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2.
从《全唐诗》所收入的5000多首有关秋的诗篇看,尽管其作者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对秋的感觉和体味也各有差异,但绝大多数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凉凄苦、萧索枯寂的情感却是共同的,可见“秋”带着它挥之不去的萧瑟与苍凉,在这些诗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痕,形成“秋”中含悲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么“秋”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怎样形成的呢?本文试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传统、社会心理、审美情趣三方面加以探讨。一、“秋”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自然感应“秋”的意识中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农耕生活的情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繁衍在地球…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的曹雪芹佚诗”评辨田荣,刘兰芳从1994年11月26日的《西安晚报》上知晓西北大学袁卿武先生在编撰陕西古代著述志时,从清人抄本中“发现曹雪芹诗词”。接着,又有红学界师友或来信或告诉,索要报刊。这才引起了笔者对袁文的注意。稍后,袁先生冒雪来访,...  相似文献   

4.
徐敬亚的长篇论文《崛起的诗群》无异于向人宣告:一个带有现代主义哲学与艺术倾向的诗歌流派,已出现于中国当代诗坛。所谓“崛起的诗群”的艺术体系,在徐敬亚的长文中已经备述。而其中,“对诗歌掌握世界方式的新理解”,我以为是贯穿这个体系的一条纲,相当重要。因此,本文打算联系“崛起的诗群”中其他人的看法,来对徐敬亚同志的这个问题作一番考察。在考察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谈一谈“崛起”论者对诗人和诗的独特认识。在《崛起的诗群》中是颇引用了他们中一些人的不少话来阐明他们的独特认识的。他们认为:既然是诗人,就应该勇于向自己的“内  相似文献   

5.
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内容。所谓心性论,只是简言之,就其结构而言,是心性情三要素组成的构架体系。在这一方面,朱熹的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总体上看,在心性情三者的基本关系上、朱熹的主要观点是“心统性情”。据《近思录》及朱熹所说,“心统性情”一语首见于张载的语录。朱熹对此备加推崇,认为这是张载对理学的巨大贡献,在理学中只有程颐“性即理也”一语堪与相比:“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朝廷谋议缺失、国君亲佞远贤、执政者虐民害人、酗酒败德及妇人干政诸方面分析其政治批判的内容,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朱熹评价史著有两条标准:一是看史著阐述义理是否得当,二是看史著记载是否符合史实。他认为两条标准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作用。这是朱熹理学思想在史学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继史诗时代之后,印度文学进入古典文学时期,大约从公元1世纪到12世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无疑首推迦梨陀娑,他在世界文坛享有“天竺的莎士比亚”之称。印度的抒情诗到他这里达到了真正的成熟与鼎盛。他的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肯定现实人生,一反历时千年的“诗以言教”的文学传统,在诗中渲染人类的理想境界,把尘世与天堂连接起来,把表达人类情感当成文学的主要目的,极力展示人类的爱情渴望而不是神的训诫说教,通过讴歌大自然唤醒人类灵性的复苏。他成为肯定现实人生的突出榜样。迦梨陀娑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达到了印度文学发展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由南开大学等八院校集体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程》一书,最近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时蓉华及林秉贤编写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后,我国社会心理学界取得的又一新成果。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框架体系较为合理。作为一本教科书,固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这并不是说其构架就没有高下、优劣之分。怎样构造一个合理的框架,以便科学地容纳本学科的内容,是编写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首先,编写者们采用了“三大块”的结构。他们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大体可分为3个层次:1.研究个体在社会情景中的心理过程;2.研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机制;3.研究群体心理。这三个层次相应地形成了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三大块;一大块是讲个体心理,涉及到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识、社会动机、社会态度和改变态度的方法:另一大块是讲交往心理,涉及到人  相似文献   

10.
朝阳农学院贯彻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坚持“社来社去”的办学道路,广大人民群众无不为之拍手叫好,热烈称赞。然而,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叽叽喳喳,或窃窃私语,施放出一股股资产阶级的毒气来。有一股毒气叫作:大学生毕业当农民,“这不对路”。 “不对路”,究竟不对的是什么路?必须搞清楚。查了一下他们所谓“路”的家谱,得知,原来这条“路”,就是历代剥削阶级鼓吹的读书做官,读书取禄之路。而这种观念恰恰是剥削阶级的一种传统观念。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办学时,就扯着嗓门对他的学生说:“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1.
“杰出人物论力或“杰出人物流动论”是自由派理论家们设想出来的,他们以此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终身的或世袭的名副其实的阶级,而只有人们可以随意出入的等第。他们认为,阶级适合于农业社会的静止性,反映了一种稳定的或近乎稳定的经济状态。在基于竞争、竞赛、创新、变革的工业社会中,阶级则被一种极大的流动性取而代之。勤奋、聪明、灵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7,(5):128-135
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体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论命题;在性别视角上,由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女性创作特点而提炼出的"诗福"说问世,这是与"诗穷而后工"相对立的一个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实现了理论的越界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依稀记得,在一九六六年初夏,也就是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有一家报纸因为发表过一篇评介清代纪盷的一字诗的短文,遭到挞伐,硬派这篇短文和这家报纸  相似文献   

14.
刘敏  周翔 《东西南北》2014,(8):24-26
六小龄童的父亲就是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素有“南猴王”之称的六龄童。提到这个名字,许多年轻人已经感到陌生,更容易把他定义成“六小龄童的父亲”。事实上,父子两代“猴王”,恰好是名谚“虎父无犬子”的绝佳注脚。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以后的白话小说中,常常是韵散夹杂的,在韵文部分的前头,写着“有诗为证”、“有赞为证”、“有赋为证”、“有词为证”等字样。这种格式在唐以前的小说中是没有的。这种格式的出现,我认为,与佛经的传入有直接关系。佛经的初传是在汉代,大盛于六朝。佛经的体制有三种:(1)全散的;(2)全韵的;(3)韵散夹杂的。其中第三种较多见。有的佛经中韵文部分多达几十处,《正法华经》中就有八十一处韵文。佛经中把韵的部分称为“偈”,有时又称“偈  相似文献   

16.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正在引起我国理论界的重视。本文就“政治体制”概念的若干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国内同行。一首先谈谈探讨政治体制概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问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急需进行这类问题的研究。“体制”一词,在我国虽然古已有之,建国以后的五十年代,也曾在党的文献上出现过“工业管理体制”、“商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713—756)秉承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力图化解宗教冲突,营造多元、和谐的文化氛围,发挥儒、释、道三教的社会功能。为此,他先后对儒教的《孝经》、道教的《道德经》和佛教的《金刚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这种做法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题或诗序出现“效某某体”等显性标志的诗歌可以称作“效体”诗.“效体”诗生成于六朝,并在此期确立了三种创作范式.其发展大致伴随着古人对“体”的内涵的认识变化,总的趋向是从效法体貌、风格,逐渐转向效法体裁、形式.诗歌典范的确立、诗人创作动机的多元、诗坛宗尚和复古风潮的驱使,都是促使“效体”诗产生和兴盛的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创作传统,“效体”诗的意义与价值需要平议.  相似文献   

19.
“诗眼”顾名思义是指诗的眼睛。什么是诗的眼睛呢?从字面上说,“诗眼”就是最能显示诗歌内涵真谛的最关键的字词;从艺术含义上说,“诗眼”是指诗歌艺术境界的脉络焦点。“诗眼”,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早已出现,不过,一般认为是律绝产生以后才普遍产生的。诗以一字为工,诗人在作诗的时候,往往根据人们积极想象的心理特征,巧下促人积极思维的字词,运用能产生诗情画意的“片言”,并使之“居要”,使读者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会其情,以收到传神明旨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20.
评“中东路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中东路事件”王凤贤一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背景的。1924年中苏签订的《中俄协定》及《奉俄协定》就双方管理中东铁路的具体措施作了详细规定:设立理事会,共同合办中东铁路;中苏双方在中东铁路用人行政平均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