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 《东岳论丛》2003,24(6):102-105
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写了世俗的上海。世俗的日常生活在张爱玲小说里是享乐主义的,在王安忆小说里是有历史感的。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张爱玲直指人生的虚无,是反英雄的,王安忆则写出人性的温暖和人性的希望,小人物也有英雄性格。她们的小说的人物命运都以悲剧结束,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感来自乱世以及由此产生的她对人性及人生的虚无绝望,王安忆小说的悲剧感来自她以积极的理性对耽于日常生活的人物命运进行关照,更多的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2.
注定的悲剧命运——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丝的人生悲剧,是由命运、性格、社会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在社会恶势力与腐朽的道德礼教的共同残害下,在无法抵抗的命运控制下,天性纯洁的苔丝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史记》、《汉书》对人物个性与命运逻辑的表述迥然有别。《史记》记述人物以天性为主,《汉书》则以德行为主;《史记》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汉书》则认为德行决定命运。这主要是由于司马迁和班固在历史观、写作宗旨上的差异,以及两书反映的史实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孔子学说及其性格的悲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子的学说是对社会与人生的完美设计和终极关怀 ,富有情感性和理想性 ,在本质上是不实用的 ,然而又非实用不可 ;而一旦实用 ,则必然发生质变。这种思想学说的悲剧性 ,决定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愚执 ,又使其性格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孔子思想学说与性格的双重悲剧根源于其学说与性格的双重错位 ,由此塑造了孔子泽被中华的伟大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5.
刘基的悲剧及其在诗文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是元末明初重要的诗文和寓言作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然而其一生却是悲剧,刘基无法与没有受到多少教育的、游民出身的朱元璋磨合在一起。这与刘基的教养、能力、才情和既往的经历都有关系。朱元璋以他才略和特殊的机遇赶走了蒙古统治者,建立大明。然而正如清代历史学家赵翼所说,朱元璋是个“圣贤盗贼兼而有之”的开国之君,他的雄猜刻忌和独断独行的性格大大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而且他的残忍好杀在示范作用影响了后世明朝历代皇帝。  相似文献   

6.
李娃与霍小玉是唐传奇爱情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在身世、性格、命运、结局及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等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两个女性形象悲喜殊味命运结局之原委,除其自身性格的差异外,与作者创作意图密不可分,反映了唐传奇创作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鲁迅笔下反传统“勇士”们的人生终极 ,充满了无可逃避的悲凉和令人感伤的荒诞 ;他们的命运悲剧 ,从本质上来说 ,不过是他们自身文化性格的悲剧 ;其真正意义所在 ,并非他们悲剧的终结 ,而是他们走向悲剧的方式和进程  相似文献   

8.
刘荣林 《云梦学刊》2007,28(5):101-104
小说的质在要素是因果关系。它有一个衍变和异化过程,即:性格因果命运因果宿命因果非理性因果的发展脉络。现实主义小说更多的是情节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而神话小说及一些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性格因果、命运因果的基础上,更多地表现为宿命因果。如今现代派、后现代派小说和我国先锋小说则出现了小说情节的非理性因果,然而非理性因果却呈弱化趋势。作家们都在向传统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回归。  相似文献   

9.
黄善明 《东岳论丛》2002,23(5):101-103
鲁迅笔下反传统“勇士”们的人生终极,充满了无可进避的悲凉和令人感伤的荒诞;他们的命运悲剧,从本质上来说,不过是他们自身文化性格的悲剧;其真正意义所在,并非他们悲剧的终结,而是他们走向悲剧的方式和进程。  相似文献   

10.
黄云  刘方政 《齐鲁学刊》2014,(2):152-155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是新时期军旅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中塑造的李云龙将军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人物。李云龙的悲剧命运既是他个人性格造成的,也是特定历史环境和文化积淀所决定的,只有根据《亮剑》的具体描写深入挖掘李云龙悲剧的文化根源,才能深刻地认识造成悲剧的那个时代,也才能避免李云龙式的人生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昌云 《学术界》2012,(5):152-161,288
朱元璋在明初文坛的地位不高,但凭借帝王身份,他对明初乃至明代文学产生重要影响。其文学思想明显带有回归先秦儒家文艺观倾向,文学观念宽泛博杂,崇尚实用功能,淡化文辞、体制要求。文风由此呈现质朴率真、粗豪雄放之美。朱元璋的传奇人生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最具代表性,其崇儒尚实文学思想和朴野自然文风又体现开国帝王文学重质轻文、抒情豪迈、不拘格套的一般特征。作为出身寒微开国帝王的文学典范,朱元璋文学成就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2.
对于导致谢灵运被弃市广州的这一悲剧性结局的原因,持观点最多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之说。本文试从性格、时代、传统文人的特点三方面来综合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朱元璋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原因,明史研究论著多有涉及。概言之,有三种观点较具代表性:(1)明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皇权以维持统治。(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导致明太祖杀戮功臣,加强皇权。(3)归结于朱元璋本人的性格和心理特点,“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这些解释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未免流于笼统或失之偏颇。明初强化皇权的政治运动并非某种单一历史条件的产物,而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巩固  相似文献   

14.
<家>中的高觉新,一个清楚地认识自己悲剧命运却又怯于反抗的人,旧礼教的毒害和新思潮的撞击,形成其矛盾的性格,有理想、有抱负,却一味顺从封建家长,造成其婚姻命运的悲剧,其命运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其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潜 《兰州学刊》2003,(6):171-173
人物命运是由围绕着某个人的社会的、自然的关系所决定的独特的经历、遭遇 ,是通过“偶然事件”暗示的“内在联系”。情节、性格描写纳入命运的轨迹 ,才产生丰厚和深刻的文学美学意义 ;命运演变超越作家的主观意愿 ,往往就是审美创造的超妙境界 ,命运的美学意义得到充分的显示。  相似文献   

16.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创建了丰功伟业,命运却不尽相同,这与他们性格上的"忍与不忍"密切相关,司马迁"隐忍建功"的思想对此做了最好的阐释。看似不同的人生却包含着相同的悲剧意味,昭示了封建专制下人臣的无奈。  相似文献   

17.
心灵的妙悟--论萧红与佛学的沟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娟 《学术论坛》2002,(5):97-101
坎坷的人生经历 ,引发了萧红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人生体验在心灵深层沉积 ,使萧红的作品闪现出对于生命的哲思和彻悟。这份来自于生命本原的体悟 ,使其精神意识与佛家学说沟通起来  相似文献   

18.
对于造成《孔雀东南飞》中婚姻爱情悲剧的原因历来备受争议,各抒独见。本文从悲剧女主人公刘兰芝性格刚强主见的特点对其悲剧原因进行探讨。以综述学术界见解为前引,再以刘兰芝性格为基点,分析其性格与遣归和自沉之死的关系,具体展开对刘兰芝性格与其悲剧命运产生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三国蜀汉政权一直以来被许多史学家奉为汉室正统,却未能复兴汉室,偏安一隅,成为历史性的悲剧。本文力图从一个侧面以三国蜀汉时期的几位典型人物诸葛亮、关羽、魏延的悲剧性人生历程结合历史背景描述出个人政治命运成败之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克奇 《文史哲》2012,(5):89-94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贵族。项羽的命运是其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命运的反映。项羽的性格,集传统贵族阶级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于一身,是中国旧贵族群体性格的典型。他凭借贵族的特殊身份和性格优势成功了,又因为其贵族身份的历史局限失败了。正所谓成亦"贵族",败亦"贵族"。"贵族"群体性格的内在矛盾性,造就了项羽个人形象的复杂性,铸成了他悲剧性的命运。他是一个"末路英雄",是一个"代历史受过的悲剧性人物"。项羽的败亡,昭示着贵族时代的终结。贵族文化的缺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走上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道路,并对古代政治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贵族文化的影响并未消失,通过不断变形复制,成为我们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