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络语言的社会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变体,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出现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相关研究应运而生。然而对网络语言的文化解析并不多见,由此,从网络语言的形式探讨其文化社会背景及文化内涵,并阐述其对文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博客语言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博客日志的留言也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显现出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从博客日志留言的特征,表现方式、成因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对博客日志留言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组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同时,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必须了解文化,才能真正领悟语言的内涵和特殊意义。网络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了网络用语的发展和传播。网络语言源于特殊的网络环境。汉语网络语言体现出数字语言与词意隐喻并用、拼音缩略呈现内涵、英汉词汇交融的特点。英语网络语言则体现出谐音运用、缩略词与符号并用的特点。对英汉网络语言文化背景的挖掘,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还能更好地提高实际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4.
由于所处时空的虚拟化、形式的多样性、规范的缺失等原因,网络语言作为传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语言完全不同的传播特征.网络使人们站在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语言革命的边缘,而语言的变化势必会导致文化的变革.近年来,由网络语言传播引发的许多不容忽视的文化问题,严重地破坏了媒介文化生态,网络语言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使虚拟的世界向现实不断渗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纠葛.因此,应充分发挥语言对文化的控制功能与引导功能,通过改善网络语言传播环境构建和谐的媒介文化生态,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与多元文化生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语言这一新兴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的社会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改变。其影响力度目前尚不得而知,但网络语言对现代语言规范的颠覆、对传统权力话语的消解、对两性沟通情势的改变及对传统传播道德的影响等已初现端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进一步增多,我们相信,在迥异于现实世界的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中,网络语言终将构筑一幅有别于既往的多元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在网民中广泛使用,并大有走下网络,走进生活的趋势.2011年流行的网络语言可谓精彩纷呈.通过模因论的观点分析时尚流行的网络语言,并对网络语言和文化中的模因从词缀、词汇、句式、符号以及恶搞方面进行分类以期描述网络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交流的重要工具——网络语言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语义的研究,分析网络语言在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概括总结网络语言对文化传播交际的影响,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文化传播交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环境下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满足了人们联接和沟通的需要,更是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在多方面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网络文化,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本文探讨网络文化情景中的语言和交际模式,试图解析网络文化这个独特的场景载体如何以其自身特质影响网络语言的形成和交际模式,以及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迅速转变为借助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交际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受网络独特的虚拟交际语境、社会文化心理的渗透、 传媒的舆论引导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网络语言变异创造了大量言简义丰、机智传神的语言符号,散发出其特有的 语言魅力,引发了学界对语言变异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一种新的语言模式 —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在网民这一特殊群体中出现并产生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因其独特性而引起语言学家以及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文章旨在多角度探讨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词汇在语用、文化、社会心理等的作用下发生的语义变异,剖析典型网络词汇剖析其语言现象的语用根源,从而使网络词汇得到更深刻的理解,甚至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语言中总是带有某种文化印记,翻译时要兼顾语言含义和文化含义,并且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语言教学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和国情相联系,从而促进语言教学的提高和语言现象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无等值词、背景意义的词、文化感情色彩的词、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客套话等词语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实际上是文化学习,要学好外语就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尤其要熟悉本族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由于不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学习者在外语交际中出现了许多文化错误和障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是目前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通过实例分析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干扰,并归纳出几种不同的文化干扰的表现形式,分析了文化干扰产生的原因,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进程迅速的中国社会,遗产无论从文化、政治亦或经济方面讨论都具有重要性。在对文化遗产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集中在应用层面,特别是对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这一悖论的探讨,而对遗产的来源和特征等基本属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征等基本属性来看两者的相通性和差异性,通过回顾从提出"物质文化遗产"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这一历史转变,重新审视当代的遗产运动。  相似文献   

14.
符号·文化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同时,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所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是在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另一种文化系统下语言符号的掌握.从而能够解决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问题。本文拟就英汉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礼仪符号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一些差异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其编译码过程、语言和语篇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的差异。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语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了解、导入英语文化的过程。介绍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揭示潜在于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应当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围绕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何认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中国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着重强调外语教学必须重视文化因素 ,加强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小说是"五四"时期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直接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复杂性,具有明显的苦闷与抗争的双重人格冲突.本文拟从文化冲突的角度研究郁达夫所特有的"沉沦"的旧文化情结,并试图分析其产生的文化根源,揭示其现代意义及人性深度.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教育及其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受普遍关注.但传统的大学英语的教学仍基本上是从语言体系自身出发,结合相关语言现象来谈所涉文化环境的,即从语言视角指向文化视角.尝试由文化视角而入转向语言视角的教学实践,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学初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化遗产是指由先人创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遗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世界遗产运动的推进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实践对象和研究领域,建构“文化遗产学”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文化遗产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产业遗产、文献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等。学科的特点具有综合性、贯通性和应用性。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它的建构是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诸多学者长期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反映了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历史、当代和未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追求社会平衡与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全方位思考,代表着一种新的历史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观,是文化科学与历史科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与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