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的阿拉伯曾出现过一个"大师群",其数量之大,学科之广,成就之高,影响之深,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阿拉伯人自己也承认,这个大师群中相当大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为非阿拉伯裔的外国人,但这些人或在阿拉伯接受教育或在阿拉伯从事研究,并以阿拉伯语留下他们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2.
“入学”一语,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它源自拉丁文的“authropologia”,埃里希·弗罗姆把入学用“science of mail”来表示。在中国,人学一词最先出现于近代学者廖平的著作中,其含义为研究人类社会问题。治国平天下道理的学问,有时也用“六合以内之学”来称人学。 在阿拉伯世界,人学相当于于或者,也可用或来表示。阿拉伯人学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蒙昧时期阿拉伯人学和中世纪阿拉伯人学两大部分。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指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学思想。那时的阿拉伯人只有哲学的感念而没有成熟的哲学系统思维,只在诗歌、谚语中对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的灵魂和命运、人的才能和美德等问题有零星的论述。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非常重视人和神的关系,这也是整个东方入学的特色之一。那时阿拉伯人崇奉多神,安拉是众神之一,后来渐成为主神。他是造物主,是最高的养育者。但是阿拉伯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识又使他们在生活中为保卫自己而有时不能完全顺从安拉的安排,因此他们认为被安拉创造之后就和安拉没有什么联系了,人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需要借助偶像呼吁安拉的帮助。这种现实的功利主义思想,形成了它区别于其他东方人学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常所说的老鹰,是鸟类的一科,指属鹰科的各种鸟类.鹰上嘴呈钩形,足趾有长而锐利的钩爪,性凶猛,多栖息山林,捕食野兔和其他鸟类.自古以来,世界上很多民族,尤其是阿拉伯民族就有驯鹰打猎的习俗. 阿拉伯人十分推崇那搏击长空、机智勇敢的雄鹰,喜欢把它视作本民族性格的象征.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不少阿拉伯国家的国旗或国徽上为什么标有雄鹰的图案.他们对雄鹰的赞赏,在他们的诗歌、小说、绘画、雕刻等文艺作品中有充分的反映.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4.
枣椰树在阿拉伯国家随处可见,从古至今,其果实——椰枣在阿拉伯人的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阿拉伯人来说,枣椰树堪称“阿拉伯民族之树”,其树干高大挺拔,树龄长,易于种植,能承受恶劣的自然环境。枣椰树浑身是宝,果实可作粮食食用;树干、树枝可用来盖房或作燃料;其纤维、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位于我国东海之滨,是中世纪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历史学家们赞誉她为“海上丝瓷之路的起点”。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初期,即有阿拉伯穆斯林航海至此经商贸易,并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公元九至十四世纪,是泉州港的黄金时代,定居于此的阿拉伯穆斯林数以万计,他们  相似文献   

6.
古阿拉伯人最初没有专门观察星象、了解天体运动的天文台。然而他们并没有对奥妙无穷的苍穹踌躇不前,望而生畏。自中世纪起,他们就十分重视天文仪器的制造,许多当代的天文台中至今仍能发现它们的踪迹。考证表明,起先阿拉伯人把清真寺的尖塔作为观察星象的理想场所,安达卢西亚塞维利亚城中的吉拉勒达尖塔就曾是这种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7.
善是什么     
程刚 《老年人》2012,(10):35
一天,慧宗大师带着两个徒弟慧能、慧远在路上行走,突然,大师问他们:"善是什么?"两个徒弟深思良久,未有作答。走着走着,三人在路边遇见一位老人跪在地上向人乞讨,又渴又饿的样子。慧能对大师说:"师傅,我们的干粮和水还多,老人蛮可怜的,我们把东西绐他点吧?"大师点了点头。于是,慧能把干粮和水给了老人。过后,慧能问大师:"我这是行善吧?"慧能以为大师会表扬他,可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09,(7):51-51
我先后在几家世界500强企业任职,近年来研究企业文化,和林林总总的商界人士接触,他们或精明强干,或足智多谋,无一例外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然而在我看来,理解“职业精神”最到位的,当属许三多一类的军人。他们从不把“职业精神”挂在嘴边,但他们是把这四个字履行到极致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把阿拉伯世界分为阿拉伯西方和阿拉伯东方两大地区。阿拉伯西方即马格里布。公元682年,阿拉伯大帝国远征军来到今天摩洛哥西海岸,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他们认为自己站在“世界最西的土地”上,故把这块地方称做“马格里布”。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世界》2003,(2):24-28
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与阿拉伯局势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部分阿拉伯人的某些文化心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西方交往的惨痛经历使他们对西方缺乏理性的认识,而悠久的历史遗产又成为他们的历史包袱,对宗教的理解往往未能从总体上把握精髓。但也应认识到:对阿拉伯人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9·11事件后,阿拉伯世界理性反思的呼声正日益高涨,阿拉伯人的思考、探索受到外界困难环境制约,但阿拉伯人一定能摆脱痼习,创造光明的明天。  相似文献   

11.
一、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阿拉伯游记作品的科学价值比较容易认识.阿拉伯旅行家们在旅行中直接接触自然与人群并加以记录,他们像搬运工一样把大量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情况提供给有关的学者,以便于他们研究和分析.历史上,不少阿拉伯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大旅行家,他们把考察旅行作为搜集科研素材的主要手段.阿拉伯游记作品对地理学的贡献尤其显著,因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的自然状况和人类生活状况,而旅行家们记录下的则是在世界各地的见闻,当他们描述国家、省区、城镇、道路、谈论自然、气候、居民分布时.  相似文献   

12.
埃及短篇小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间和五六十年代是它的两个繁荣时期,在这两个时期,短篇小说作家之多,作品水平之高,都居阿拉伯各国之首.埃及现代短篇小说作为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兼收并蓄阿拉伯古典传统和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作家们以他们丰富深厚的生活经验,对各种敏感的社会问题作深沉的思考.他们吸收新的创作方法,多侧面运用现实主义、自  相似文献   

13.
椰枣是阿拉伯人的食粮之一,枣椰树便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树。过去,阿拉伯人的财富,主要是通过马、羊、骆驼和枣椰树来计算的。曾有阿拉伯人说:“家中无枣椰,就会闹饥荒。”据统计,《古兰经》中赞美枣椰树的地方,多达二十几  相似文献   

14.
居住在美国的阿拉伯人后裔比一般的美国人要更加成功些。这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是从美国人口普查局于2000年收集的数据中得出的,该结论在今年3月公布。这次调查显示阿拉伯裔美国人与一般的美国人相比,受过更好的教育,也更加富有。24%的美国人拥有大学学位,而相比之下,41%的阿拉伯裔美国人是大学毕业生.在美国,阿拉伯人家庭的中等收入是52,300美元,比其他美国家庭高出4.6个百分点。42%的阿拉伯裔美国人是管理者或专业人士,而普通美国人中管理阶层或专业人士的比  相似文献   

15.
李意 《阿拉伯世界》2005,(2):22-23,13
伊拉克是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在近4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600万伊拉克人,其中阿拉伯人约占73%,库尔德人约占21%。伊拉克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拉克境内除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外,全国有9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北部的库尔德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属逊尼派。历史上,逊尼派、  相似文献   

16.
殷勤好客是阿拉伯人的美德。同阿拉伯人交往稍熟他们就会请你去赴宴。阿拉伯人的主食叫“胡伯兹”,即阿拉伯大饼,一种半发面的两层大饼。城里人大都自己不做主食而是到面包房买烙好的大饼。一个大塑料袋可以装七张大饼(一公斤左右),约合人民币四到五角钱。  相似文献   

17.
古埃及人有阿拉伯人的血统,不是从伊斯兰教传入埃及后才开始的。早在古代,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因灾荒曾多次向周围较富庶的地区迁徙。近些年,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一步证明了古埃及人和阿拉伯人有血缘关系。他们是  相似文献   

18.
当代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与阿拉伯局势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部分阿拉伯人的某些文化心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西方交往的惨痛经历使他们对西方缺乏理性的认识,而悠久的历史遗产又成为他们的历史包袱,对宗教的理解往往未能从总体上把握精髓.但也应认识到:对阿拉伯人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9·11事件后,阿拉伯世界理性反思的呼声正日益高涨,阿拉伯人的思考、探索受到外界困难环境制约,但阿拉伯人一定能摆脱痼习,创造光明的明天.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有“文房四宝”之称,指的是纸、墨、笔、砚。阿拉伯人不称为“四宝”,但他们却有“三宝”,即纸、墨汁、笔。阿拉伯人的“文房三宝”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纸是不可缺少的文具。伊斯兰教初期,不少《古兰经》经文就是写在羊皮纸上的。公元570年以后,波斯人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南部,营建了许多制革工场,促进了半岛制革工业的发展。当时的萨那、扎比德(今阿拉  相似文献   

20.
霍道伊艾(?~公元665年),真名迦尔瓦勒·本·奥斯·阿伯斯,是阿拉伯蒙昧时期末、伊斯兰时期初的大诗人.他出生于阿拉伯半岛内志地区的阿伯斯部落,母亲陶莱是该部落的女奴.也许是他自己出身低微的缘故,他并不象其他诗人那样视当时的部落氏族制度为神圣,也不把出身平庸或高贵作为评判人的价值标准.他在生活中信奉的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用主义人生哲学,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霍道伊尔早年师承蒙昧时期诗歌大师、悬诗诗人祖海尔·本·艾比·苏尔曼,曾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