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中的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探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所处于弱势地位,与其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是以法律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这就要求现代劳动法应以约束和规范用工者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价值取向,要在法律上形成劳动基准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衡平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为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机制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与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包括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和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其中,劳动法的调整机制主要是传统劳动法调整机制和人权法调整机制,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包括道德意识调整机制、传统习惯调整机制和社会舆论调整机制。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和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的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居于基础地位、属于基本保护机制,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居于辅助地位、属于辅助性保护机制;二者分工合作,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调整对象,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主体间,劳动法选择了倾斜保护劳动者的视角并展开制度设计。从劳动关系产生的历史我们看到了劳动法诞生的历史使命,而对现代劳动关系的解析也使弱者理念成为劳动法必然的选择。在两种理念的互动、博弈中,劳动法既要贯彻倾斜保护弱者的理念,又要对劳动者弱者理念进行必要的反思,把握倾斜保护的尺度,达致劳动关系平衡协调的调整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先贵 《南都学坛》2012,32(4):82-87
家政工人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就业结构中呈现出"易受伤害性"面相。现行的劳动法律规范体系和地方家政服务规范文本从理念到逻辑无法规制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在利益诉求。关涉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无论将来制定专门性的《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法》抑或修改现行的劳动法律规范体系,需要以社会法理念为导引,重塑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的基准制度和建立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的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劳动法》的各项基本制度及其法条,就《劳动法》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完善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劳动标准与我国《劳动法》的修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劳动标准也称国际劳工标准。加入 WTO后 ,中国已全面进入了国际主流社会 ,市场的全面开放必然导致资本、信息、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它要求我们的法律制度要与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接轨。这就突显出《劳动法》在一些方面的规范 ,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与国际劳工权益保护的接轨和衔接的问题 ,是修改《劳动法》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政府已加入 1 7个国际人权公约 ,1 997年 1 0月和 1 998年 1 0月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而七项国际基本劳工公约所涉及“核心劳动标准”,也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因此 ,《劳动法》的修改必须要和国际劳动标准接轨 ,这是中国加入 WTO及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以及加入国际人权公约要认真履行成员国和公约的义务。笔者认为 :劳动权的保护应是修改《劳动法》的核心内容。由于劳动权的相对义务人即用人单位拥有公民劳动权实现必须依赖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经营权 ,公民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始终处于弱者地位 ,而“公正”、“平等”是现代法律的本质要求 ,这就决定了公民享有的劳动权中必须包括争取与相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制定,为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实施,将对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制度,约束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产生重要作用,使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工的境遇将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劳动法作为新劳动制度对工资差异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不同劳动者群体产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收入流动效应.其中,女性、低学历和中年群体呈现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的"双高现象",值得引起特别关注.收入流动引起了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改变.通过计算新劳动法实施前后的收入不平等指数对比分析发现,单就调查样本而言,新劳动法实施后,收入不平等程度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关于劳动关系的立法逐步颁布和完善,与此同时,各种劳资争议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史尚宽先生《劳动法原论》一书的分析,探讨劳动关系的特质,并对我国的劳动立法进行考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中国自从 1991年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以来 ,人权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政府也在各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进和完善人权的法律保障。但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 ,这一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这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本文围绕着人权法律保障 ,从立法、司法及执法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了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实现。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三者关系密切。将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一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意义重大。集体合同制度是全世界劳动法中普遍认同的制度,在我国,集体合同尤其是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首选。《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2.
劳动法律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劳动者合法权益大量受损和合法权益受损后难以救济的重要原因。应该制定和完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劳动行政监督制度和劳动纠纷案件司法建议制度,以加强劳动权益的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立法事关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实际利益,对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影响甚大。《劳动合同法》(草案)针对当前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充分体现了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的立法宗旨。但在立法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劳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对等因素,权衡利弊及利益得失,把握好对双方利益的倾斜力度和宽严尺度,正确处理私法自治性与公法干预性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合理平衡劳资关系,体现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自制定、颁布到实施就一直存在各种不同主张。由于人们对劳动合同法基本问题缺乏共识,对诸如劳动合同法与市场经济、劳动合同法的属性、劳动的弹性化、劳动合同法与现实的关系、劳动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劳动合同法与常识、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法与国家责任、劳动合同法的发展完善等问题还需要加强研究,以有助于劳动合同法的健全完善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作为我国劳动法部门的法典形式,由于规制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也比较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完善我国劳动法的立法体系,应着重做好"进"和"退"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进"的方面,要进行包括《劳动基准法》、《就业促进法》、《集体合同法》、《劳动者薪酬保障法》等在内的单独立法;在"退"的方面,需要把社会保障法从劳动法体系中独立出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的国企人事管理经验,总结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接着提出了企业规避各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劳动关系契约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有效寻求劳资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劳动三权":构筑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劳动法律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重视对集体劳动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以团结权、集体谈判权 和争议权为基础的集体劳动权利体系,构成了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劳动三权"的核心是集体谈判权,团结 权和争议权的目的均是为了集体谈判。团结权是集体谈判权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集体谈判的"先行行为"。 争议权则是实现集体谈判权的辅助性权利,是保障集体谈判得以开展的压力手段。  相似文献   

19.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高校工会要做到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就应树立依法治会的观念,在教职工中普及法律知识,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