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主张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这一主张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当今秉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既有承继以往学术界类似观点的一面,又有基于对近代以来的比较逻辑研究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结论的特点。梁启超是对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首次进行系统比较的学者,他第一次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有逻辑。在新的学术背景下,重新翻检梁启超的相关研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有逻辑这一命题的原始含义,化解当今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对20世纪众多学者关于三大逻辑比较研究之成果所提出的挑战,均具有借鉴价值。同时,这种新的回顾,对于如何推进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如何使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比较呈现新的气象,亦无疑会指出一种路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解放后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与局限。这就是:将"逻辑应用"当作"逻辑理论",用主观臆断代替分析论证,而为求得名辩的逻辑地位,则采取捕风捉影、曲解逻辑义理等手段。这些现象的存在,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名辩研究的健康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批判了20世纪初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中的牵强比附现象,对先秦名辩方法作了初步的、历史的分析。郭沫若的研究对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先秦逻辑学可分为两大派别 :正名逻辑学和辩者逻辑学。正名一派的名辩思想多将名、辩与政治、伦理相联系 ,肯定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辩者一派多从纯理论角度出发 ,拓展了名、辩的理论深度。庄子则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全面否定名与辩 ,使庄子的名辩思想与先秦逻辑学两大主要派别均不相同 ,不仅在先秦逻辑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而且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汪奠基先生在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创造性见解有四点:(1)中国逻辑史具有人类共同的思维形式,但它具有中国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2)"名辩"学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属于非形式逻辑的范围;(3)"推类"是中国传统推理的主要形式;(4)研究中国逻辑史不仅要研究人文历史的资料,更要重视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发展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名辩思潮与先秦诸子散文的美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辩思潮是影响先秦学术界的一次普遍性的学术思潮,以往研究名辩思潮多注意到其在哲学、逻辑学上的成就而鲜有人关注其在文学上的意义及影响。先秦诸子散文所取得的成就和文学价值与名辩思潮所倡导的论辩风、论辩术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名辩思潮这种影响在先秦散文的美感特征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来没有过"名辩逻辑的衰落",因为"名辩逻辑"的概念是近人所定义的,同时,"名辩"与"逻辑"、"名辩逻辑"不能简单类同,即使存在过"名辩"思潮的衰落,而未必有"名辩逻辑"的衰落.事实上,"名辩"的思维形式与思想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我国学者开始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范式研究先秦名辩学.在这一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不太适合做名辩学的研究范式.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理论体系由概念、判断和推理三大部分构成.“概念”仅是符号的“所指”,不包括符号的“能指”,而先秦名辩学中的“名”恰恰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是语词符号.“判断”和“推理”主要研究推理形式的有效性,属于语形学的研究内容,遗憾的是先秦名辩学中没有语形学的内容.名辩学中所讨论的推理都是语用推理,而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中又根本没有研究语用推理的问题.符号和语用推理在符号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研究,据此我们认为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相似文献   

11.
吴忠良 《南都学坛》2003,23(2):28-31
邓实是晚清著名的报人、国粹学派的代表,知名学者,一生以创办《政艺通报》和《国粹学报》而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份刊物上,邓实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体现了邓实对他那个时代的体认。其中,就有他对梁启超倡导的“史界革命”的回应,并在“民史”方面进行了切实而有效的探索,在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后期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十分深入和广泛,但研究者往往关注于其内容方面的光彩,却忽视了为什么后期墨家会将学术的主要兴趣转移到这一方面,或者只是零星的探讨其转向的原因而未全面地总结墨家学术趋向转变的成因。笔者借鉴前辈们研究墨家的成果,试图从墨家学派内部的变化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两方面探求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资本逻辑学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致力于分析资本和国家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国家活动的局限性:强调从政治经济学的抽象原则推导出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和功能。在某种意义上,资本逻辑学派是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对中西逻辑各自发展背景的对比分析 ,说明中国逻辑有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殊性 ,评述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有关争论 ,主张争论要以中国逻辑是有特色的为基点 ,两种见解分别不要走向极端 ,要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 ,共同促进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的"危机说"、"死亡说"应详加辨析。学科的先天不足和内在逻辑悖谬是使比较文学学科意识中道失落的内在原因,而近30年来的理论转向、文化研究热和解构主义大潮是使比较文学学科产生"危机"乃至"死亡"的外在原因。从总体来说,比较文学尽管存在危机,但并没有死亡,反而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比较文学应加强学科基本理论建设,争取成为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逻辑观是困扰当前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两千多年来,逻辑的名称虽几经变化,但对命题形式、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分析,始终是西方逻辑不变的主题.由于中国逻辑史研究是基于西方逻辑的传入而产生的,因此,西方逻辑的逻辑观应当成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儒学发展史》体现了侯外庐学派一贯的理论立场和研究方法,注意探讨儒学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影响;突破了精英儒学的局限,扩大了儒学史的研究范围;对儒学的现代转型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探索,是用唯物史观总结中国儒学发展史的一部力作,代表了当前国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逻辑史研究,存在特殊和普遍、同和异、肯定和否定等方法论问题,关系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向、前途、结果与科学性,亟需讨论。  相似文献   

20.
欧洲启蒙时期,苏格兰史学派像大陆启蒙学者一样,把全部历史纳入研究范围,遇到一些不得而知或者不能确知的历史内容,就通过推测来解决问题,是为推测史学。它的产生有其合理性,其学术机制是:以自然科学超越神学、以演绎弥补经验不足、把共通的人性与特殊的环境相结合。它是启蒙学者对历史进行有哲学意味的探索,其表现方式是依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未知的历史领域进行推测,它不仅是对神学史观的超越,并且是后世科学史学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