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思新  朱杰 《江汉论坛》2004,(9):132-133
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都只着眼于现代文学与古代和近代文学的传承关系。其实,现代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现代文化科技,都深刻影响着现代文学的发展。特别是,以现代报刊为主的现代传媒,才真正是哺育了现代文学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周海波 《东岳论丛》2007,28(4):82-86
在现代传媒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话语系统,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怀疑和批判。重新思考胡适提出的"文学的国语"的问题,将语言提到民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讨论文学的审美特征、规范化特征、大众平民化特征,正是现代传媒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杨春时  朱盈蓓 《中州学刊》2007,1(2):230-23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适应现代性以及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要求的产物。在现代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对现代性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于是就形成各种文学思潮的流变: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是对现代工具理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动;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和批判;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理性的反叛以及对生存意义的反思。“五四”以前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滥觞阶段,形成了三种倾向: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争取现代民族国家的新古典主义,反思、超越现代性的审美主义。这三种文学潮流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端,也影响了“五四”及其以后的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动的文化谱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中国现代一个有声有色的文化维面。在这一维面上,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产生了中国新的文化范型和文化视野,形成了一套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文化观念、文化形态、文化价值及文化冲动,由此推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念的建立和批评理论的发展,推进了新文学的进程。因此在近现代文化思潮的整体背景上,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深层文化结构层面,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原创视角,去探索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所包含着的文化诗学的原创性和经典性特征,对于我们今天正确把握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地位,推进当代文学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 现代编辑群体的研究一直是个弱项, 这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繁盛景观是极不相称的。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编辑群体的人员构成、编辑策略、编辑素质与变动的主张,认为该群体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关于自主性文学场相关问题的探讨,对东西方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布迪厄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做出了世所公认的贡献,但在今天的现代传媒文化语境下审视,其研究并非完美无缺。专职化文学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审美现代性原则的确立,是自主性文学场形成的基础和两个必备条件。这两个必备条件又是与以机械印刷为依托的书籍、报纸、期刊等现代印刷传媒的出现和发展紧密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机械印刷瓦解了前现代文学生产格局,为现代专职化文学生产开辟了道路;传媒场的自觉、大众报刊及其带动的大众文学和社会新闻话语的兴起,从正反两个方面催生了精英文学对文学自主性生产原则——审美现代性原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媒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大幅度地扩展了人们的视听地理,引发了更为宽广的集体心理想象。有助于人们确认自身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确立其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加速了人们对理性主义下的现代性关系的认识和建立。白话则因传播的需求而由文化的边缘向中心迁移,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建立起现代白话语言体系,在此语言框架下,中国文学在对个体、社会、时代的表现中逐步形成了现代文学,另一方面,现代白话传播的负效应也开始了文学的去经典历程。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知识共同体基本上实现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转型.体现在文学史及其研究中,初步建构起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研究方式.特别是他们的文学史写作,具有自觉的文学史观念,并按照现代文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分类.其"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主要体现在白话语体和人的文学观念方面.在白话语体的建设中,他们明确意识到语言与思想文化、语言与文学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建设现代白话文的具体设想.他们的现代文学思想观念,是建立在现代人性论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以此批判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常.五四文学研究的学术范式,为现代文学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模式,并在形成规约文学学科发展的学术传统的同时,留下了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理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特征以及强大思想冲击力和渗透性的重要表征。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是与现代传媒联系在一起的。媒体是人的延伸,它改变了人对世界、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生命与生存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随着现代传媒和报刊而兴起的独立批评文体,现代文学书评在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建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品味“意味”,现代文学书评的价值追求则是分析“意义”。为了深入解码作品的意义,现代文学书评创造了融分析思维与“象思维”于一体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策略,对作品的整体意义进行诗意的描绘与周密的论证。整体而言,现代文学书评,在读者、作者和自我表达之间找到了平衡,找到了一条表达意义的融通之道,对现代文学批评写作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27—1936年集中涌现的作家论写作潮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历程中具有拓新与启迪意义的文学现象,是中国新文学第一次全面深入地总结创作成就的艺术尝试,它开创了作家论这一新的文体范式,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化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进程中,通过对叙述对象的经典化选择、文学史意识下的经典化写作、期待视野的经典化建构以及现代传媒的互动与共谋等经典化策略,成就了一大批新文学的经典,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9,(1):64-71
随着"现代文学"研究遭遇"瓶颈","重估一切价值"、转变学术研究视角、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就成了现代文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民国文学"就是在这一学术背景下被提出来,在与"现代文学"就文学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文学史分期以及现代文学起点问题展开的论辩中,为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学科范式和视角。它目前虽存在概念模糊、解释多样、理论不系统等问题,然而其自身的学术主体性、包容性也为"民国文学"这一研究谱系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张力。同时,这一研究谱系也为学科体系建设带来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术主体性、问题本土化意识、发现被遮蔽的人类性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不仅是个时间概念,而且还含有文学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化内涵。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商品为读者所购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较之于古典文学的本质性差异。19世纪以来新型传媒的出现,为现代作家提供了更大生存空间和施展才智的舞台,文学生产逐步成为一个知识、资本与市场同构的过程。经济因素的注入改变了原来的文学观念,现代作家敢于大胆的言钱。文学市场化部分地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选择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面貌。以经济的视角重回现代文学的历史场域,作家的文学书写无论是生存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彰显了一种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社会,在多重历史性的磨砺、催生中发生的,始终包含在国家文学大逻辑中。现代文学只有纳入国家文学整体中,其文学特性、历史特性、文学史价值才会得到显现和合理评价。现代文学纳入文学通史,会带来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双向互动和话语激活,在全球化语境中有望整理出新的中国文学话语资源,对中国文学现代化和文学学术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应该遵循当代性和现实优选原则,充分尊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流浪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生存状态,从原始人类进化之初,已经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与传统作品里文人流浪的被动性相比,现代抒情作家群体作品中所体现的流浪动因显然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主人公的离家是一种主动性的欲求。一方面,中国人固有的家园意识和根意识,使离家的游子不由自主地生出思念故土的乡情家念和漂泊无根的精神苦痛。流浪母题在现代抒情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中的表现类型为精神流浪和种族流浪。现代文学抒情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的流浪情结,不仅与中国传统的文人流浪习气相通,更有着现代意义上的精神追寻的特色,而且突出体现了现代文学发生时期特殊的国家状况带来的种族灭亡威胁下的人文思考,流浪母题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呈现出新时代新内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传媒的内容体现为公众话语。从概念群体到行动群体,公众是具有主动参与意愿的多元群体。人以类聚的社会范式与公共理性创造了“公众”形成的可能。公民权利是体现公民主观意志性的观念范畴,公民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和普遍平等的,它与大众传媒的舆论力量密切相关。大众传媒是保护自由性与公正性的现代传媒。在传媒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上,可以细化为公民自由与传媒的关系、公民身份与传媒的关系、公民利益与传媒的关系、公民人格与传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个体和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以悲剧的理念方式表现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缘由,是一种既具个体色彩更具群体乃至时代色彩的悲剧情思。浓厚的民族意识、文化悲剧意识和生命悲剧意识,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精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基本主题就是“追求现代”,而达致“现代”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叙事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叙事主体。民族国家叙事的多元性和矛盾性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文化认同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9.
吴颖 《理论界》2007,2(11):204-205
胡适引领的白话新诗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伟大的基业,可谓功不可没。然而,胡适在白话诗歌理论和艺术建设中的一些失误也给新诗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致使今天仍然有人认为白话新诗是一次错误的历史选择。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对胡适白话诗歌理论中存在的理论先行问题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做一番探究,以期对胡适及其首创的白话新诗理论有更为深入客观的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走进社会生活的传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辉 《兰州学刊》2007,(9):155-157,142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传媒的崛起和大规模地扩张已经成为不争的文化事实,以致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为传媒所覆盖的社会,也是一个为传媒所呈现的社会.文章尝试从传媒的结构、传媒文化生产机制的建立、传媒文本语态的转变以及社会语境分析诸方面,考察传媒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