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因素与哥特式小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哥特式因素”在英国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它的定名与“哥特人”及“哥特式建筑”不无关系 ,它具体包括幽灵鬼怪、邪恶力量、古堡、修道院等因素 ;而“哥特式小说”又是由哥特式因素编织而成的复杂的文学样式 ,它对英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期比较盛行的文学体裁。本文从哥特式的人物、哥特式的背景、哥特式的故事结构以及哥特式的主题来研究《弗兰肯斯坦》,认为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成功地融合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是哥特式小说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论英国哥特式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英国文学研究方面,哥特式小说因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发展的支流而受到忽视。哥特式小说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催生因素之一,其影响延续至今。哥特式小说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特有的美学特征和影响。自华尔浦尔首创该类型小说后,哥特式小说就以哥特式历史小说、恐惧派哥特式小说和恐怖派哥特式小说三条线索并行交错地发展。本文探讨了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意图及其美学意义,哥特式小说与早期恐怖小说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几位作家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阐明了哥特式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修道士》是 18世纪末英国著名哥特式小说家马修·刘易斯的代表作 ,也是西方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之作 ,然而 ,迄今尚未有中文译本 ,更无专文论及该小说。本文旨在通过对这部小说的介绍 ,使国内广大读者能了解它 ,并推动学界对其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简爱》、《呼啸山庄》、《蝴蝶梦》这三个不同文本所共同展现出的神秘的气氛、恐怖的阴影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凸现出扣人心弦的艺术特征,对文本本身的可读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主要从文本的叙述视角、哥特式的写作模式、三位作家的生活经历三个方面来分析神秘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这部不朽的古典文学作品曾被许多学者研究。它的主题、写作技巧、爱情以及复仇心理也曾被热烈地讨论过,但是一个侧面被忽略了,那就是《呼啸山庄》中大量的哥特式描写。关于这个问题,本文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哥特式小说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当时,官方文学与人们切实的体验有着强烈的矛盾。十八世纪是启蒙运动的时代,它强调理性、科学,但是这种理世代替了神秘而放弃了情感。这样,一个新的文学体裁——感伤主义出现了。感伤主义小说强调人们良好的情感,仔细地追溯他们的感情,它是哥特式小说的萌…  相似文献   

7.
《诗学》: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冲破了柏拉图设定的文学作品不能描写恐怖、凶杀、罪恶等"黑色"内容的禁区,最早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作品表现"黑色"内容的审美特征、审美功用及存在价值。这使得《诗学》成为以"黑色"著称的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和最早的存在依据,为我们理解、认识哥特式小说及其在世界小说发展史上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为哥特形式注入现实的内容和激烈的情感,使之表现现实、激情与美好愿望;并利用"疯女人"的一把大火完成了对"拜伦式英雄"罗切斯特的改造,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爱情理想,借助哥特小说所特有的那种振撼人心的力量,表达女性对于男权文化的反抗,实现了其与男性的平等对话.小说超越了哥特传统及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主流,把浪漫主义很自然地移入现实的土壤,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严格意义的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较大规模,也不乏一定深度,但存在着观点驳杂、概念泛化等缺陷。在我国,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才刚刚起步。要正确疏理西方研究英国哥特式小说的成果,采用“类型分析与社会历史文化阐述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有效研究方法,实现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根本突破。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志怪小说与艾伦·坡哥特式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以《聊斋志异》表自己的“寄托”和“孤愤”之情,艾伦·坡则用哥特式小说服务于作品的艺术效果。在主题上都是揭露和反映现实的黑暗与丑恶,表达作者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艺术上各具特色,蒲溶文言与民众口语于一炉,使作品精炼、含蓄而又生动、形象、有趣;坡围绕故事预期的效果精挑细选词汇。蒲的题材包罗万象;坡的题材集中于怪诞与恐怖。蒲善长刻画人物形象和心理;坡只注重人物的心理,人物形象模糊  相似文献   

11.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哥特式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申克的救赎》以哥特式小说的震慑力反映了制度化对人性的迫害,通过人性与专制,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哥特式冲突,表达了人类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小说使用哥特式手法将幻灭的人类从空虚麻痹的状态中激活,重新点燃其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希望,并完成生命中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12.
勃朗特姐妹二人都在英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相比较而言,《简.爱》在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受到男权话语操控的痕迹;而《呼啸山庄》则在想象的荒原上颠覆了男权社会的一切秩序。  相似文献   

13.
勃朗特姐妹二人都在英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相比较而言,<简·爱>在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受到男权话语操控的痕迹;而<呼啸山庄>则在想象的荒原上颠覆了男权社会的一切秩序.  相似文献   

14.
爱情和复仇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也是人类永恒延续的主要情感因素.<呼啸山庄>中女作家艾米莉通过对一系列超自然现象的描述,使得贯穿爱情主题和复仇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小说中的神秘成份,都具有一定的精神深度,因此,它不仅没有降低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反而在读者心中引起了更深层次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看,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与《呼啸山庄》在他者的隐喻和身份认同方面对于英国的帝国殖民同样具有强烈的反讽性,然而两部小说对他者角色——伯莎.梅森和希刺克厉夫的不同处理又使得妹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较之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更具颠覆性。  相似文献   

16.
许多现当代女性主义评论家把女性作家笔下的哥特作品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因为它自身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通过探讨女性哥特视阈中《呼啸山庄》的三个女性形象,即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凯西在情节发展中各自不同的哥特式体验,以及其深陷困境、拼死抗争及反抗胜利的情节线索,可以感悟到隐匿在小说巧妙复杂的叙述方式之下女性体验的恐惧、疯癫的根源,及其不朽的文学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周文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优秀的青年作家,其小说的文字总量虽不算丰厚,但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时代背景、地域条件、主观精神多方面的交叉融合是其小说冷峻叙事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周文小说鲜明的风格特征综合体现在其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以及冷静客观的表达方式中,从而标志了作家写作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简论欧洲小说文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文体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丰富。荷马史诗和中古英雄史诗在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为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骑士传奇以想像和虚构的情节初具小说的形态;流浪汉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模式影响深远;《唐吉诃德》结合了骑士传奇的想像和流浪汉小说对人生的客观性展示的特征,标志近代小说的诞生;以《汤姆·琼斯》为代表的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西方小说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现实主义时期欧洲小说艺术发展到顶峰;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明代兴起的历史演义,作为一种小说文体,在创作上具有3方面的特征:1.从题材看,以前代的平话或坊间小说作为创作的蓝本;2.从思想内容看,主张以正史为依据,以信实为文体内容核心;3.从艺术形式看,结构体制、叙述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比“讲史”、“平话”规整、完善,而且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