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于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手段。随着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中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条件趋于成熟。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对于促进中印贸易的持续增长、实现两国企业的规模经济、促进两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加强两国政治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两国应该排除困难和障碍,以期早日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创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是中印两国经济领域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新旧更替、纷繁复杂的经济现实不可避免地在中印两国封建士大夫阶层和半西化的知识阶层中激发起具有启蒙色彩的现代经济意识和经济思想。所以19世纪成为两国经济思想领域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两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又一共同之点。  相似文献   

3.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86年9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印方代表团由德里大学经济增长研究所经济学教授、印度计划委员会前委员哈努曼塔·拉奥率领,中方代表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率领。两国学者在会上宣读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4.
王芳 《学习与探索》2008,(2):177-179
理论界关于中印经济增长效果差异的分析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文献.研究中印经济差异应从制度经济学入手、结合政治经济分析,来研究两国开放、制度和经济增长效果的不同.两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对两国的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而改变了两国可移动生产要素的配置,形成经济增长的不同路径.同时,制度选择过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开放的速度和时序,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经济增长之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版图内崛起中的大国,这为未来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两国双边经济关系的进展似乎仍落后于两国同其他亚洲伙伴关系的进展,也不足以支撑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地区角度对当前中印经济关系进行重新解读,认为中印两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关系重塑期,未来有必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积极致力于中印新型合作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两国学术界的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印度社科理事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第四次中印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传统与现代化的相互作用”。中印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相似的国情,现在又都面临着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现在中印两国学者会聚一堂,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刻而广泛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得到了印度驻华大使任嘉德(H.E.Mr.C.V.Ranganathan)先生的热情支持;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的具体关怀和指导,也得到了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资助与协作。尽管这次会议时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本刊通讯员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协办的“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1998年4月9~10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访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印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为两国今后解决棘手的边界问题和开展全面合作及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它向世界宣告,中印两国将真正结束过去数十年相互对抗和猜疑的历史;双方今后要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切实发展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曾一度疏离,但是它们迟早还要走到一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落实该宣言提出的各项任务,才能促成中印两国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纪要萧咏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于今年9月22日至24日在大连召开了第六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会议有两个议程:修改学会章程和改选理事会;讨论会的题目是中日市场经济体制比较与中日经济关系。大连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尽管中印两国贸易绝对额增长迅速,但是双方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以及贸易的互补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SMART模型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印FTA的建立会让中国和印度同时获得贸易增长带来的好处,并且减让前关税水平越高的产品将获得越大的贸易增长。为此,中国与印度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双边FTA建设,具体采取的对策包括:推动中印多层次交流、不断提高两国市场的透明度、尽快建立贸易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临时保障机制、优先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积极推动中印贸易投资便利化等。  相似文献   

11.
40年来大部分时间里,中印两国的经济政策有某些共同点,比如两国都信服中央计划型经济,均致力于发展农业,又以自给自足为奋斗目标.闭关自守精神在两国根深蒂固,谁也不肯放弃计划经济.1985年两国都公布了新的5年计划.不过两国在许多方面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小规模的改革,使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国超越了敌对关系而进入到经济合作关系,但还是不能超越合作伙伴关系而成为友好邻邦,中印友好关系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中巴友好得到四个支柱的支撑,但中国开始用全球利益的视角看待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和中国需要发展其他具有建设性的和具体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论述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包括其背景、目标、内容、路径及对其评价;其次,分析了中印(尼)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从地缘政治、国家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经济互惠等几个角度探讨了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四,剖析了对印尼贸易投资的国内风险和外交风险;最后,为深化中印(尼)经济关系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第一、二位的人口大国,中印两国都在进行经济改革以期实现经济的现化化。本文拟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中印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人口因素之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同时还扼要比较两国的有关对策与措施。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解决经济改革中的人口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令人难忘的8月15日这天,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召开了一次“战后日本四十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一次日中两国学者共同探讨战后日本四十年发展历程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中印两国粮食生产的条件1.自然条件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两国人口估计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87年,中国总人口为10.81亿,其中,农业人口为8.57亿,占总人口的79%,农业劳动力为3.14亿,占  相似文献   

17.
尚劝余 《南亚研究》2005,2(2):67-72
尼赫鲁对中国国民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倡导给中国革命以道义上的同情和实际上的支持,寻求中印两国合作共同反帝,利用一切机会推动印度同情中国革命的运动。正是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中印两国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相互同情、支持与合作中达到了高潮:中印相互支持与合作发展到了政党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温总理访印与中印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的崛起,是2 1世纪引人注目的重要主题。中印友好合作事关两国的重大战略利益。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印关系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最近对印度的访问,是中印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系作者对两国这次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握手的评价与感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改革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与印度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是两国致力于经济改革以加快经济发展、面对国际竞争挑战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实行改革前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类似,因此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也有许多相同之处。目前两国的经济改革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而且今后的改革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可以肯定的是,中印经济改革的方向和潮流将不会逆转,这首先是因为两国的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安全和中印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中印跨界河流的流量分配、源头森林植被的开发和保护、上下游水文信息的互通与共享等成为两国水资源安全互动的重要内容.从国际河流相关国际法的变化和两国整体关系的角度看,处理中印跨界水资源问题时,需要平衡兼顾"绝对领土主权原则"和"公平利用原则".水资源既可能成为激化两国原有矛盾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加强两国互信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