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经》诞生以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纯文学著作。文学史家在研究上古文学的时候,常从一些非文学的著作中寻取资料。《周易》一书就被不少文学史摘录引用。本文对《周易》与上古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一部“活”文学史——读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吴相洲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下称《简史》)修订本出版了。这是文学史写作上的一件盛事。《简史》从1947年出版后,1954年、1958年两次修订,多次重印,影响广泛,但两...  相似文献   

3.
自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出版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已有50余年,其间编写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计其数。有什么样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文学史的书写历史与学科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重构的历史过程。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的著作《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综论》(以下简称《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对近十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体现的文学史观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张毕来的《中国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四部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这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书写理念可以概括为总体性历史元叙事.总体性历史元叙事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理论范式,将文学存在视作政治元叙事的表述工具,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推广到文学史的阐释之中.这种文学史观念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作者怀着真诚的政治热情,试图运用当时的主流文学观念去研究新文学史,但是理解未必很透彻、运用未必很圆熟,而且受流行的教条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政治规范的制约,因而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今天回顾这一段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现象,人们可以从得失成败中获得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已经有86年的历史,史著已先后出版了150余部,对其研究的专著也出现了3部。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是一部适应中国革命需要的"左"派文学史,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有鲜明的"冷战"背景,对王著进行了根本性的颠覆。范伯群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改善了王著的"左派"倾向,给了鸳蝴派作家作品的新的认识和评价,然提出的"两个翅膀论"却令人遗憾地矫枉过正了。  相似文献   

6.
早在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了对中国文学史的书写。20世纪初,林传甲和黄人分别编写《中国文学史》,拉开了中国学者撰写本国文学史的序幕。迄今为止,学界已有数百本中国文学史著述问世。中国学者所著文学史,在文学理念、编写模式和文体分类等方面一直深受西方汉学界的影响,但随着近年来研究思路的改变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已经呈现出由整体“趋同”向“趋异”转变的走势。《中国文学史新著》与《剑桥中国文学史》这两部文学史著作,便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在中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开拓者与世纪性的学术品格——作为文学史家的王瑶先生孙玉石王瑶(1914-1989)以他的《中古文学史论》走进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程千帆先生说:这部书独特的构思和编排,“能使这一历史时期文学上的若干重要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凸现出来,从而显示了整个中古文学的...  相似文献   

8.
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涵盖古今的文学编年史著作。在编写过程中,一方面遵循工具书准确、可靠的特点,保证编年的内容有据可查;另一方面,将编年史视作文学史研究的一种视角和方法,发挥其在文学研究方面的优势,重建对于文学史的认识。学术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是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校中文系刘建勋与刘剑锋、鲁原主编的《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一本分体裁的文学史论著作,《中国当代影视文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当代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从思想艺术的具体比较和综合分析中,论述了中国影视文学作品的成就和特点。对影视文学作家和有成就的影视文学评论家及其研究专著也进行了分析评论.它是我国影视文学史研究史方面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它研究的角度不仅着眼于思想艺术评价,而且注重影视文学的体裁、风格剖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一直以来处于相对薄弱的局面,截至目前只有《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史稿》(李鸿然,1986年)、《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概观》(吴重阳,1986年)、《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特·赛音巴雅尔,1993年)等3部著作出版,因此,2004年11月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荣获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一书对研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义先生认为该书的出版“使这个学科在知识含量和学理深度上都有所创获,甚至开拓了一个新境界”(《光明日报》2005年5月20日)。李鸿然先生所著…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林庚诗文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林庚先生平生著作的第一次总结集。林庚,1910年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两年后转入中文系。1933年毕业后,留校担任朱自清先生的助教。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庚先生到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1947年回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林庚先生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他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及古典小说等领域的研究上,有深刻、系统…  相似文献   

12.
《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先生的文学史名作,也是一部未竞之作,颇具检讨价值。第一,是书未能写完有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因素,它并不能完全代表鲁迅的实际学术水准。第二,是书书名导致了种种歧义,歧义发生的根源在于鲁迅自己的不缜密界定。第三,是书对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借鉴甚多,但不赞成其文学观念;鲁迅的文学观念有其进步性,但在处理中国上古文学的实际时,也有局限性。第四,是书与胡适《国语文学史》在文学史观念上颇有差异,鲁迅对胡适文学史观有部分否定和间接修正。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而言,周作人对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谈龙集》、《谈虎集》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深入的探讨。他的主要观点是:一、《圣经》的中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对中国语言的改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二、《圣经》里的牧歌及恋爱诗在中国很少见,可以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三、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上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五四前后周作人在翻译、介绍、研究西方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他对《圣经》的研究关系很大,于此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而言,周作人对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谈龙集》、《谈虎集》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深入的探讨。他的主要观点是:一、《圣经》的中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对中国语言的改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二、《圣经》里的牧歌及恋爱诗在中国很少见,可以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三、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上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五四前后周作人在翻译、介绍、研究西方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他对《圣经》的研究关系很大,于此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5.
1925年铃木虎雄在《支那诗论史》①一书中指出三国魏之后中国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他说:"魏以后……文学底自身是有价值底思想已经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所以我以为魏底时代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1](P47)在鲁迅一次演讲中提及这个观点②之后,文学史家如刘大杰、罗根泽、王瑶、游国恩、钱穆、余英时等都从不同角度述及这个观点。③所谓"文的自觉",一则  相似文献   

16.
评《海外华文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第一部正式以《海外华文文学史》命名的学术著作。以前虽然也有同类书出版,但大多以“概观”、“初编”、“现状”命名。这次作者去掉了1993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末尾二字。从“初编”到“正编”,记录了这门学科在艰难中跋涉前进的足迹。汕头大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研究群体。他们与别的研究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全方位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独树一帜。由陈贤茂主编,吴奕锜、陈剑晖任副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是一部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大成的开创性著作。它以世界各地华文作家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7.
张德瀛的《文学史》,是广东籍学人撰写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是在《钦定大学堂章程》、《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等法规的政治导向下编著而成的教科书,具有鲜明的官方正统教育特点,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内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文学和文学史的基本看法,反映了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一般认知结构和理论水平,应该放到中国文学史学研究的层面来加以认识和重估。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思潮史隶属文学史之范畴。自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倡导“重写文学史”以来,对“思潮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艺理论史”或“文学批评史”的重写已然成为其中的热点。2 0 0 2年,张俊才、李扬两先生合作推出了一部新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与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著以其新颖的思路和精深的阐发等特点确立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价值,为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一在为数已不算少的思潮史著作中,《主潮》一书之所以能新人耳目,首先在于著者依据自己对文学…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体认着科学的文学观念的学术著作,对我国文学史学科的初创,具有相对的示范意义。《白话文学史》的突出贡献,是以文体形式为线索,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文学,梳理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势,影响了此后一系列文学史著作的编著;《白话文学史》的五大缺点,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目的的冲突。这些,都应做出历史的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由朱德发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纪游文学史》一书已经由山东友谊书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拓荒性的文学专史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将我国的现代纪游文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纪游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文学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并未当作独立的文学品类加以研究。对于“纪游文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