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维冬  李自强  王斌 《现代妇女》2013,(12):316-317,314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以其不容忽视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且作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进一步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和后来陕甘宁边区的建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我们学习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路线观,对做好现阶段新形势下的党的群众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30余万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完成了从南方各革命根据地到大西北根据地的战略转移,不仅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而且为中国革命积蓄了革命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其中,最主要的是依靠人民群众的长征精神。时光荏苒,长征胜利已经81年,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依靠人民群众的长征精神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色精神精华,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以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为主题,从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内容和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的现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前,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美国记者斯诺据此完成了著名的《西行漫记》,日本学者冈木隆三也有《中国革命长征史》传世。而在我国,虽然回忆长征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却没有人对这段“家史”进行全面的记述。直到《中国红军长征记》问世,才有了第一部由中国人写成的长征史。该书的作者就是现年71岁的老人郑广谨。郑广谨本不是作家,也未曾投身红军长征,他能完成《中国红军长征记》这部煌然巨著,有着极为艰难的跋涉和攀登。1930年冬天,郑广谨出生在皖南绩溪一个大山沟里,因为家穷,他只断…  相似文献   

6.
吴海军 《老年人》2014,(4):42-43
正习仲勋少年时期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不到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发动"两当兵变",21岁担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和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一起创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和其他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露锋芒监狱入党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严父慈母的培育,造就了他忠厚、善良、勤俭、质朴的品格。1926年春,习仲勋  相似文献   

7.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2):32-33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空间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服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0):28-30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究竟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分别率领的红军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始终伴随着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朱德在捍卫井冈山根据地的严酷战争中居功至伟,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上将傅秋涛     
石海 《老年人》2014,(8):36-37
正平江籍上将傅秋涛是开国将帅群体中可圈可点的传奇人物。他18岁当选乡雇农委员会委员长,23岁担任红军赤卫团政委,26岁成为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率部坚持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党保存一支千余人的红色武装。"皖南事变"时,他所指挥的新四军第一纵队,  相似文献   

11.
董笑笑 《公关世界》2022,(2):123-124
每一种精神都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铭记长征精神,才能从辉煌的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只有不断地探索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才能使之与新时代新发展结合,把党的历史转化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赵远兴 《现代妇女》2014,(2):214-215
1933年11月3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总结了照金根据地斗争和薛家寨失守的重要经验教训,对当时党和红军所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会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思想给陕甘边区革命造成的重大损失,从根本上挽救了陕甘边区党和红军,被视为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史称"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3.
于都,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红军告别江西的伤心地,于都河边见证了那场生离死别,也见证了苏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贡献。1.6万于都青年跟着红军走了,上万民工随军出征,安置和保护下1万多红军伤病员和老弱病残。又何止是一个于都,整个苏区有8万多青年在时机最困难的时候参加了红军,并为长征筹集军费150多万元,借谷84万担……这些公债,借谷单苏区人民再也没提起过。  相似文献   

14.
甘荔  杨必军 《老年人》2006,(10):39-39
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湖南怀化的通道境内时,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因当时军情紧急,会议是边行军边召开的,所以又称“飞行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的瑞金、于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突围,开始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但红军在西进途中暴露了战略意图,蒋介石于1934年11月17日发布《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妄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待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  相似文献   

15.
《长征》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肖栋梁 《老年人》2006,(10):40-41
红二方面军是由湘赣根据地的红六军团和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即红二军团,1931年3月改称为红三军)在黔东南会合后发展起来的。所以,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从红六军团湘赣突围西征和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开始,到两军会合组成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甘结束。1933年6月,奉中央革命军事  相似文献   

17.
作为红军后代,我曾多次听父亲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2014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我更加怀念已故去的父亲,更加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也献给与他一样把生命献给共和国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二十多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1935年9月,思想极"左"的中央代表来到陕北,立即在陕北搞起了"肃反"运动,把刘  相似文献   

19.
7月11日上午.包头市纪念建党8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法、绘画作品展隆重开幕。此次书画展荟萃了包头市老中青三代书画家300余幅精品力作。他们用自己的作品热情讴歌了我党的丰功伟绩。弘扬长征精神、歌颂包头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作品主题鲜明,内容健康。风格多样,充分表达了书画作者对党的炽热感情.对党的生日真诚祝福和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同时也是为广大市民送上的一道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的历史轨迹姚涤新今年,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60周年。回顾当年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必将激励我们继往开来,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红一方面军长征1934年10月10日,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