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基尼系数度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把中国划分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建立了面板协整模型,并进一步估计和分析了误差校正模型,考察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结论为:较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明显强于较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影响的程度较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步伐上,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比较悬殊。通过我省民营企业与发达经济地区的代表温州市的民营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差距,“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
周明  黄慧 《统计与决策》2012,(16):122-125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理论,利用中国华东地区省市2000~2008年间的数据资料,检验能源价格与碳强度等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发达的省域,碳强度相对较低;能源价格与碳强度取对数后的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Hausman检验认为能源价格、人口增长与碳强度间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能源价格对碳强度负相关,提高能源价格能显著降低碳强度,但不同地区碳强度对能源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选择人均GDP、能源强度、第二产业比重等三个影响因素变量,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中国碳强度与三个影响因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再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能源强度对碳强度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从长期看,这三个因素对碳强度均产生正影响,其中能源强度对碳强度的影响最大;从动态影响来看,第二产业比重对碳强度影响最明显。因此,降低能源强度和第二产业比重能有效地减少碳强度,特别是调整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既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又能减少碳强度。  相似文献   

6.
I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12年我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测算,并基于我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了ICT资本投入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ICT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CT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且主要通过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实现。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只有达到一定互联网普及率时,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的作用才显现,并在高互联网普及率时进一步增强;但在高互联网普及率下,ICT 投资对技术进步存在抑制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层面表现为ICT 投资的促进作用消失。因此,现实的ICT 投资应重视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以最大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以深度激发“连接经济”对于释放ICT效能的互补性作用;还应注意配套相应产业政策,以减轻互联网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多变量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不同省份之间农村金融排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排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东部省份最显著且程度最高,在中西部并不明显;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加快商业金融发展、促进金融业合理竞争的金融手段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财政支持措施比金融手段更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发达地区的产业可以通过梯度推移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从而缩小两地差距。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发达地区依然发达,落后地区依然落后,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差距与建国以来相比较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显然传统的产业梯度推移理论无法解释这种情况。根据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由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那么我国东部发达区域更发达,西部落后区域更落后,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并非越来越落后,虽然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加大,但仍然具有发展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个区域梯度推移的系统内,尤其是在一个象我国这样充满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区域系统内部,就存在着诸多的延缓区域梯度推移进程的因素,从而形成区域梯度推移粘性。为了精确地分析我国梯度推移粘性,本文建立粘性模型,并采用灰色聚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出水平对地区收入差距作用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双华 《统计研究》2011,28(2):39-44
 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是影响地区间经济差距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资源地区间配置不均等问题越发凸显,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持续扩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能力差距在扩大。本文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对我国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统计评价,并以此提出了财政对策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屈超  张美慧 《统计研究》2015,32(7):74-80
信息与通信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能够准确地核算信息与通信产业的规模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完整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卫星账户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本文梳理了ICT卫星账户的发展脉络,归纳了OECD及其他国际组织对ICT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澳大利亚建立ICT卫星账户的经验,为我国ICT卫星账户的创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算1995—2012年中国27个省市的能源价格的扭曲程度,实证检验了能源价格扭曲基于能源结构制约中国碳强度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视角下的能源价格扭曲阻碍碳强度的降低,但其直接效应不显著,主要是通过抑制能源结构升级继而影响碳强度。从区域角度看,尽管东部地区能源价格扭曲直接效应有助于降低碳强度,但总效应表现为阻碍碳强度的降低,中部地区能源价格扭曲对于能源结构影响不显著,但是两者的扭曲都显著增加了碳强度,西部地区和全国一样,能源价格扭曲通过制约能源结构升级来阻碍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我国煤电高污染的行业背景和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文章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煤电能源链的碳排放计量总模型和各环节的子计量模型,进而通过详细计算得出了我国燃煤电厂单位发电量引致的子环节 当量排放及煤电能源链 当量的总排放数据,对比发现了燃煤发电环节为我国煤电能源链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节,最后对各环节的排放结果作出了综合评价与解释。研究对增进了解我国煤电能源链各单元过程温室气体的产生来源和大小,明晰减排调控的重点方向,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欣 《统计教育》2010,(2):49-54
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强度出现了波动这一新现象。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解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00—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波动及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波动中,强度效应占主导作用,结构效应作用较小。其中,第二产业对我国能源强度波动影响最大,而制造业对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波动起主导作用。(2)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波动的影响较小,2000—2002年降低了能源强度,2002年-2007年增加了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5.
大气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对全球气候安全造成严重胁迫,产业经济的去碳化发展刻不容缓。以物流产业为例,借助PSR模型构建物流碳排压力下大气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投影寻踪模型对2005—2014年中国内地30省域大气生态安全值核算分析,并针对PSR模型指标探索大气生态安全可行路径,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前提下,2014年中国内地30省域大气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总体良好、区域间相差较大现状;在投影寻踪模型分析下,"状态"对各省域物流碳排压力下大气生态安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响应",最后是"压力";物流碳排与大气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为物流产业及大气生态安全水平低下现状,其次为人类生态保护的响应措施落后。  相似文献   

16.
刘敏  杨京英 《统计研究》2010,27(12):57-64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提出一个信息化影响的测度模型用于评估企业电子商务扩展——从传统渠道转向基于internet电子商务的程度,模型包括相关影响因素和假设命题。按照业务流程观点,用价值链上各职能部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实施程度作为电子商务扩展的度量,并收集156家传统实体企业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假设命题,分析信息化影响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扩展之间存在重要关系,5个因素与行业类别对电子商务扩展影响显著,而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不是关键因素。本研究提出的测度模型能够有效地测评信息化影响,这对于支持政府和帮助企业制定和建立相关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的结构影响与效应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碳排放系数的角度推导了总量变化的SDA分解模型,从社会经济发展视角构建了LMDI分解公式,从而讨论不同时期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文章以云南省为例,运用云南省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以及 4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SDA计算结果表明:消费与投资扩张效应是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源泉,碳排放强度变动效应是节能减排的源动力;LMDI分解结果表明:人均GDP 增长是拉动云南省CO2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能耗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计算结果,文章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