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齐、韩三家《诗》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三家《诗》式微,或亡佚,或不传.至唐代,《毛诗》定于一尊.宋代以后,伴随着《诗经》学和辑佚学的发展,三家《诗》学也成为《诗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对三家《诗》的运用是一个逐步增化的过程,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唐以来《诗经》学界的革新要求.到宋代,随着废序弃毛疑经思辨学风的发展,有的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关注到三家《诗》,并运用三家《诗》说:或以三家之序非毛序,或以三家之说补毛义,或以三家之说驳毛说,或以三家之说解《诗》,形成了宋代《诗经》学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方玉润晚年写定的《诗经原始》一书,在《诗经》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顾颉刚古史辨派以来的《诗经》学发展有重大影响。方玉润着力于探讨诗三百的本意,被后人称为独立思考派。方玉润批评了《诗序》、朱熹的《诗集传》和姚际恒的《诗经通论》,确立了依照文本探索本意的解诗宗旨和方法,他对诗的评点往往细致入微,能挖掘出作品的种种妙处,富有启发意义。在追求诗人之意、把文本作为最高依据、重视诗的特有情性等方面,他实际上承继了以朱熹《诗经》学为代表的解诗传统。方玉润在解诗方法上表现得相当激进,而其思想观念则相当保守,故在解诗方法方面,《诗经原始》取得了长足进步,可它对诗歌内涵的把握,依然深受儒家政教伦理观念的拘囿,很多时候还不如《诗集传》。从本质上来说,它跟《诗序》依旧属于同一个儒教体系,甚至可以说跟《诗序》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论吕祖谦     
吕祖谦(1137—1181)是宋代的理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与朱熹、张栻齐名,人称之为“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他在学术上力图调和“朱学”与“陆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另一方面又接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合陈君举(陈傅良)、陈同甫(陈亮)二人之学问而一之”,从而自成一个学派——“吕学”,在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朱  相似文献   

4.
漫谈唐诗中的比喻和想象王凤芹古诗中的比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始于《诗经》,发扬光大于屈原辞赋及乐府古诗。历代论及它的人很多,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从训贴的角度讲,朱熹的这个解释无疑是对的,不过,他没有进一步指出:要使比喻贴切、精...  相似文献   

5.
《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又称《温公书仪》、《文公家礼》,本文简称《书仪》、《家礼》)是宋代两部关于家庭礼仪的著作。前者为司马光所撰,后者在朱熹的名下流传。两书被后世奉为经典,尤其是《家礼》,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民间通用礼。本文拟从宋代社会文化发展、嬗变和家庭礼仪制度调整、更新的相关度入手,对两书试作研讨。一、士庶通礼的发展和完善诚如《明集礼》指出的,“汉晋以来士礼废而不讲,至于唐宋,乃有士庶通礼”。所谓“士礼”,主要指记载在《仪礼》、《礼记》中的一套礼仪制度。由于“士礼”过于繁缛复杂,随着社会的变迁,其适用的面越来越小。至唐、宋,社会上出现和流传经过简化和调整的家庭礼仪著作,其  相似文献   

6.
试论周行己     
南宋时期,薛季宣、叶适的永嘉事功学派与朱熹的理学(或称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成为全国思想界三大学派。推溯其源,永嘉之学与北宋后期周行已有一定关系。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他是“永嘉学问所从出也”。而近人侯外庐先生《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对哲学遗产的批判》却认为这“未免估计过高,周行己本人在学术上并没有新的创见”。建国以来,除侯先生大作简单的附带提及周行己外,尚未有专文介绍。因此,本文拟就周行己的生平、思想、同永嘉事功学派的关系,以及他在学术上的贡献,试加论述,求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志。一、周行己的生平周行己字恭叔,学者称浮沚先生。北宋后期温州永嘉县人。  相似文献   

7.
南宋石经考述陈光熙陈进杭州南宋石经又称“宋高宗御书石经”或“南宋太学石经”。现存杭州碑林(原杭州孔庙),共85石。作者经核验实物、参阅典籍,考述如下:一、南宋石经实物现状现存85石南宋石经中有:《易》2石,《尚书》7石,《诗经》10石,《春秋》48石...  相似文献   

8.
潘富恩、徐余庆师生第三度合作的结晶——《吕祖谦评传》(以下略作《评传》),作为匡亚明先生主编的大型学术工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种,前不久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了。这是近年来国内有关宋代思想史研究,更确切地说是南宋“浙东学派”研究所获得的一项重大成果。(一)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个造诣颇深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卒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为别于乃伯祖“大东莱先生”吕本中,又有“小东莱”之号。溢曰:“成”,学者亦多尊之为“吕成公”。吕氏祖籍山西,后世屡迁,北宋时曾居安徽寿春、河南开封等地。靖康之乱,宋室南渡,曾祖吕好问亦携家南徙,至婺州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长达一千多年。其中单研究宋学的历史就有八百年左右了。到了江户时代(即德川时代,1603—1867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著作的出版发行已很盛行了。本文想谈一下明治维新以后的研究动向。明治维新以后,在日本,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史研究方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逐渐形成三个学派。大致情况如下。一、“汉学派”,或者叫做“支那哲学”派的研究。这个学派以东京大学为中心开展研究。二、“支那学”派,或考证学派的研究。这个学派以京都大学为中心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余英时先生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以下简称《朱熹》)①出版已三年有余。三年来围绕该书已经形成多篇书评,②也有知名的学术机构召开专门的座谈会。③《朱熹》一书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政治文化史的研究,不过余先生是从哲学思想史的语境中提出论点的,之前的多篇书评也主要来自思想史领域,与历史学的观察角度不无隔阂。余先生讨论的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学术史背景,而先生是抱着明显的“士大夫情结”撰成此文的,因此《朱熹》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学术旨趣。本文试图从近代中国史学学术旨趣演变的角度来分析《朱熹》的学术…  相似文献   

11.
控制自然还是控制人?─—评莱斯著《自然的控制》潘天群威廉·莱斯(WillianLeiss)作为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马尔库塞的弟子,承接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主题,即研究和批判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的侵犯。他在其所著《自然的控制》中认为,西方社会是基本于...  相似文献   

12.
蒯因的语言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蒯因的语言哲学陈波蒯因(WilardVanOrmanQuine,1908-),当代著名的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的主要著作《语词和对象》有人称之“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两部哲学著作之一”。①在蒯因那里,语言既是他从事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又是他思考和处理其...  相似文献   

13.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陈亮的事功之学,以“知学孔子”、明“六经之大旨”为治学的脉络,并由此形成了它的基本特点。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力排汉学宋学,主张经世致用研究儒家经典,历史上有所谓“汉学”和“宋学”这两种脱离实际的学派。汉学热衷于文字考据,繁琐而不着边际,陈亮向来不赞成。他在《经书发题》、《传注》、《类次文中  相似文献   

14.
山上忆良(660?——733?)是日本负有盛名的“社会诗人”。在《万叶集》中,收有他的诗作62首。《万叶集》向有日本《诗经》之称,是日本古代的和歌总集。它汇成于公元八世纪末叶,相当于我国的盛唐时期。虽然它与《诗经》“何其相似如兄弟”,但却因它成书时间晚于《诗经》一千年之久,而这期间中日文化使者交流频繁,所以,  相似文献   

15.
“赋、比、兴”是前人总结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创作经验而提出的一组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春官》 :“太师……教六诗 :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颂”。又见于《毛诗大序》 ,但有所不同 ,《毛诗大序》改称“六诗”为“诗六义”。经学家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说 :“风、雅、颂者 ,《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 ,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 ,成此三事 ,是故同称为义。”理学家朱熹也认为 ,风、雅、颂是“三经” ,是“做诗的骨子” ;赋、比、兴…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梁漱溟老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正是中国社会学的主题所在。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中国社会学家留下了一定数量的著作。本刊从本期起特辟“中外社会学(家)著作选介”。本文旨在从一个侧面了解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著名社会学家陈序经教授的著作不少,但最使后人引起争议的只有一本,就是他那本由商务印书馆(1934年1月)出版的《中国文化的出路》(以下简称《出路》)。《出路》问世至今,岁月已流逝60来个春秋,然而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贯串全书的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17.
墨学综观     
墨学与墨家学派在中国的历史上,墨学的发展十分曲折。所谓墨学,是指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说。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可是,关于他的生辰和藉贯迄无定论。司马迁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相似文献   

18.
王凤贤、丁国顺合作撰著的《浙东学派研究》,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继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史学家何炳松先生《浙东学派溯源》之后,又一部全面而系统探讨浙东学术文化历史的力作。因此,自该书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张岱年先生赞誉说:“《浙东学派研究》内容精详,系开拓性的著作,是哲学史研究的新成就,可佩可佩!”冯契先生在给作者之一的王凤贤同志的信中,也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您经过多年研究,完成《浙东学派研究》一书,用新观点对浙东学派作如此系统的探讨,是前人没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不象陆九渊那样门庭冷落,据称是:“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在王阳明的众多弟子当中,王艮(1483——1540)与王畿(1498——1583)是二位不同凡响的人物,他们都曾受到王阳明的赏识和器重。但是,王艮“往往驾师说上之”,王畿亦“非师门宗旨所可束缚,”两者同阳明师说有矛盾冲突。据《明儒学案》,王艮属泰卅学派,王畿属浙中学派。然而,若从两者的思想倾向或特征来看,他们实在可视为一派,我们姑且名之曰:“现成派”。学术界对于王艮研究较多,相对说来,对王畿研究甚少。一般认为王艮属于王门左派或假阳明学派,而王畿又应归入哪派,目前尚无定论,但也有人把浙中学派都归入王门左派。  相似文献   

20.
朱熹提出“理一分殊”学说。他将精神本体的“理一”凝固化,在此前提下,讲“分殊”、“铢分毫析”。对此,王阳明道:“辨析日详,然亦日就支离决裂,旋复湮晦。”(《朱子晚年定论序》、《全书》卷七),“析理亦精,学益支离。”(《别湛甘泉序》、《全书》卷七)王阳明强调的是:“一”、“主一”、“合一”、“理一而已”(《传习录中·答罗整庵少宰书》)、“道一而已”(《传习录》下)。但是,王阳明并没有将“理一”凝固化,而是将它了解为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