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亚群 《东南学术》2001,(6):176-183
一、博士论文提要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科举考试改革是全局性的,它对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题,着重对晚清科举考试变...  相似文献   

2.
董凌锋 《天府新论》2006,507(5):125-129
慈禧太后长期作为晚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与中国近代化历程关系密切,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虽然学界中也有肯定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积极贡献,但大多数研究结果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毁多于誉。其实在近代化历程中慈禧太后所面临的影响近代化的阻力既有顽固派的阻挠,也有西方列强的干扰。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重用汉族官员;派遣留学生及废除科举;清末政治改革。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也起到了一些消极阻碍作用:阻挠进行宪政改革,极力维护君王专制政体,且在戊戌变法之后,禁止言论自由,不准改革科举考试办法,进而支持义和团,围攻使馆,向八国宣战,导致联军入侵,几乎亡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中国历史哲学近代化的社会前提和理论根据。就前者说,为了正确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有效进行社会改革,需要一种历史理论作为指导,由此突出了历史哲学在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就后者说,历史哲学的近代化既表现为对传统历史哲学的消极影响的批判,又表现为对其优秀成果的合理延伸和积极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国历史哲学与西方近代科学和哲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张显清 《河北学刊》2008,28(1):63-67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刘志琴 《河北学刊》2008,28(1):67-70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陈支平 《河北学刊》2008,28(1):70-72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佩琦 《河北学刊》2008,28(1):72-75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论清前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衡量清前期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是清史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本文在对近代化理论和方法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基础上 ,分析了清前期中国社会转型的三个特征 :政府对基层社会政治控制的松弛化 ,以及普通百姓人身自由的扩大 ;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 ;与上述变化相适应的反传统观念的兴起与传播。作者认为 ,清前期的中国社会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态势。研究中国近代化史 ,不能置鸦片战争以前的发展成就于不顾 ,不能将 1 84 0年前后的中国历史截然割裂。和西方社会比起来 ,清前期中国社会的变革是缓慢的 ,但并未止步不前 ;是凝重的 ,但充满了希望。持续而不间断的进步 ,正是我们民族历史独有的特色和风貌。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陈其泰“世纪之交”的时代机遇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内涵当二十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了著名论文《新史学》,有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出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涛澎湃的新史学思潮,成为本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关注的中心。历史之所以选择梁...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7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投标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式获准立项,项目批准号为12JZDW007。该项目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历史,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在分别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领导大学的经验与特点的基础上,总体性地概括出其一般性的规律,探讨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创新以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该项目下设五个子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宋晓来以近代化为主题研究中国近代史大约是近十几年的事。十几年来,学术界先后发表有关近代化论文大约60余篇,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当然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仍存在分歧,这也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的科...  相似文献   

12.
长江文化的近代化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即在器物层面上进行近代化努力,在制度层面上展开近代化探求,在社会主体层面上从事近代化求索。由此形成了长江文化近代化的历史特征:(1)外发催生型;(2)同社会变迁的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表现出非过程性与不彻底性。长江文化的近代化对中国早期近代化有关切肯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而又缓慢.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代代有识之士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不断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着世界近代化大潮的节拍,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从中国近代化嬗变的过程中,人们可能已经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产生和缓慢发展,既取决于国内诸多因素,也与外部环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本文拟通过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影响的论述,就新教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作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一、绪论 孙中山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不管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具体时段的辛亥革命来看,中国留学生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近代化——即资本主义化(准确地说是半资本主义化),是在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之后,伴随着殖民者的剑与火的历史。探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应该怎样看待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怎样对这一重大的问题作出历史的说明?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一十九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西方殖民主义对东方的劫掠以  相似文献   

16.
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中国近代化这一课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大家比较一致地把1949年以前的中国以工业生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归结为中国近代化的总进程,并认为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思想文化近代化必须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从中国近代化总的进程这一角度来考察洋务运动这段历史,从多方面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观点的最早提出,竟是在半个世纪之前的30—40年代。50多年来,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受外部力量冲击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屈辱与抗争始终交织在一起。由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漫长的和曲折的,因此我们研究的着眼点既可以落在社会宏观发展方面,也可以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具体领域的变迁进行考查。本文拟就管见所及,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关于教育救国的思想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8.
《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近代化始于何时?一般认为始于19世纪60年代。此说将中国的近代化归结为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产物,是一种简单化的片面认识,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认为,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中国的早期近代化即已开始启动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但未曾促进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的发展,反倒使其趋于式微而终至夭折。还必须看到,60年代中期开始的近代化乃是第二次启动,也不能说完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产物,而主要是海防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理论转向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潘莹 《南方论刊》2013,(9):105-106,97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十分短暂,但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上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我国将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历史非常短。随着高等教育管理的新形势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笔者通过探讨其发展现状,并对其作为一门尚在成熟的学科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深入到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核心,真正揭示高等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对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近代化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力量才能推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近代化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该国政府是否抓住机遇,决策是否符合基本国情,措举是否遵循近代化的客观规律。因此,中国清末近代化进程如何,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清政府。鉴于此,本文拟从清政府角度考察清末近代化何以迟缓。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早在鸦片战争前曾出现过近代化的机遇,而清末近代化却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至1911年清王朝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