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3):138-142
安德烈·高兹指出资本主义因受经济理性的驱使必然破坏生态环境,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是相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进行经济理性批判和生态重建。高兹批判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指出核技术具有独裁主义的性质,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联系在一起的,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危害时,提出劳动的解放意味着时间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通过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批判,否定了社会主义;同时,又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单向度"的批判,否定了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马尔库塞提出了他的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即通过意识革命、本能革命,重新塑造以社会最低阶层为核心的革命主体,通过"主动挑衅"和"大拒绝"战略实现对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制度批判、技术批判、消费批判和生态政治哲学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非理性运用和异化消费的必然性.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要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就应该实现制度和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本文最后分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其他生态哲学思潮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理论中,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了资本原始积累对农业的破坏,分析了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掠夺式的耕作对土壤肥力的损耗,揭示了城乡对立导致新陈代谢断裂的事实,辨析了资本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矛盾,昭示了生态农业思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理论,对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晓明  王豪 《创新》2021,15(6):12-22
《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和寻求人类解放的纲领,而它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我否定逻辑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判断.《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政治性批判,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生成和发展过程,指出其本质特征,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商品化,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和资本的全球化,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和由此导致的危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对于今天我们准确把握当前的历史发展阶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规避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发展陷阱;二是有效借鉴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肯定性成就;三是积极应对资本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张晓明  王豪 《创新》2021,15(6):12-22
《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和寻求人类解放的纲领,而它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我否定逻辑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判断.《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政治性批判,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生成和发展过程,指出其本质特征,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商品化,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和资本的全球化,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和由此导致的危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对于今天我们准确把握当前的历史发展阶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规避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发展陷阱;二是有效借鉴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肯定性成就;三是积极应对资本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3):15-17
艾伦·伍德在新的现实语境下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相分离的现象,指出阶级斗争出现了重视经济斗争而缺少政治斗争的局限性。伍德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深刻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正统历史唯物主义"中阐发了他们对"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他们认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关于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认识,而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至上、物支配人的似自然性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方法可以谨慎地运用于前资本主义时期,但其典型运用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社会是要克服经济的至上性、强制性,实现人们对自己劳动产品和全部生产力的自觉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 150年前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英国资产阶级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迟迟不愿开启的大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孙中山在谈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家地位的变化时指出:“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①古老的中国在西力侵逼下,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以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自己近代化的历程。从世界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在战争爆发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力.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容也随之而改变.经典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利用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经济批判;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利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利用生态学理论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矛盾的焦点,因此,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是保持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批判视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21,(1):37-43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与其资本主义观一样,总是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紧密地关联在一起。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爆炸式进步使得人们不断地重新反思其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关联的新形式和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内在地包含了他们的科学技术观,揭示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密切关联,并且从存在论角度、政治经济学角度和伦理学与社会批判角度全面地进行资本主义科学技术二重性批判,并指出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后果与历史任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技术异化和打破这种生产方式束缚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巩英洲 《社科纵横》2010,25(4):102-106
从对追求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视野来看,马克思自然观中有着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而且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放在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中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把自然的复活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认为只有人的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这一深邃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建设当代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和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学说的灵魂,在本世纪,新马克思主义者依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文化层面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这两种批判理论均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都以异化理论为理论基础。但二者在批判的侧重点、革命主体、革命策略等方面又有着很大的差异。关于这两种批判理论的比较研究无论对处于科技理性困境之中的西方工业社会,还是对处于文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以怀疑与反思为本质特征的批判精神有助于人类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建构更为和谐与完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奥康纳、福斯特、岩佐茂和伯克特等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发,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总体性的矛盾,资本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相对立,资本积累危机和人类社会发展危机是资本主义产生的两类环境危机。这些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进行多维度的生态批判和审视,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异化思想应用于生态哲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引发的全面异化带来资本主义无力解决的生态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作者着重阐释了异化消费批判,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6.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是自觉引进和传播西方逻辑方法、在中国确立逻辑观念的第一人.他的逻辑观是近代西方逻辑方法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相契合的产物,集中反映在<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两部译著中.严复逻辑思想凸显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自觉反思、自我批判以及主动创新意识,表现出借原著译介开启民智、以案语独白言说意愿、用逻辑话语融通中西等托译言志的语用特征.其价值指向是为思维变革提供有效方法、为文化革新寻求基本方略、为促进哲学变革锻造有力工具、为强国富民导入科学精神.严复将西方逻辑方法带入国人视野,并与中国现实的社会境遇相关照,这对当下中国逻辑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吴先发  陈益元 《社科纵横》2012,(5):121-122,130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著《启蒙辩证法》一书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启蒙精神从原本反对神话,要求进步到后来自己却走入另一个神话,导致了全面的倒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分析了启蒙是如何走到自己对立面,从人的一般生存困境出发,考察了启蒙"自我摧毁"的证据。对他们的批判持一个正确的态度使我们对批判精神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在科学和人文并重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勘定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以从其“拜物教批判”所具有的内涵出发加以深化.拜物教批判是对特殊替代普遍过程的“颠倒”,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政治关系不过都是一种“特定”的存在,将被“普遍性”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政治形态所替换.拜物教批判内涵的“对象规定性”决定了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必须将其置放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才能真正切中其“政治的本质”.拜物教批判使得人们能够洞识历史本质,从而激活阶级意识以颠覆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双重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日本的现代化过程简直是以跳跃式的方式完成的。1853年开国。15年之后便实现了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从此走上了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化道路。仅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就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立了...  相似文献   

20.
戴维·佩珀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其他绿色分子展开红色批判,来建构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图谱的.首先,佩珀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出发,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剖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产生的关键;其次,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拯救危机、实现社会变革必须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走激进变革的道路;最后,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诉求出发,强调社会公正是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