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它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另方面则取决于完成社会职能的需要。城市的独特功能正在于它以大量人群的长期聚居和直接面对面的交往实现了各种人类活动的综合和协调,由此扩大了人类活动和交往的种类和内容,保持了文化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城市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加速器和存贮器,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城市环境对个人来说,包括以自然物和人造物构成的物质环境以及由主体之外其他人物构成的社会环境。本文以考察城市的物质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出现只有五千年的时间,但作为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网络上的结点,城市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贡献,却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并且就城市功能发展的历史态势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今天着眼于城市建设而研究城市功能问题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关于城市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原始社会的考察认为,城市不是从来就有的,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出现了用墙垣围起来以便防御的部落的居住中心,这便是“城”的本义。恩格斯指出:“用石墙、城楼、雉谍围绕着石造或砖造房屋的城市,已经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心。”①恩格斯这里虽然使用了“城市”一词,但这种“城市…  相似文献   

4.
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飞 《理论界》2009,(9):152-15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相对的保护概念,其保护的意义在于总结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让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脉络,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认为,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导建筑与城市遗产的保护,需要建立起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它们分别关联为若干因子,用以科学有效的编制城市规划,合理指导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爱霞 《理论界》2012,(7):139-140
文学是人学,是对人的内心情感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出现了城市。虽然文学与城市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脉络,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是相互作用的,以古代天津文学与城市为例,可作如是观:天津古代文学记录,反映了生活于城市中的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天津城市的发展、扩建以及标志性建筑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且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和反作用。 城市文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人们正在探讨,很难下一个完整的、准确的定义。但是,它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教育和科技水平,城市居民的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艺术单位的内部建设及其创作和演出活动,群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城市建筑、园林和城市美化;经济文化,如,商品包装、服装、烹饪、广告、美容化妆,旅游文化,传统文化,城市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等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7.
城市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缩影。当代城市发展的状况,标志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水平。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劳动分工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列宁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全集》19卷264页)城市通过聚集和分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各时代的文明,同时又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8.
近代城市发展的主题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对人类文明而言,任何时代的城市都是一座“银行”——它投资开发未来,又汲资贮存过去。但从不同时代的横切面看,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义是极不相同的。在古代社会,城市是社会生活中的“孤岛”,汪洋大海是乡村。社会的重心在庄园而不在城堡中,土地和支配土地的人决定着一切,经济生活以士地为依托,政治统治以土地为基础,战争掠夺以土地为目的,衡量财富的基本标志是拥有多少土  相似文献   

9.
都市生态系统是都市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都市环境、技术、资源等要相互依赖构成的综合系统,都市发展的历史证明,都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当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理念来指导的都市生态计划,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规划中必须利、充原有的甚至重新设计生态计划;在新的生态计划中必须明确一个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城市".  相似文献   

10.
芒福德的城市功能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8,28(2):191-194
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文化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使之超越了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及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文化城市建设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社会的和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这是我们推出本组笔谈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当下的城市化建设提供理性参照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空间问题是指人类改造和建构空间的活动及其结果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影响和意义。空间问题的当代凸显及其发展使传统社会理论研究遭遇重大挑战,给当代社会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解和把握空间的社会性构成了空间维度的社会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前提。空间维度的社会理论创新表现为历史与逻辑双重建构的过程,既是观念内容的创新过程又是理论形式的创新过程。当代社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结果和表现就是城市哲学的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  所谓城市是指大量的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业职业为主、以其区别于农村人的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活 ,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①。社会学家在使用城市这一术语时“也包括了都市人口所居住的建筑环境”②。城市包括城市人和城市区位两个概念 ,体现了城市人与城市区位的结合与互动。1 城市人。对城市人 ,不同国家和地区 ,不同民族和种族 ,有着不同的看法。美国社会学家L 沃斯认为人类聚居在城市中生活形成了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人格模式。主要特征为 :(1)有复杂分工、社会分层和各种各样的职业结构 ;(2 )有高度的社会流动性 ;(…  相似文献   

13.
城市权利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文明样态、生产方式的变迁而转换。城市权利是城市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在不同的价值与方法论语境中对城市权利的认识有所差异,既存在以技术—经济为核心的城市权利观、以社会—政治为核心的城市权利观,也存在以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城市权利观、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城市权利观。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城市权利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的一种具体展开与实现。城市权利是空间权利与社会权利的统一、资格权利与行为权利的统一、个体权利与整体权利的统一。在劳动价值论视野中,能够作为实践的主体参与空间生产、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是一种根本性的城市权利。确立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城市发展规律与我国国情相统一的城市权利话语体系、城市权利推进方式,对推进城市权利的合理化、规范化,实现中国未来城市与社会发展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新文 《东岳论丛》2002,23(6):39-41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使美国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管理格局 ,国内社区出现“自治导向型”管理模式。社会演化表现为“社区———社会———社区”的历史过程 ,未来基本走向是“政社分离、社区自治”。建立现代意义的社区 ,必须要求政府转变职能、角色重塑 ,进行功能的重新定位和体制机制的社会创新。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生态城市建设已在一些省、市和农村蓬勃开展起来。本文应用科学发展观基本观点,结合各地实际,对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7.
社区服务是指以城市街道居委会为依托,发动社会力量,倡导居民的互助互济,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是第三产业的有效补充形式。社区服务在我国沿海及内地一些大中城市已具深厚的土壤。相比之下,边远地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许多城市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条块分割”的社区发展格局,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从改革社区管理体制、转变社区资源开发方式入手,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进而构建整体协调推进的边远地区城市社区发展新格局,已成为极为紧迫的…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城市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是中华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西部拥有联合国公布的世界遗产多达10几处和国务院公布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30几座,其历史文化积淀和遗产极为丰厚,是西部开发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西部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快西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西部开发应以城市开发为重点,注意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和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世界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这是全世界的共识。重视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别是在西部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如何保护城市中原有的历史风貌、格局、特色、文化遗产等,以保证能将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交给子孙后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则用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来衡量。城市人口的增长一般有三种途径: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乡行政区划的变更。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滞后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减少,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部分迁往农村;农村入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民迁往城市的数量过少。这些因素导致城市人口的相对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充当配角。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城市社会 ,城市化正成为人类现代化的目标和结果。本文从人类生态学及城市社会学的角度 ,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探求城市发展的文化密码与社会再造文化密码的意义 ,首次提出“城市文化因子”与“城市社会再造文化因子”的观点 ,并用以分析城市化与城市进化的关系 ,以求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当代中国城市社会来临的必然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