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学术界一个很热的课题。许多报刊开辟专栏报导有关情况、登载一系列论文,还有《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等系列专著正在陆续出版中。文化史讲习班、文化史讨论会也极为活跃,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就有十余次,如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编委会等单位发起的于1984年11月在郑州召开的“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由中国文化书院和九州知识信息中心联合分别于1985年3月、1986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两期文化学讲习班。由武汉大学哲学系邀请数十位海内外研究中国文化的著名学者于1985年12月在湖北古城黄冈举办的“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2.
张金梅(以下简称张):曹老师,您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就掀起了一股“读经热”。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国内出现“读经热”的原因何在?曹顺庆(以下简称曹):所谓的“读经热,”又称之为“国学热”。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会在国内出现“读经热,”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文化转折。近、现代之交,在西方强大的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学产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与中国文学一样,在西方文化夹带着政治、经济优势强行冲向中国之时,中国文化也被迫“大河改道,”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中告别了传统文化。这种“改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曹德本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是80年代“文化热”声浪中涌现出的一个可喜成果。“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后60年,在我国再度出现“文化热”,绝非偶然。十年动乱,已经步入社会主义的中国,却来了个封建主义思想大泛滥,在“红海洋”中,人妖颠倒,是非混淆,搞得几乎国将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最后 2 0年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展开 ,在学术界掀起了“文化热”和“国学热”。从 2 0世纪后 2 0年中国文化研究的基本表征看 ,“文化热”与“国学热”标示着中国当代文化思潮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轨迹。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 ,“文化热”与“国学热”并未背离从近代到“五四”文化论争的主题 ,即都是围绕中西文化关系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而展开 ,仍然是这种文化论争的继续、延伸和发展 ;但就理论探讨和学术价值乃至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而言 ,这 2 0年的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化史中是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现在,经常见到报社、杂志社出版公开或内部发行的“丛书”作为该社所出报或杂志内容的辅助或补充读物。这种方式中国最早由申报馆创始。《申报》是我国寿命最长的一份报纸,它创刊于同治11年(1872),终刊在1949年。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出版《聚珍版丛书》。据郑逸梅先生回忆,这种丛书的印刷是仿造清乾隆年间的“聚珍版”,用铅活字排版,丛书名之为《聚珍版丛书》。因为是仿木质活字,一般是一次性,用过之后,就不能再用,不保存版,也不打纸型,就不能重版。每次印量很少,这种《聚珍版丛书》每次印两千册。所以现在这种书也属稀珍了。当时的主辑人是蔡尔康,他在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0年3月,2004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姜义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金冲及教授。中心所依托的历史学科,是复旦大学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正式建系至今,历史学系已走完80年的旅程,包括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陈守实、蔡尚思、田汝康等一大批学者云集于此,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和学术传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学科就较为注重从思想文化层面展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化史丛书”及“世界文化史丛书”。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7.
张玉璞教授新著《浅酌低唱 :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下称“张著” ,济南出版社 2 0 0 2年 10月出版 ) ,是乔力先生主编“文化中国”丛书中的一种 ,体现了该丛书“浓郁的文化观照反思和多出新见卓识”的特色和宗旨。其开创性的方法价值在于 ,著作在宋词的历史文化源头上取“探本”式宏观评判态度 ,从宋代历史文化、社会变迁对词人的生存环境和精神生态影响入手 ,对词人及词作进行了知人论世的“体认”式研究。中国自古有“文以载道”的传统 ,到魏晋“文学的自觉” ,就是把文学与政统、道统分开。魏晋以后 ,宋词则以其“个人化”取向…  相似文献   

8.
“文化”这个词儿,时下不单是很时髦,而且使用的频率可能位列各种词汇之冠。它随处可见,什么都跟它挂钩,诸如水文化、鬼文化、性文化、厕所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它像万能的上帝一样,无所不在,主宰一切。似乎只要挂上“文化”二字,便有了文化品位,档次使高。殊不知这是把文化泛化、庸俗化,是在损害文化,糟蹋文化。到处是文化,到头来等于天文化。在“文化热”的浪潮里,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议论。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文化热”,虽有海外学人鼓吹“复兴儒学”,但就总体趋向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遭贬损,甚至是被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文化研究的四大难题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半世纪中,中国的文化论争一直延绵不断,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文化热”。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之际;第二次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文化热与社会转型之间几乎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这是因为,文化讨论,文化论争,决不是经院式的无病呻吟,而是“理论到什么程度,就现实到什么程度”。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前进的方向如何选择,就需要回顾、反思已经走过的路,于是便出现全民族的文化热。文化热的核心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新的文化的建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热”就是社会选择的一种自觉表征。在文化论争中,由于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国人的心态也就不同。在三次大的文化热中,八十年代后期的文化热是内涵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文化论争,纵观三次文化热,特别是第三次文化热,有四个未能很好解决的理论难题,它们构成现代文化研究的前沿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宗桂,1952年生,四川眉山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主编《“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和《“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发表论文130余篇。《中国文化概论》获1988年度“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记者(下称记):李教授,你从so年代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现…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相较建国后“文革”前的17年时期,变化之大如同霄壤。其间一个重大变化是小说创作流派现象醒目而实在。以出版为例,各种具有流派性质的小说丛书就不少。如时代文艺出版社80年代末曾推出一套“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内有“民族文化派小说”、“结构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中国华侨出版社90年代中期则推出“新生代小说系列”,收有张文、何顿、毕飞宇、鲁羊、徐坤等八位青年小说家的集子。以评论界较流行的提法来看,“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新生代小说”的流派特征是较显著了。若再细…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扬弃律降大任1、当前文化研究中的问题学术界的“文化热”虽说“热”了好多年,但真正的文化研究却未见多大的起色。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言,多的是“炒冷饭”,或介绍、引进一些西方文化学及中外现代新儒家的观点、著述,再就是某些分门别类的专题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地理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文学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出现了某种变化,这主要是作家们对地域文化投以新的眼光。在五、六年以前出现的“文化热”中,学术界比较注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上层文化(比如儒、道、禅等观念形态),而文学界则比较切实地注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热”的文化冷思何中生近几年在中国社会出现的“毛泽东热”,是一种颇引人注目也很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毛泽东作为一位深刻影响并改变了现代中国历史命运、历史走向和历史进程的伟...  相似文献   

15.
朱晓进所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一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之一,从地域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全面论述了“山药蛋派”文学与三晋文化的关系,阐释了山药蛋派文学的文化意蕴、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成功地实现了对“对山药蛋派”文学由政治工具判断向文化价值判断的跃迁,是“山药蛋派”研究中一部开拓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16.
我读一本书,首先比较看重的是作者的视野和思路有无独到之处或能否给人以启迪。应当说,对古典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研究有素的青年学者王齐洲教授的新著《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大众文化》),在文化视野和研究思路上有自己独特的选择。大家知道,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地出现了不断升温的“文化热”,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是“热”中的“热点”。步入九十年代的我们,不难发现,平心静气的反省八十年代传统文化研究状况,不难发现,学者们的笔墨大都集中在以典籍形式出现的正统文化之上,也就是以士大夫为主体的那一部份雅文化之上,而对传统文化中的另一大块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大众的俗文化则缺少应有的关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理论界兴起了“中西文化研究热”,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旅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迄今为止,已出版了一批有份量的著作,如:《民族与文化》《中国文化丛书》《中国文化展望》等,发表了数百篇论文,从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旅程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研究者基本都承认: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碰撞、融合的时期;中国近代学习西方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是研究人类特定文化空间的人文学科 ,它包括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诸多方面内容 ,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何绵山先生继《闽文化概论》一书之后 ,近年又推出他另一部比较系统阐述福建区域文化的新著 :《八闽文化》。这本书被列入“中国区域文化丛书” ,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 32万字 ,配有 5 0多幅精美的彩照。书的扉页有我国著名学者李侃先生所作的《中国区域文化丛书·序》。全书共 9章 33节 ,包括“福建文化源流和特点” ,“五大宗教在福建” ,“福建文学” ,“福…  相似文献   

19.
有关“文化”的问题可以说是 2 0世纪中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在80年代 90年代 ,还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文化热” ,论著很多。就书论书 ,于幼军同志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是我近年读到的最系统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一部学术专著 ,具有开拓的意义。作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形成、特质、内涵、功能和发展趋势 ,很有启发。于著的贡献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史论结合 ,构建了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理论框架 ,内容丰富 ,不乏创见。最值得注意的 :一是作者在书中提…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韩养民先生自八十年代起就潜心于中国风俗文化的研究,曾于1985年组织全国高校、研究所的博士生和中青年学者编撰了三十余册《中国风俗丛书》,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而这三十余册风俗研究著作,大多是具体介绍叙述某种风俗现象,虽条分缕析,脉络清晰,便于人们了解某一风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但缺乏宏观的理论把握,“史”的成分很大,“论”的成分欠缺。韩养民先生有鉴于此,集数年之功,推出了理论性较强,从深层结构中研讨中国风俗文化的《中国风俗文化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这部专著由九大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