于预算外资金的收和支没有完全脱钩,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彻底性,地方政府追求可自由裁量财政资源最大化的偏好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预算外收入的扩张。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财政分权的增长效应及其最优规模存在地区性差异,进而影响地区经济的收敛与否。运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表明,1997—2003年期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具有弱的正效应,促进了地区经济收敛;分区域看,这种影响在东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非常显著;但2003—2007年期间,财政分权对总体经济增长及各地区区域内的影响都不显著,表明目前财政分权已达到较适规模,应进一步加大其注重民生的特点和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7.
国际外包的迅速发展催生出新的贸易方式——产品内贸易,这种新型贸易方式对不同技术程度工人的工资影响作用不同。通过对我国产品内贸易和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分析,采用中国1981-2010年3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分别检验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加工贸易表示的产品内贸易会拉大中国技术工人工资和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差距;而一般贸易则会缩小这种工资差距,且这种缩减效应要大于产品内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8):41-47
基于我国当前财政分权的背景,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财政透明度省份政府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政府投资挤入了民间投资,且财政分权程度与民间投资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从财政透明度出发,财政透明度高的省份政府投资的挤入效应高于财政透明度低的省份。从区域角度出发,中部地区政府投资的挤入效应最明显,西部次之,东部最低。同时,财政分权在东部对民间投资有显著的负作用,在中西部不显著。财政分权在财政透明度低的省份对民间投资有显著的负作用,在财政透明度高的省份不显著。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更加注重资本存量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在东部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以此引致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不同的变革。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博弈的研究视角,发现财政分权程度主要由中央与地方政府两者的行为目标而决定:如果中央政府行为目标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那么财政分权程度会提高;如果中央政府行为目标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和控制力提高,那么财政分权程度会下降。反之,财政分权程度也会受地方发展的客观现实影响。同时,基于不同的行为目标和博弈结果分析出我国不同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变迁逻辑,指出我国当前财政分权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云南省内不同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收入分配状况等各方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各要素对我省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对各要素进行实证检验,对比分析单纯考虑要素禀赋和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引入要素禀赋与对外贸易的交互效应及控制变量等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影响收入分配差距。我们认为,要素禀赋差异对云南省收入分配差距有显著的影响,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外贸易对云南省收入分配差距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它与不同的要素禀赋结合对于收入分配差距所产生的联合效应是显著的,且不同效应之间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改善我省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柏钧  朱林 《天府新论》2016,(6):124-131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配套产品,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被赋予了巨大的城市偏向性。从全国层面来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起到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更有动力扭转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格局。然而,政府的这种潜在动力能否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时真正落地,还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绝大部分都由地方财政承担,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无疑会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财政分权程度越高,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拥有更多可供自主决策的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就有可能在保证其他经济建设支出或社会性支出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增加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政府逐步缩小城乡间社会保障差异的愿景就更有可能被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贸易和FDI变量的收入决定函数,然后运用最新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Shapleyvalue)分解法衡量了全球化和其他变量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球化对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贡献显著为正,并且随着时间而加强;(2)资本是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最为主要且日益重要的因素;(3)以非国有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对地区间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4)教育、地理位置、城市化和人口负担率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199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构造了财政分权、教育发展及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模型。综合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存在区域差异,从中反映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同时,财政分权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阻碍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反映出地方财政偏好经济建设支出,导致财政支出结构发生扭曲,层级教育发展非均衡矛盾突出,这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与汇率政策配合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自由化改革 ,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从对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与汇率政策配合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中可以看出 :运用灵活的汇率政策配合贸易自由化改革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进行贸易自由化改革过程中减少经济的调整成本 ,确保贸易自由化改革的成功实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仅仅依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不够的 ,应选择具有较大弹性的汇率制度 ,采取灵活的名义汇率贬值政策配合贸易自由化 ,从而实现内外均衡 ,以最低的代价成功地完成贸易自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吴进进 《东南学术》2021,(5):120-128
基于财政结余视角,对中国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滞缓成因进行研究表明,支出增长驱动是我国地方财政结余膨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政府支出效率下降、政府预算最大化倾向增强,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公共服务需求和实际成本,为财政结余创造了空间.地方财政分权是缓解地方财政支出驱动结余增长的重要机制:地方财政分权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率,加快了支出进度,削弱了支出规模对财政结余的扩张效应;财政分权降低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并进而遏制了财政结余的膨胀.建议加强地方预算硬约束,控制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过度扩张;同时提高财政结余管理的制度化,持续强化对财政结余的清理整顿;此外还应提高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加强市县政府收入分权.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体制分权化改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国家结构形式、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经济制度、财政体制分权程度、高等教育的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高等教育体制的分权程度都有影响;高等教育属于地方公共产品,提供高等教育服务首先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单一制、实施赶超发展战略、计划经济体制、财政分权程度低、人口少、高等教育规模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低等条件,要求一个国家采取分权程度低的高等教育体制;反之,联邦制、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市场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分权程度高、人口较多、高等教育规模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条件下,要求一个国家采取分权程度高的高等教育体制。随着我国逐步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分权程度逐步提高。中央政府的教育职能应该注重实现公平目标,中央政府解决地区之间教育不平衡的次序应该是首先解决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然后才是高等教育;应该进一步转变中央政府的教育职能,继续进行高等教育体制分权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土地财政的收入分配效应。土地财政是一个过程,包括土地征收、土地出让和土地开发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显著的逆向收入再分配,不利于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红利,不利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均衡发展,不利于缩小城市内新移民与老住户之间的福利差距。政策方面,应改革当前的强制性土地征收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入市,增强集体议价能力;调整城乡财政关系,建设集体所有制下的新型土地财政;健全城市土地开发规制体系和房产税制,公平分担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收入分配调整为切入点,本文全面陈述了我国社会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均、财富差距过大的现状,指出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国家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责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使社会收入形态逐步向“橄榄球”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邢恩泽 《天府新论》2015,(3):99-104
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而伴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技术的模仿、技术的引入以及技术外溢,也使得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途径包括:(1)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使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人均收入也随之提高;(2)服务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是完全中性的,有可能出现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这会使不同部门对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低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差距拉大。可见,贸易开放能够通过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金融分权是中国式分权的重要内容,与财政分权共同促成中国经济增长奇迹.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地方金融的发展以及区域金融风险的增强,金融分权问题日益凸显.然而既有文献对于金融分权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足.鉴于此,本文结合中国的经济实践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研究脉络和成果,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化,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