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理学中的亲子关系,不单单是指家长与未成年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天孩子长大,变成大人,可他仍是父母的孩子,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变的。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孩子已从少不更事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父母也渐渐老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随之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尤其是青壮年大规模地涌向城市工作,大部分子女和老人留守在农村。加上农民收入低,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文化素质也偏低,在子女的教育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农村亲子交往和亲子关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亲子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对于家庭的和睦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亲子关系模式中,父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年龄的不同、心理特征的区别、成长和生活环境的区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素质不同、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同,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比较大的代沟。对此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农村亲子关系的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些中小学生,其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关系很不融洽。家庭人际关系不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效率、个性特征与品德行为都有负面影响。为了发挥家庭教育潜力,必须改善亲子关系,改变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改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坚决抛弃体罚,加强独立性培养。只要家长改变态度,改进方法,密切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潜力就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尤其是青壮年大规模地涌向城市工作,大部分子女和老人留守在农村。加上农民收入低,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文化素质也偏低,在子女的教育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农村亲子交往和亲子关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亲子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对于家庭的和睦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亲子关系模式中,父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年龄的不同、心理特征的区别、成长和生活环境的区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素质不同、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同,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比较大的代沟。在此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农村亲子关系的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胡玉顺 《社区》2011,(12):17-18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外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采用多种方法对亲子关系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  相似文献   

6.
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用团体辅导技术,专业的社会工作在微观层面帮助改善家庭亲子关系,帮助父母提高与孩子沟通技巧,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和目的。在校园社会内部,教职工也面临家庭亲子关系这一家庭与社会问题。本文以一个校园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案例,解释亲子工作坊实务工作的理论依据与相关研究,表明了社会工作专业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现代儿童家庭教育,探索教育方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资料的收集方式为质性研究深入访谈法,总共访问了两名儿童和两名家长。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父母是影响下一代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人物。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忽略,影响了亲子关系。现代家庭教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是,家长在教育方面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减轻孩子的压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居住格式变化及生活与信息空间的异位,使新时代的亲子关系变化很大 新时期亲子关系的特点是子女的依赖性更强,父母对孩子有娇纵倾向 电视这一人工“窗口”使亲子关系出现背离父母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724名5-6岁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高分组和低分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差异,同时考察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父母教养观念还是亲子关系,高分组和低分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教养观念和亲子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共同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要转变父母教养观念,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树立积极的挫折教育观,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玉顺 《社区》2011,(8):17-18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外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采用多种方法对亲子关系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研究家庭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为提高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对父母保守秘密被界定为隐瞒闲暇时间的活动及活动衍生的私人信息。青少年对父母保守秘密是一把双刃剑。就个体发展而言,保守秘密是危险的,它与生理疾病、抑郁情绪、问题行为等密切相关,同时保守秘密却有利于青少年感情自主的发展。就亲子关系而言,保守秘密促进亲子关系转向平等,又可能导致亲子关系不良。研究者介绍了西方关于青少年对父母保守秘密的研究成果、方法、进展,以及研究焦点和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收养是以发生亲子关系为目的,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民事法律行为。换言之,这种行为的内容是收养人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加以收留抚养,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们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从而使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以及被收养人与生父母之间,在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发生一系列法律效力。收养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社会后果决定了收养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并履行法定的程序,才能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位深受孩子叛逆行为困扰的父母,在一个青少年改造营相遇了。他们都有相似的问题:僵化的亲子关系、混乱的公司现状、疏离的夫妻关系、积郁心中多年的仇恨、与同事间的敌对情绪……看看我们周围吧:家庭和工作中的伤害比比皆是:刻薄、嫉妒、冷漠、仇恨……所有这些都是使家人、邻里、同事或曾经的朋友之间误解、伤害乃至反目的“武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已成为青少年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亲子关系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对青少年与父母关系进行专门研究,迄今已获得了关于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一般特征、功能、形成机制的较为系统的资料,而我国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深入研究还很少见.  相似文献   

15.
《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乐(Patty Wipfler)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研究与实践的女性。她认为,为了使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形成期——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天赋心愿,“爱孩子”作为一种本能情感,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中被身为父母者演绎着人间的悲喜,有时我们被它感动着,有时我们又被困扰着。“怎么去爱”、“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等问题常常在为人父母者心里萦绕,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在面对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时日益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当孩子一切正常时——活泼、好学、懂事、听话,我们感到很幸福和自豪。当孩子显得“不正常”时——例如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好发脾气、厌恶学校、不可理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最后只能简单粗暴地运用做父母的权威,采取“高压政策”,结果造成亲子关系更加紧张、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丧失信心。《倾听孩子》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指导实践和操作。全书共有六个章节———专门时间、游戏中的倾听、孩子哭泣的时候、孩子恐惧的时候、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愤怒的时候。每一个系列专题都介绍了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心理根源、表现情形...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复杂性导致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子女关系与法律意义上的父母子女关系可能存在偏差,《民法典》第1073条确立了亲子关系异议制度。当前,亲子关系异议制度存在着如何认定“父”“母”“子女”的范畴、如何理解提起异议之诉时的“正当理由”、如何解决亲子关系否认或确认后产生的抚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成年子女仅能提起确认之诉是否合理、否定未成年子女请求权人资格是否合理等突出问题。考虑到平衡血缘真实与身份关系稳定的需要,应当通过适度扩展提起亲子关系异议的主体范围、赋予成年子女否认亲子关系存在的权利、请求权设置消失时效限制、建立亲子关系确立或否认后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亲子关系异议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人格发展受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亲子关系、手足关系、伙伴关系三种社会关系影响着个体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人格的发展。反社会行为倾向、离社会行为倾向、亲社会行为倾向人格的发展都与个体特有的这三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密切相关。为帮助孩子建构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发展其健康人格 ,父母应针对有着不同行为倾向的孩子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亲子关系作用机制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是一个有着复杂的内部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关系。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占支配地位,儿童对于亲子关系和自身的社会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中相互作用的心理机制的主要有态度改变、模仿和认同作用,其中,“最小充分性模型”和“信息加工模型”是对态度改变中信息内化机制的深度理论解释。在家庭内部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中,父母既是作为信息来源的教师,又是作为行为示范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养老模式,从亲子间互动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及由此引出的家庭养老模式;社会经济变革剥夺了老年父母在家庭内部的核心地位,当父母失去了经济控制力及孝道所赋予的权威,子女也不再对父母绝对顺从,亲子之间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代际关系;虽然中国的社会结构性变化削弱了家庭中长辈的权威,但维持良好并持久的亲子关系的客观经济需求却仍然存在;在中国包括孝道在内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父母通过投入大量家庭资源以建立强有力的亲子关系,并由此保证成年子女履行代际之间的"合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父母和子女这种互动行为的结果是家庭的边界涵盖了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相对独立的家庭,而且家庭养老能够在没有来自国家或个人家庭负面惩戒的情况下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学校适应相关行为问卷,对816名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家庭因素和小学生的学校适应行为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家庭因素尤其是亲子关系对小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有着明显的影响,两者之间显著相关;父母关系及其文化程度与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