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与旅游业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我国西部10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法对15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采取正交旋转,得出规模、客源、交通、经济4个公因子作为评价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的综合变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东西部的不均衡性,这表现为东西部经济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目的就是推动西部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没有详细的规划是不可能下好下活这盘棋的。“西部大开发”一个首要步骤就是了解西总和 省份目前的经济情况,因此,我们在此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西部各省份的综合经济实力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SPSS汉化软件对我国西部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深入研究这些省区的经济运行状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四川省为例,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阐述四川省中心城市的现状、综合实力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文章通过选择影响物流需求等10个指标构建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数据为样本,运用R型因子分析和灰色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先运用R型因子分析从相对较多的影响指标提取两个公共因子,再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分析法将西部12个省份物流发展水平分为3个灰类.最后提出了针对西部12个省份物流发展水平的物流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 ,对影响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团素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以加权计算出综合值进行评价与分析 ,并结合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给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电力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可佩  薛亮 《统计与决策》2006,(12):173-175
0引言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电力行业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历史转变,建立了竞争机制,电力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资本投入电力上市公司。方证能源分类指数显示,2004年1-2月份,电力板块收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评价方法的确定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比较国内正探索研究的多种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办法,我们选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对福建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文章针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实力评价这一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AHP法对其加以量化研究,最后以上海某区生产性服务业为例展开实证分析,旨在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实力评价"这类问题的研究抛砖引玉,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部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西部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确立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6年西部服务业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服务业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西部各个省市服务业发展很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发展水平明显分为三个梯队。针对区域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的现状,文章提出了西部联动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建设于一体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12个省区的城市化水平给予了综合评价,并对其2003-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排序,用以找出各省区的优势和差距,便于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部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竞争力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运用正态变换下等权平均法及变异系数法等定量分析技术,对中国中西部省市科技竞争力综合水平和均衡度进行系统研究,客观全面地揭示了中西部地区科技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梯度差异及不均衡的状态,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中国中西部省市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循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考核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定量标准。从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理出发,从物质流分析的视角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展开相关实证分析,力图由点及面,为中国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应用益贫式增长测度方法中唯一满足单调性公理的减贫等值增长率(PEGR)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益贫性进行系统评价。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表现出持续的减贫式增长特征,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改善的减贫效应;中国经济增长近期表现出相对益贫性,但仍不具有绝对益贫性。鉴此,结合中国实际,政府益贫式增长政策的关注重点应是改善收入分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从要求量增长到追求质提升的新阶段。基于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提出评价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三大指数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两大指标。利用陕西省1998—2014年的数据,定量分析陕西省经济的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系统综合评价是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分析传统的主成分分析在降维效果、权系数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大系统综合评价的改进的主成分评价方法———多重主成分评价。在理论分析其合理性的基础上,最后利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四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CCR-HR模型测算四化效率值及协调度,测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四化协调发展程度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好,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是导致四化协调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以农业现代化为切入点,建立面板Ologit模型对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劳动力对四化效率的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化、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以及农业劳动力的增加可以提高四化协调度,农业劳动力不仅影响四化效率而且影响四化协调度。  相似文献   

18.
地区政府绩效评估自80年代以来日益受到重视,其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完善,评估手段也日趋多元化。在以往的地方政府绩效相对有效性的评估中,往往很难兼顾评估的综合性和客观性。鉴于此,文章尝试应用DEA模型,在2004年8月国家人事部《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课题组提出的33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选用代表性指标,对江西省人均GDP位居前五位的南昌、九江等五个市的政府绩效进行评估,得出一些结论并提供若干政策建议,从而进一步说明DEA模型评估政府绩效的有效性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从四个维度出发,在特定法律规范约束下,引入绝对合理独立董事人数概念,对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业171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大的企业绩效优于规模小的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绩效不稳定;企业绩效并不直接取决于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重,而与独立董事超过绝对合规独立董事人的比例有关;由于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完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绩效优于两职分离的企业;对董事会适当的股权激励将增加董事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东西部经济增长决定因素和扩散与回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善咨 《统计研究》2009,26(1):56-63
 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第一个五年的西部和东部经济增长效益和溢出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统计模型估计显示,固定资产的增长是非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西部资产边际产出只及东部的三分之二;FDI的效益远高于国内资本,且西进的FDI比在东部有更高的边际效益;西部与东部最大的差别源于劳动力边际效益的巨大差距;西部和东部经济都有显著的集聚倾向。对增长外溢作用的检验表明西部中心城市对县级经济有回流作用,西部中心城市和县级经济都受到东部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而东部中心城市增长虽比西部快,但是增速却因西部中心城市的增长而相对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