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字,学界尚无说。通过考释可以认为,它是个从■■(■)声的形声字,就是《尚书·顾命》中之“瞿”字。本来所指可能是一种戚钺类兵器。  相似文献   

2.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瞿)字,学界尚无说.通过考释可以认为,它是个从(日)(臣)((目目))声的形声字,就是《尚书·顾命》中之"瞿"字.本来所指可能是一种戚钺类兵器.  相似文献   

3.
喻遂生 《兰州学刊》2009,(10):158-160
文章对《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疾”字的字形、词义和语法进行详尽研究,认为“疾”共有4种字形,“疾”在甲骨文中除常用义“生病”外,还有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4.
论禅让制度     
禅让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 ,也是唯一的一种有详细记录的 4- 5千年前的非常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但从周代以后 ,人们对这些记录作了错误的读解 ,导致对历史的误解。《虞夏书》是记录这一制度的文献 ,据此 ,整个禅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提名认定和考核、执政、称帝。“庸”为做执政 ,帝为终身制 ,舜寿 83- 84岁 ,“禅”为联邦万国为新人登庸举行的大祭大典 ,从阴历正月初一开始 ,此为春节原本的起源。启夏废除民主制度建立专制制度是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广泛产生的结果 ,它导致大量奴隶产生和由暴力活动形成的王朝更迭的历史现象 ,但中国不存在“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有■、■、■等字,有"凶祸、艰咎"义。学界多从姚萱说读为"虞",分析为形声字,但于字义来源无说。本文论证此字应为会意字,本义是"虎在林中",引申为"凶祸、艰咎"义,进而引申为"忧虞、不满"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不少学者认为朱熹有怀疑<古文尚书>为伪的思想,本论文在对朱熹<尚书>学文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对这一看法提出了质疑,并认为:朱熹不仅疑<古文尚书>,而且也怀疑<今文尚书>;虽然朱熹看到了古文和今文两者的盖距.但他并不认为古文和今文有优劣之分,更从来没有从文本的真实性角度怀疑过古文或者今文;朱熹虽然提出了"<书>有两体"之说,但不是为了维护<古文尚书>,而是为了要求读(或解)<书>时有疑则阙,重在意迭而不是字字有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先秦典籍为例 ,指出对其“壹”字的误释 ,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礼记·檀弓》中“壹似重有忧者”之“壹”字的解释。应为“总”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行为中包含的序变观 ,来自几千年来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 ,以及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 ,并由此产生的带有浓厚悟性和辩证特点的思维方式。这种序变观注重“序”在文化行为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注重“序”和“变”的辩证关系 ,视“序”为行为的规则 ,并将“变”看作达至最佳行为效果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 ,它尽力去探索和试图证明“变”的功能和效果 ,使中国文化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刘曈 《东岳论丛》2012,33(10):62-68
《文心雕龙》有“《书》标七观”一说,其相关内容最早见于传世文献《尚书大传》、《孔丛子》两书.两书载记稍有差异,但就此并不能认为“七观”说属于秦汉或魏晋时期儒者所臆造,恰更能证成其为战国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孔子论《书》的“传”文或传说.“七观”说不仅概述了《书》之核心要义,亦对汉魏时期不同《尚书》学派诠释《尚书》之向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怎样正确认识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目前学术界“肯定论者”所提出的“确凿证据”充其量只可作为一种间接材料。靠一二条间接材料加上逻辑上的“猜想”,在理论上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这也是中国学者疲于应付“怀疑论”者论战的根本原因 ;而“怀疑论”者对马可·波罗的某些苛求 ,在逻辑上讲确实是站不住脚的。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 ,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 ,“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 ,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 ,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 ,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 ,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释译《七月》一诗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分析该诗所反映的社会生产方式,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诗中所描述的农夫和织女,无人身权利可言,无权占有生产资料,无权支配自己的部分劳动时间和劳动产品,在“田畯”监督下劳动,全部劳动时间由豳公支配,并由豳公维持其困苦生活所需的资料。这样的生产劳动者,根本不是封建制农民,浑身都是奴隶制章纹。该诗所反映的以农夫、织女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无疑是一种奴隶制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以门当户对 ,郎才女貌为衡量标准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只有情趣相投、思想相通、真诚自然才是建立美满婚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张丽敏 《殷都学刊》2020,(4):17-20+31
殷人占卜如在夜间举行,往往在干支或天干后附记有时称"夕",暂定其为前辞夕卜辞。这类前辞夕卜辞主要发现在花东卜辞中,共计31版48例,分为"干支夕""干支夕卜""干夕卜""夕"四类。本文以这四类为研究对象,系联相关卜辞,对其所涉及的占卜内容进行探析。最后认为,这四类前辞夕卜辞所涉及的占卜内容不同,所记的前辞应是有意为之,而不是随意的减省,并且其在对先祖先妣祭祀上、用牲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遵循原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史记·日者列传》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二传在对贾谊的称渭、对贾谊的评价以及二传的学术思想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迁,而《史记·日者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谈。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183;史传》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该篇史学价值的挖掘存在偏颇与不足,尚待继续开展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肖力 《云梦学刊》2002,23(3):43-45
曹丕的《典论·论文》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文学批评 ,从重视文章的文辞艺术游移到重视作者人生价值的实现。这导致他对“文”的内涵有两层不同的定义。曹丕的这种文学观 ,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认清曹丕的双层“文”的定义对帮助我们准确认识“文”的历史流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世纪德国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爱德华·布洛即已提出“距离说”,中国美学家朱光潜也有关于“距离”的论述。(距离:美学研究的新起点》的作者对此避而不谈,让人难以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若干观点也是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作为一个经典性作家,被一代代人解读,然而对于其女性观的阐释至今仍是个盲区,本文则立足于经典性文本《叶甫盖尼·奥涅金》解读其女性观。作为一个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经典性的男性作家,诗人普希金对于男权中心既是有所超越的,更是有所维护的;其女性观既是现代的,更是传统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主义美学最初的理论 ,移情论体现出人们“自下而上”通过实验心理学探明审美心理的一种企图。浮龙·李以康德美学为起点 ,试图证明美不可能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事物本性 ,美只是人观察和解释事物时采取的一种主观方式。移情的发生归根结底在于不包含任何客体信息、不存在个体思想感情的普遍化概念 ;正是这种普遍化使得主体的活动被转移到客体继而成为客体的性质 ,即主客合一。移情是知觉在把握客体形状时一种不受干扰、平衡、稳定和持续的过程。进入人的意识并且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的是移情活动中生命力所发生的变化。浮龙·李通过生命力的变化以及人对这个变化的意识解释美感 ,因此 ,美感在浮龙·李的移情说中洋溢着对生命力的兴趣和肯定。但是 ,由于无功利前提 ,这个兴趣最后只能落在对人自身肌肉运动的意识上。人们批评移情论把移情的原始动力最终归结为器官的生理活动是损害了美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