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瞿)字,学界尚无说.通过考释可以认为,它是个从(日)(臣)((目目))声的形声字,就是《尚书·顾命》中之"瞿"字.本来所指可能是一种戚钺类兵器.  相似文献   

2.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字,学界尚无说。通过考释可以认为,它是个从■■(■)声的形声字,就是《尚书·顾命》中之“瞿”字。本来所指可能是一种戚钺类兵器。  相似文献   

3.
再辨“德”     
我曾作《辨德》一文,诂德之初义为“直行”,并与斯维至同志商榷。发表后,斯维至同志复作答文(《人文杂志》1983年第5期,以下简称《斯文》),拜读后,仍有困惑,因作是文以求教。 一、《斯文》说:“目,叫做眼,……小篆作。即今艮字。按象种子有须之形。后人不知目为种子,又加偏旁目(眼睛)。”按,艮字甲骨文中有其字,形作:(字见唐兰《殷虚文字记》102页)。显而易见此字上部象眼目之形,而非种子形。唐兰先生释此字谓:“艮为目顾之义,艮顾亦双声也。……后世假借为很,为限,而本义淹晦矣。”旁注:“眼字从目艮声,  相似文献   

4.
来知德(1525-1604),字矣鲜,号瞿塘,明夔州府梁山(原属四川,今为重庆梁平)人.来知德著作颇丰,有《理学辨疑》、《省觉录》、《省事录》、《河洛图书论》、《入圣功夫字义》、《心学晦明解》、《大学古本》等,以上收入《来瞿唐先生日录》,共十三卷.来知德另著有《周易集注》,于此书用功尤笃,二十九年而成书,是易学史上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物.来氏其名、事在《明史》和《明儒学案》(列之《诸儒学案下》)中均有记载,现依据《日录》与《周易集注》等著作和相关材料研究来氏的哲学与易学思想,以展现来知德学术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迪"字是《尚书》(据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中的常用字,今本《尚书》中凡45见,其用法颇为复杂.由于字书对"迪"字释义比较含混(如《说文》"迪,道也"之训),故占人往往随文训释,如孔传释"迪",或释为天道的"道",或增字释为"蹈道",甚或释为言道的"道",因此疑义甚多.清王引之经梳理后提出新说,认为"迪"字有可释为语词之"用"、发语词及句中语助者.[1]王氏见解有其独到处,但亦有疏失,本文即针对部分尚存疑义的"迪"字,结合出土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明"靖难之役"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本文根据青海乐都地区多家谱牒、民国时期史学家慕寿祺手记、《创修渭源县志》及相关史料,通过对当地民间传说的调查,对明王朝与瞿昙寺情结、乐都杨氏家族与瞿昙寺特殊关系的分析,以及瞿昙寺颇具皇家建筑特征的考证,认为建文帝逃出南京城后,削发为僧,几经辗转卥①游青海乐都,并最终园寂瞿昙寺。  相似文献   

7.
《中国名画集》(第十六集)有金虞仲文(《飞骏图》横幅,绢本,右下方画坡陀拳石及细竹幽兰;右上端一花马昂首奔驰。左侧有篆书题识三行,文为“李伯时画杀满川华,盖神物精魂为笔端摄之而去,此马驵骏奔放,本都尉王晋卿法力,亦瞿昙所云识鞭景者也,大定丙午虞仲文笔。”凡五十二字,下钤虞仲文三字朱文方印。虞仲文,《金史》(七五)有传,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仲文本辽臣与左企弓、康公弼、曹勇义同降金,后又同为平州节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中关于"牄"字的说解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一是《说文解字》所引的《诗》"鸟兽牄牄"在伪《古文尚书》等其他书中有异文;二是《说文解字》所解的"鸟兽来食"《经典释文》或引作"鸟兽求食"。"牄牄"当为假借字,本当做"跄跄"。他书所引"求"字当为"来"字之讹。  相似文献   

9.
《水经法·江水》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描写,确是散文名篇.但对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中"襄陵"二字,各选本和教材几乎全部解释为"漫上丘陵".将"陵"字释作"丘阜",疑依《尚书》"荡荡怀山襄陵"一语而来.《尚书》中的"襄陵"为漫上丘阜之意,但不能泥于此而云《水经注》之"襄陵"亦然.长江三峡,诚如郦道元所云,"两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国革命中之孟雪维克主义》(以下简称“《争论问题》”),是在1927年的中共五大上分发的公开批评陈独秀、彭述之右倾机会主义的重要论著。《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记为1927年2月,周永祥《瞿  相似文献   

11.
《史记·屈原传》曰:"离骚,犹离忧也."于"离"字未作进一步说明.应劭以"遭"训"离",王逸以"别"训"离",二说均未必是.《易·离》:"离者,丽也."明代杨慎《丹铅杂录》说:"丽之为训,连也,又双也."《礼记》所谓"离坐离立",正是"丽坐丽立"——相并而坐、相并而立之意.在先秦、两汉以至隋唐文献中,"离"与"丽"通假,都是相连比并之意,是不言而喻的.故先秦、两汉典籍中,常于"离"字不下注脚,这正是太史公于"离"字"初未明下注脚"的原因.准此,"离骚"当理解为"双重乃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贾谊《新书》是由谁整理以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释义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分歧都在于对"君"字的释义不同上.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漆耳杯铭文中的"君"字及《新书》中"怀王问于贾君曰"中的"君"字进行双向考辨,提出了"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新解释以及《新书》系贾谊之子贾璠所整理这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圆音正考》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团音"原本是指满文的尖头字母和圆头字母,分别对应汉语的见组字和精组字.《圆音正考》为了区别业已合流的见精组细音字,对满汉对音规则作出调整,利用满文字头形状的不同将汉语的见组细音字和精组细音字分开,由此"尖团音"内涵变为见精组细音字.《圆音正考》"纠正"了前期满汉对音中见组细音字混乱的局面,即所谓"正考",这一作法适应了满汉对音的需要,因此影响深远取得尊位.  相似文献   

14.
皮日休(约公元833-884年),唐代襄阳人,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一位献身于农民革命战争的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封建阶级官修史书《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未给皮日休立传.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试图通过否认皮日休参加过唐末农民起义的事实来"抬高"皮日休的地位,但并不为人所信服.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除继续谴责皮日休"从贼"外,在学术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认为《皮子文薮》中"书序论辩诸作,亦多能原本经术,……不得仅以词章目之."李松寿《重刊宋本文薮序》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上海工会年鉴》出版《上海工会年鉴》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上海工会工作和工运发展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本卷记载1997年度的情况,采用分类编排,设栏目、类目(分目)、条目三级结构层次,全书35个栏目,352个分目,1200余条目,彩照94幅,串文照114幅,117.5万字。定价85元。  相似文献   

16.
确斋公和乐斋公南安康店乡郑成功坟墓的墓碑上刻有:"乐斋公暨妣郭氏"、"五世祖、六世祖、七世祖"等字.乐斋公究系何人?据郑经所撰《橄榄山墓志》云:"乐斋公,经七世祖也".据最近新发现的《郑氏家谱》载:"确斋公,讳棓,字用棓.井居公长子.避倭难走杨子山下被害.妣许氏,葬娘子宫下.子六:辉(殇)、盟、耀(出家)、魁、?(出家)、浩(殇)"."乐斋公,确斋公次子.讳盟,字日盟.妣郭氏,合葬康店山大墓.子五:贡、谦、省、荣、志."如果我们把郑经《橄榄山墓志》等的有关记载和《郑氏家谱》的上述记载加以对照研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社联组织、六百余名社会科学工作者参加编撰的《社会科学争鸣大系(1949—1989)》丛书,历时三年,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该丛书按学科分类共设《哲学卷》、《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卷》、《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卷》、《社会学卷》、《历史卷》、《法学·政治学卷》、《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卷》、《教育学卷》、《文学·艺术·语言卷》、《部门经济卷》等十卷,共五百万字。各卷均由著名学者分别担任主编。每卷以“篇”目”构架,“目”以专题分列,一“目”一题,“篇”为“目”归类。多数卷在“篇”末还列有主要参考资料,以备读者查考。  相似文献   

18.
金春梅 《阴山学刊》2004,17(5):60-63
把《说文解字》衣部117个字作为一个以形旁"衣"为义类的离心性字族进行分层系联,可以得出33个义类组.衣部字内能系联的字约为总字数的84%.《说文解字》的编排确实是"同条牵属,共理相贯"义类组内的字相互关联,排列紧密,这是段玉裁整理《说文解字》时的一个重要依据;义类组之间的排列也有一定的意义联系,体现一种整体的构思.另一方面,衣部字是一个横向的义类聚合,因此要把117个字安排妥帖也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三篇.旧庄学对《养生主》很不重视,以为无甚深意,浅显易懂,因而掉以轻心,谬解无所不在.庄子阐明"养生"之"主"是"道",却被否定"道"的郭象谬解为"不伤生"才是"养生"之"主".庄子主张"为知"的同时必须知"殆"而"已",却被旧庄学厚诬为"反智主义".旧庄学又望文生义,厚诬庄子教人"为恶".作者在《逍遥游奥义》《齐物论奥义》的基础上,无懈可击地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庄学"养生"奥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二篇.继篡改并谬解《逍遥游》褒大知、贬小知之后,郭象又系统篡改并谬解理论色彩最强的《齐物论》褒大知大言、贬小知小言,谬解庄子否定"天籁"即"道"的存在,导致以研究《齐物论》为重心的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以致厚诬"绝对主义者"庄子为"相对主义者".在复原《齐物论》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隐发微,使被旧庄学遮蔽千年的庄学核心奥义,首次大白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