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的、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形成了价值多元。其结果具有双重效应,积极效应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消极效应造成价值共识的难题。价值共识既和价值认同有所区别,更和普世价值、核心价值相去甚远。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价值共识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其关键着力点在于培育主体价值共识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具有双重效应.积极效应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消极效应造成价值共识的难题.价值共识是可能的,其关键着力点在于价值共识教育,即主体培养价值共识能力.内容包括价值主体的独立、平等、自由的现代公民意识,价值宽容意识,价值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互利共赢的交往意识,公共生活的理性等.  相似文献   

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然而担心由此可能会带来经营成本,一些企业并不情愿承担社会责任。运用哲学分析方法,在对价值本质、价值发现与价值尊重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通过价值引领获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提出价值引领和价值认同是实现企业价值创造重要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普世价值"是为了解决价值共识问题而提出的,但"普世价值"存在诸如片面强调主观普世价值、混淆基于公共客体的普世价值与基于相同客体的普世价值、只考虑到世界范围的价值共识等问题。"公共价值"则可以避免"普世价值"的上述缺陷,而且融入了民主、平等、和谐等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较之于"普世价值"有更丰富的内涵、更深刻的说服力。因此,用"公共价值"解决价值共识问题是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是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中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学术界对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主要评估方法以及森林资源价值的具体评估与区域实践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阐述其共识的基础上指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憾,如: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估体系,评估内容存在重复或遗漏,评估结果的可比性较差,以及不同分项价值是否简单求和做法值得商榷等,以期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普世价值”被看成是一种超验的、自在而在的“价值自性”或“绝对理念”,其实普世价值根本上只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根源于人类现实生活所形成的一种普世性的价值共识。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其存在具有共识性、全球性、自发性、时代性和原则性等主要特点。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它为全球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提供共同的价值前提,也为每一时代的人类生活提供基本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人格权体系具有开放性,社会发展需求使得新型人格权不断生成,新型人格权纠纷不断涌现,而司法实践中法官也常陷入司法确权与否的两难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新型人格权司法确认标准判断体系亟待建立,而其价值共识度是这一判断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从权利来源正当性、权利客体重要性、权利形态公示性、权利领域受侵害性和权利类型独立性五个层面构建其价值共识度的司法判断体系,以期能为相关纠纷司法实践提供可检验、有说服力的理论参照,从而夯实新型人格权司法论证的理论基础,强化相关纠纷司法裁判的可预见性。新型人格权确权范式可以归纳为权利嫁接型、权素扩张型、一般条款解释型和权利宣示型四种类型,不同确权范式产生不同价值共识度要求,其中权利宣示型确权范式对价值共识度要求最高,往往是对法官司法能力和智慧的重要考验。在具体司法判断时,既要根据每个层面价值共识度对新型人格权进行分析性评测,又要结合确权范式类型差异对其价值共识度进行整体性判断。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和十五大对经济体制认识的深化,我国企业的经济体制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本文就企业兼并、合并、收购的动因作了一些分析,同时,对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如何评价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了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价值多元论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张力是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之一。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是人们对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宪法原则及价值观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是在排除各种分歧的意见之后所留下的理性共识,政治的正义观念是重叠共识的核心。罗尔斯对重叠共识面临的批判进行了辩护。重叠共识理念有益于化解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理念对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的批判是无力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精神生活的追求,因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和改进各个层次美术教育质量和水平,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成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美术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其价值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者首先简要回顾了价值、价值管理的相关研究,提出我们着重以时变过程中顾客价值的增加与企业价值的实现为研究对象。然后以相对价值概念来分析如何实现对顾客收益与顾客成本的管理,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最后使用绝对价值的概念,即收益与成本的差值(收益—成本),探讨了如何分配所创造的价值,即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和增加顾客对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合意的产物。国家之间达成的价值共识是抽象与持久的“合意”,构成国际法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量。在国家之间价值共识的形成、发展、普及乃至内化中,国际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按照从高到低的位阶,国家之间价值共识包括“世界观”“原则化观念”与“因果信念”等层次,这三个层次的价值共识在国际法体系中扮演着本体论、普遍性的基本原则以及特定领域的具体原则之作用,构成国际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指导着具体制度的构建。国际法中有关“保护责任”制度化的争议与障碍,正是国家之间新的“价值共识”生成与演变中的典型。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中国的和平发展决定了其在国际秩序与国际法体系中将更加有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就是具体体现之一。将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全球化发展的新理念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推广,促进国家之间新的“价值共识”的生成与内化,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必须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法学教育中进行实践性教学已是共识,但对如何开展却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本文梳理了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基本价值和理念基础,论证了实践性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法学实践性教学的模式设计与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合”中一些地区片面理解单纯进行物质得益帮扶,重利轻义的不良倾向,率述了如何全面理解义利的辩证关系,并在推行“三结合”中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合”中一些地区片面理解单纯进行物质利益帮扶、重利轻义的不良倾向,论述了如何全面理解义利的辩证关系,并在推行“三结合”中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政冶共识是否建立在某种共同认可的原则和假定之上?我们是否具有某种共同队可的价值判断?从本质上讲,这些原则、假定抑或价值判断真的存在吗?除了对诸如民主等普世价值的一般信仰外,当我们面对二战是一场“正义之战”并值得一搏的观点时,人们可能会采用最为宽泛的衡量标准来看待这种共识。而且,假如我们不能容忍政治不道德和政治懦弱,  相似文献   

17.
道德共识是指不同主体在道德的认知上所达成的一致性认识和理解。道德共识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形成和变化反映着人类道德生活的变迁和进步。道德共识对人类道德生活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共识的价值之中。道德共识的价值表现在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使价值冲突成为一种经常而普遍的现象,也将如何应对各种范围、各个层次的文化价值冲突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而这一问题又是与如何认识其效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无庸置疑,价值冲突的效应是双重的,它表现为价值代价与价值发展、价值失范与价值嬗变;价值困惑与价值自觉等多方面的双重效应。价值冲突的双重效应为我们对其进行合理地调适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文章用唯物史观解释了中西方文明如何在实践中生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价值,以作为各个文明内部形成共识的价值标准。由此提出世界各民族在其相互交往的实践中,将会逐步生成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价值形态,以作为相互之间的交往法则的价值标准。这种普世价值现在仍然处于形成过程中。西方国家把其特殊历史形成的特殊价值体系作为普世价值强加于全世界,只能引起世界的价值分裂与冲突。而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将会在实践中促进相对普世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于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法,即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具体存在的,是人们在一定阶段关于一些基本价值诉求达成的共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共同价值观,并非永恒的;它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而产生和存在的,一旦共同利益消失,共同价值追求也就没有必要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性、一定具体差异性、共同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理念。那么,我们要建构的作为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协作、以人为本、共富、和谐作为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