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婚内强奸"犯罪化成立与否是一个价值评价问题,只能从其价值实体即"婚内强奸"的犯罪化事实与价值标准即社会的需要、欲望、目的两个方面来考察。价值标准是个历史范畴,受到社会结构模式、家庭职能设置、传统制约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在我国当前"婚内强奸"犯罪化的社会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地从西方移植"婚内强奸"制度,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婚内强奸"犯罪化不应该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2.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该民族创造并传承的口头文学作品,包括传奇故事、生活故事、爱情故事、动植物故事、官民故事等;这些故事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白马藏族社会生活以及白马民众理想愿望,在艺术上具有形象塑造区域化、纪实与幻想兼容化、情节结构程式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语言运用本族化等特点,堪称中国文学和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块奇珍。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说的“凡人化”倾向徐成淼关键词:当代小说“凡人化”倾向“中间人物”“新写实”作品性格二重组合论文学自古就是不平凡的事业:它说的是不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外国的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圣经故事,中国的神话传说、志怪传奇、话本演义,大都闪烁着耀目...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它的基本立场是为德国文学服务。随后,"莎士比亚化"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参照物、文学批评的一个标杆。"福斯泰夫式的背景""生动性"等概念是恩格斯提出的,这些特征可以定义为"莎士比亚式"。"莎士比亚化"不同于"莎士比亚式",前者强调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后者强调的是一种创作技巧。"莎士比亚化"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的成果是"莎士比亚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调查仫佬族聚居村落,在获得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社会性别作为研究视角,梳理出仫佬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入赘婚"、"嫁娶婚"、"两头走"的婚姻形式.同时探究不同婚姻形式下仫佬族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话语权等,展现当下仫佬族两性的性别建构,预测出两性和谐平等观念的植入以及去"性别化"的社会主义性别建构更能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重视人身体外观的现代社会中,女性性的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女性的身体已经被完全性征化了。在耶利内克的小说中,女性性征化使女性成为男性欲望客体、自我监控主体和社会从属性别。对女性身体的规训是唯一一种自行实践的社会性别压迫,它重申现有的性别结构,反对任何改变或者转变权力关系的努力。男权制社会正是通过对女性身体性征的强调而否定她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以及她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她心甘情愿地继续处在被压迫的从属地位上,放弃改变现有性别结构的一切努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经历一个民族化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想从我国古代社会到我国近代社会的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的这种"大同"社会理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最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裴铏传奇》小说在主奴关系、性别话语、门第异族、负义失约、"隐含作者"等方面体现出"他者"和"自我"的关系。"他者"始终被置于"自我"权力中心之外,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成为工具和牺牲品。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媒介在性别知识、性别影像的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着将男女两性形象刻板化的倾向,影响了健康合理的现代性别形象、性别关系的建构。赵宝刚的"话题电视剧"对现代社会两性形象、两性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僵化的性别刻板印象,打破了传统二元对立的性别结构与性别秩序,试图建立多元并存、平等和谐、互为主体的现代性别关系与性别秩序。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被认为是文学史的"异数",这在于她的创作与"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很不一样。她主张用"参差对照的手法"来写现代人,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寻找传奇"。因此,无论男性或女性,张爱玲总是站在世俗的立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笼罩着灰色黯淡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比德”自然审美的基本观照方式。比喻的三种不同形式分别构成了三种不同的“比德”审美观照方式:明喻构成了说明性“比德”审美,暗喻构成了摹态性“比德”审美,(整体性的)借喻构成了象征性“比德”审美。比喻修辞的转换表明,随着“比德”审美观念的演进和深化,自然物象与人物特征在结合方式、结构位置和关联程度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顾恺之的“迁想妙得”命题过去只认为是指明了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及想象自由的特点。本文则认为该命题概括了艺术想象的普遍规律。“迁想妙得”不仅指艺术形象要超越生活形象 ,发生形变 ;并且指要发生理变 ,即在艺术想象中由遵循生活逻辑、理性逻辑转换成遵循艺术逻辑、情感逻辑。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比郑渊洁的前后期作品,旨在探讨转型之后郑渊洁童话的主要特征:更为丰富却不再占主导地位的奇幻想象;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写实文风;不断深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内容动态发展的"成长型"童话,并以此来论证郑渊洁转型童话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玻璃山"中的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山"中,巴塞尔姆运用戏仿的手法生动地传达了他对语言和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深切关注.通过戏仿传统的小说形式,巴塞尔姆实现了他对语言进行的实验和革新;通过戏仿童话故事玻璃山,巴塞尔姆打破了人们对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通过戏仿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巴塞尔姆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现代社会扭曲的人际关系和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魂与身"的故事。细加区分,可以将这些故事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人死后灵魂脱体的故事;二是生魂离开活体的故事。文章对这两类有原型结构模式的故事的发展作出简要概括,并试图从文化学批评中的宗教批评和原型批评两种视角对其形成背景作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宋代“多变怪谶应之谈”(鲁迅先生语)。堪称宋代笔记“巨擘”的周密笔记中有一部分记写鬼神怪异、巫卜谶应的篇目,主要集中在《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这两部笔记著作中,大约有七八十条。《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是以记南宋史实和人物轶事、琐闻等为主的史料笔记,其中出现如此数量的鬼怪谶应之作,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周密所处时代(即南宋后期)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从这些奇谲诡怪、荒诞不经的篇目中亦能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心理趋向及其文化心态,即对仕途的汲汲追求以及在社会的巨变下惶惑不安而无所适从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课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讨论:一、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二、何谓"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三、怎样实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随着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深入,中国古代文论和当代文论的研究都进行到了一个新的理论深度,并将继续向广度、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青岛3个社区的事例考察,以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对社区结构进行描绘,进而探讨了现代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变动的个性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社区形成显示出"差序格局"的结构性特征的共通性与稳定性,从"基层结构范式"视角探究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变动的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间故事数量的丰富性与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向标准的分类皆有其片面性.由此,有必要引入编写<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媒介视角,把纸媒介形态下的索引编写导入智能电子媒介形态,以"多维切分、开放扩展"的编写原则,继承原有索引的成果,充分利用智能电子索引的超文本性和数据库资源,实现相对全面的多维度把握故事,沟通类型与故事文本之间密切的生命关联.  相似文献   

20.
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的唐山,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替代产业发育不良;采矿引起的生态破坏加剧;工业废物的处置和循环利用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关注程度比较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本文将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唐山市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唐山市产业转型的总体构想,并对产业转型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