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中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述及其与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邓小平全新的生产力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邓小平第一次突破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且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解放生产力”这个理论范畴的内涵,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角度讲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延伸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找到  相似文献   

2.
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热点的演进、总结该研究的关键范畴并分析其未来趋势,对于共同富裕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计量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改革开放以来以“共同富裕”为研究主题的5525篇论文进行分析,绘制出可视化知识图谱,聚焦研究热点与关键范畴,根据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梳理共同富裕研究的总体脉络,揭示共同富裕研究的现状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共同富裕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涵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等五大类关键范畴,分布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三个层次,数字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中国共同富裕的新实践与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共同富裕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三大理论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恩晚年提出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时代发展变化的高度进行辩证的理解。在社会生产力未高度发展,从而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落后国家将始终处于跨越“峡谷”的过程之中。“跨越”是一个完整漫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现完整“跨越”的三个重要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高度,发展和完善了马、恩的“跨越”设想。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一般认为“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概括 ;但是 ,这句断语是有条件性和针对性的。其实 ,“发展生产力”、“公有制占主体”、“消灭剥削、共同富裕”、“民主与文明”都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点 ,都是社会主义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这些规定性的统一 ,才能真正体现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者的统一 ,才能真正体现富强、民主与文明的社会主义三大发展目标的统一 ,防止实践中的“左”右倾向 ,克服“一手软一手硬”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以生产力作为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维度,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以人为本作为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维度,树立正确的人民权利观、人民利益观,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坚持实践的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试敢闯,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线。坚持在创新中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特性,注重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探索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义与利的统一、战略性与策略性的统一,实现对传统社会主义认识的扬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一个全新的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的新总结,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新飞跃,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创造性的重大发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是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从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到邓小平将“共同富裕”上升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历经了一个逐步完善的演进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克服工业与农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使农民能够逐步、彻底地摆脱贫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贫穷”以及“消除两极分化”,并把它提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说明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实现路径上,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在初次分配时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物质基础,进一步发挥再分配功能;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有益作用,进而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具有四个新特点,1.引入了生产力范畴;2.突出了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方面的根本性质是共同富裕;3.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相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蕴含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制度目标之中;4.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揭示的是社会主义内在发展规律的理论问题,它既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又决定着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具体实践活动。邓小平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国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高度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性,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 ,及其剥削现象的不可避免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求与非公有制经济及剥削现象之间既相矛盾 ,又相统一。消灭剥削现象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必须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