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田汝康教授共同主编的《世界文化丛书》,近期又推出我校历史系教师张广智与张广勇合著的《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本书以一种新的视角,力图从文化学的眼光来重新考察和评估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演变,并从多方面揭示历史学与人类文化研究的紧密联系,以及史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构筑的理论体系与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1、历史学家时空观念的开拓——从彼此隔绝到全球一统的世界史体系的出现;2、历史学家研究领域的扩展——从狭隘的政治史到广阔无限的新史学;3、历史学家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到了朱炳祥先生的《土家族文化的发生学阐释》一书,这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土家族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正如书名所说,这本书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土家族文化进行研究的专著,以我有限的阅读而……  相似文献   

3.
《华阳国志》作为一部最早系统介绍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著作,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重视。除了对其进行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外,更有从史学理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这部著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笔者发现前辈学者对《华阳国志》中有关旅游资源的文献记载关注不够。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其相关内容,并尝试着以文化旅游的视野去探究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近代史学始建于20世纪初期,恰逢西方学界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史学在研究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这个总结以鲁滨孙的《新史学》为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书体现了20世纪初期史学的“国际前沿”。在此同时,以梁启超、王国维和陈寅恪为代表的清华学派,也对中国史学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深刻变化以及所亟欲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比他们和鲁滨孙的见解,可以看到他们在“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这两个史学的根本问题上确实站到了当时的“国际前沿”。不仅如此,在如何对待传统史学中的合理成分方面,清华学派的态度似乎比鲁滨孙的《新史学》所代表的“国际前沿”还要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视野下希尔作品研究》从文化角度解析了当代英国作家希尔的中国三部曲。《研究》一书独具特色:以跨文化视野来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以东方主义理论来分析西方中国形象的渊源,同时借助希尔文本来批驳新东方主义,本书富有时代意义,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号召,体现出中国学者对文学文本的跨文化解读的领悟性,为全球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读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三年,笔者看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连续出版了单纯先生的两部宗教哲学著作,即《宗教哲学》(2003年版)和《当代西方宗教哲学》(2004年版)。前一本书在《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0期)中有评论,题为“语言流畅内容广博的《宗教哲学》”。后一本书,可能是因为才出版,尚未见到评论。不过,笔者因为教书的关系,先后读过了这两本书,收获良多。特别是《当代西方宗教哲学》一书,其所写的内容与当代西方文化密切相关,内容系统  相似文献   

7.
阎世平博士撰写的《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一书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于 2 0 0 3年 5月出版。本书是作者在宝钢集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做课题研究期间 ,在系统地研究、考察了宝钢集团与国内数十家国有、民营企业的“文化”之后而撰写的学术论著。本书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上与其它的企业文化专著都有很大不同 :第一 ,从制度化的角度来研究企业文化 ,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独创性 ,开拓了研究企业文化的新方法、新视角和新领域。第二 ,系统地研究了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作者指出 :“企业本位”与“顾客本位”分别是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下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父子冲突是文学世界中一个重要的文学主题 ,但是它在东西方文学中的表现大相径庭 ,从这一跨文化的视野来审视菲尔多西的《列王纪》 ,我们就从这部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波斯民族最伟大的史诗中 ,看到了一种封闭、保守、恐新惧变的文化精神。通过这种审视 ,东西方文学中广泛存在的“杀子悲剧”与“杀父悲剧”所产生的根源 ,得到了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意识形态、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现象。以“依法治国”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当代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是先进文化在法治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从本质上讲应是“权利文化”,其根本内涵在于“以人为本”。对这一全新命题的探讨应从文化学、法律史学、宪法学、法理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流散群体的文化身份问题愈来愈受到文化研究领域的关注,流散写作以文学的形式展现流散群体对文化身份的焦虑与诉求。卢新华的小说《紫禁女》为流散群体文化身份的建构探索出一条新路,即: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汲取西方的文化精华,创造出一种独立的华裔新文化,从而成为西方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我国已有多种史学概论的专著相继问世。最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又推出了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马雪萍四位同志撰写的《史学导论》一书。读过之后,觉得它确是一部特色鲜明,又能启人心扉的佳作。视野开阔,是该书的第一个特色。这首先表现为它对“中国与世界史学发展的丰富实践”、对“当今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与西方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五光十色的开拓、创  相似文献   

12.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郑祥福、洪伟撰著的《认识论的自然化之后———哲学视野中的智能及其模拟》一书,于2005年由上海三联书店正式出版,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成果并得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本书阐述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走势与基本特征,概括地描述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几个转折点,对认识论的自然化作了系统阐述与评价,笔者对认识论的自然化倾向作了总的肯定,认为这是一种哲学研究客观化的趋势,是一种具体研究人类认知的转折,因为只有对人类的认知作出发生学的探讨,对人类认知…  相似文献   

13.
美国动画片《Mulan》取材于中国古代诗歌《木兰诗》,通过削弱中西文化的明显差异,以文化共性为传播基础,采用西方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将原著中的某些文化特征加以转换,同时植入西方价值观进行文化传播。通过分析两种“木兰”的文化差异和美式“木兰”在中国乃至全球得以接受的原因,探究美式文化转型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青松的长篇新作《毕兹卡族谱》,书写的是一种特殊的“个别文化”。小说不仅呈现出毕兹卡族的历史与文化,也将故事讲述与作者阐释同时在文本中展开,以一种综合的形式试探文学写作的限度。《毕兹卡族谱》在处理少数民族生存经验的“常”与“变”主题时,既显示出黄青松的文化自觉,也清晰地标识出这一题材的写作症候。  相似文献   

15.
希罗多德广泛搜集史料、不拘一格批判史料,具有求真意识,从而开创了西方史学,他的著作也在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体现了巨大的经世作用。《历史》是“求真”与“经世”的统一,希罗多德无愧于“史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诗》研究一直被经学、文学两大传统所左右,研究成果往往因囿于学科视野狭窄而产生偏颇。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诗》研究,则试图将《诗》研究的经学和文学两大传统融合起来,并引进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诗学的理论,将《诗》放在具体的、历史的文化语境中,对其做跨学科、交叉性、汇通性的全面观照,从而揭示出《诗》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文化生态学阔大的研究视野之下,《诗》研究中的许多学术难点,如《诗》之发生与成书、《诗》之“雅”“颂”的文化价值、《诗》之“变风”“变雅”的缘由以及《诗》之“十一国风”的艺术风格,都变得逐渐明晰起来或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而且,通过对《诗》的文化生态学研究,《诗》与诸子百家的关系也慢慢被梳理、提升出来,《诗》之“变”打破了“雅”、“颂”时代的王官之学的一家独大和思想禁锢,《诗》之“十一国风”则开拓出了士大夫的自由风气、忧患意识、批判精神、家国情怀,这些都为诸子之学的“百家争鸣”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借“科学”的名义和“伪科学”的棍子,以周易学、中医学等为切入点,打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科学”本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先哲们也在追求真理。与西方“科学”分科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对客观世界的研究特点为“整体而学”、“综合而学”,《周易》、《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可以做代表。西方的“分科而学”也好,中国的“整体”之学也好,都是追求真理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真理本身。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禾子  相似文献   

18.
中西史学,分途发展。中国自春秋以来,以司马迁为旗帜,史学酝酿发展,两千余年,蔚为一博大精深的学问。而西方世界则以希罗多得为先锋,承继希腊传统,迄至今日,史学绚丽辉煌。司马迁与希罗多德,《史记》与《历史》,看上去,两者风格迥然相异,无可比较,然而他们同属历史学家,一东一西,相互辉映,司马迁的《史记》被中国史家奉为“正始之祖”,希罗多德由于撰成《历史》,被西方史家尊为“历史之父”。我们可以说,中西方史籍浩若烟海,其中恐怕就是《史记》和《历史》对于东西方史学乃至整个文化影响最大。将两者互作比较,究其短长,将有益于新史学。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中,形象和视觉消费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视觉文化已成为后现代文化中的一种主流形式.一方面,各种视觉产品充斥、刺激着人们的视野,带给人们各种“震惊”般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各种视觉形象不断地异化主体,进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权力感的文化因素.以当代的视觉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后现代文化中的视觉奇观理论分析《小世界》文本中的场面奇观和身体奇观,赋予文本以新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写作过程是独特的,可以称其为“翻译性写作”,这一写作特征从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与称谓、文化词汇与谚语、古典诗文引用等几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印证。小说将中文里较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料和事件利用特有的表达方式展现给西方读者,使得文本在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还能保留独特的中国文化意味。但是,林语堂还是无法完美逾越中西文化、语言间的差异,他对某些中国文化内蕴的表达还是有所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