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人时刊》2009,(9):30-30
2009年7月16日下午,美国国会首位华裔女众议员赵美心正式宣誓就职。赵美心1953年出生于美国,1985年.她参选洛杉矶嘉伟学区教委成功,正式走上参政之路,从此“芝麻开花节节高”;1988年,成功当选华裔居民集中的加州蒙特利公园市议员,后任市长;2001年5月,当选加州第49选区众议员,并两次寻求竞选连任成功;  相似文献   

2.
赵老师,我老爸大学时的同学,一个在澳洲大学多年教中文的老师。人很好,见面就管我叫侄女,是个特别亲切的叔叔。在悉尼,赵叔叔只是千千万万华人中的一员,在我眼里他过得很幸福。在说他之前,我先来聊聊在悉尼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生活在这里的华人状况。说的不一定对,更谈不上全面,毕竟我在这儿逗留的时间还不算长,经历也很有限。在国外的留学生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吐槽,说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而国内则“又脏又乱又快活”。这句话其实也道出在国外的很多华人的心声,同样以近十几年国内一些人的眼光,华人的生活状况确实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惬意。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奥地利,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那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家的名字:如海顿、莫扎特、卡夫卡、弗洛伊德……与艺术和大师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城市如首都维也纳、莫扎特出生的地方萨尔茨堡等,这里古街道纵横交错,两边矗立着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众多宫殿宅第、教堂、城堡和博物馆,把辉煌的传统和现代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这里的华侨华人生活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华裔美国男性作家笔下的华裔男儿们,对现实中被"阉割"或被"白化"的血缘父亲深感失望和厌恶,他们力图颠覆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强加于华裔男子的刻板印象,在为主流湮灭的华裔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寻觅理想中的"精神父亲"——高大而阳刚的华裔英雄;在中美文化夹缝中建构华裔父系的英雄主义传统和华裔男性形象,重建华裔美国人的光辉历史。唯有重建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传统和华人男子真正特质的华人英雄形象,才能完全取代美国种族主义者别有用心的荒谬而虚假的华人刻板印象,让华人乃至美国人重新认识华人及其文化,以此增强华裔族群的凝聚力,有效抵御美国的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而"儿子"们理想的父亲应该刚柔并济,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雅与正义,也具有英勇与阳刚之气,在中西文化的土壤中,在精神上引领着"儿子"们不断前进和成长。  相似文献   

5.
华人在东南亚民族之林中是一个很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族群。他们在东南亚定居下来之后,便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且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融入当地社会。 与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相比,东南亚华人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本地化程度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铁路少年     
<正>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一个铁路工程师的家庭经历了巨大的变故。父亲突然被人带走,留下母亲和三个孩子——波比、彼得和菲蕾丝,他们在伦敦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母亲不得不离开繁华的城市,搬到乡村居住。这里是一个叫“三烟囱”的靠近铁路的地方,虽然环境简陋,但宁静的乡村生活和繁忙的铁路给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越南胡志明市,祖籍广东的饭店老板陶志华说,华人在越南尽管不是特别富裕,但还是经营了相相数量的贸易和商务活动,特别是在越南的商业中心胡志明市。官员们估计,在胡志明市的500万人口中,华人大约有50万,占越南全国华人人口的一半。 陶志华说:“这里的华人和越南人生活在一个大家庭。我觉得生活在这儿非常自由,其他华人也是如此。没有人仇视我们,越南已经  相似文献   

8.
碧碧佳 《可乐》2011,(6):24-25
1935年,上海码头。卡斯帕跟着父亲走下轮船,眼前这个陌生的地方让他有些紧张。父亲牵起他的手,告诉他这里是他们一家即将居住的地方:"你会喜欢上海的。"一连好几个星期过去,卡斯帕始终提不起精神。父亲在一个中国富商家里当英语教师,母亲开了一家小小的面包房,卡斯帕只好一个人玩。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几乎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都有华人聚集之地,旧金山、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地的唐人街都很有名。 在洛杉矶,有个华人聚集地,过去主要是台湾人居住于此,故被称为“小台北”。而今,北京人大量拥人,而又有了“小北京”之谓。华人在此开设的中国餐馆和免税店星罗棋布,做着华人的生意。中国去的团组多如牛毛,不愁做不到生意。在这里很少看到美国人光顾,故这儿大都讲北京话。除了所挣的是美元之外,其他和在国内几无二致。国内不少人想方设法去了美国,除了从事高科技之外,从事一般性工作很难进入美国人的圈子。而未去过美国的人却还以为他们成天在洋人圈子里闯荡,其实,当你  相似文献   

10.
论19世纪后期美国对华移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华人作为美国外来移民中第一个亚洲移民群体,经历了先受欢迎后遭排斥的历史。这种变化是当时美国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华人为美国西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华人旅美,寄人篱下,备受歧视和排斥。这种排斥既滥觞于不平等基础上的职业竞争和中美不同社会形态下两种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碰撞,也源于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中美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排华政策的实施不仅标志着美国限制外来移民的开始,使旅美华人的生活更加困难,而且美国西部的开发、对华贸易及中美关系等也受到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我有幸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这所学校因为其工程学而闻名,也因为著名导演李安曾在此就读而成为喜欢电影戏剧的人们心目中的向往之地。这里的华人教授不是很多,人文学科的华人教授几乎都聚焦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这不禁让我想起移民美国的华人学者常说的一句话,华人在这里本就是边缘人,文科类的更是边缘,文科类的再去研究美国历史,那就更难  相似文献   

12.
谢芳 《市民》2006,(3):42-43
美国第一部《城市宪章》 自从“五月花”号在美洲登陆、并创设了第一个新英格兰式社区以来,社区就在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拥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未有美国,先有社区。在所有这些后来成为美同立国支柱的社区中,最有名的一个社区就是曼哈顿。这里也是美国《城市宪章》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有一个集工业、港口、商业、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泽西市。在这里,生活着成百上千的炎黄子孙,他们以勤劳勇敢的精神,为美国的繁荣和发展,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努力奋斗着。卜天琪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7,(10)
温哥华是个有趣的城市,华人新移民许多旧观念在这里会被彻底打破。这是一个蓝领挣钱比白领多的城市。加拿大的护士、垃圾工和修路时举牌子指挥交通的金发女郎时薪很高。专业水管工上门维修,每小时60加元,从他进门那一秒开始计价。  相似文献   

15.
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历史的厚重大戏《中国往事》,在全国几十家卫视热播,成为最受观众追捧的开年大戏。扮演男主角的演员赵立新,也是这部戏的编剧,还拥有另一个称号:中国"现代话剧之王"。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赵立新是瑞典籍华人、瑞典国家剧院的一级演员,因为遭受到婚变的打击,曾经一蹶不振。偶然的机缘,一位在瑞典留学的北京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最终,将赵立新推到了多个艺术领域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华裔文学起于19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天使岛”诗篇,从早期的《金山歌集》、《埃伦诗集》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小说的崛起,美国华裔文学历经坎坷,逐步登上了美国经典文学的舞台,它是一面镜子,较真实地反映了华人移民在美国的成长经历。由于历史上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排斥、挤压甚至敌视,华裔及其后代有着强烈的种族和身份意识。中国和中国文化始终是他们无法割舍的“根”,但是这种“根意识”也随着华裔在美国特殊的生活经历而发生嬗变,构成了华裔独特的族裔体验。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节奏越来越快,快餐文化越来越浓的城市,人们除了用健身、桑拿等方式来缓解身体的疲劳,应该还可以到一个地方,在这里能体验一种新颖高端的生活理念,让心灵得到尽情放松。  相似文献   

18.
刘爱成 《社区》2008,(14):53-53
把老人养在家里,不如给他们独立的生活。 故意放慢节奏的城市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片沙漠棉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一位名叫德尔·韦布的地产建筑商之手,建为一个专供退休老人居住和疗养的地方。在这里,居民年龄限在55岁以上,子女低于55岁的不能随同居住,要照顾老人,也只能住在城外。  相似文献   

19.
读者网站     
居外国要不要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这是一句中国俗语。说的是每到一地,都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恪守当地的行事准则,这样才能彼此相安无事。然而中国人并不完全恪守“入乡随俗”的信条。在美国、加拿大,在欧洲,华侨华人都喜欢聚集在一起,生活在一个社区内,保持着中华文化特色。生活在日本的华侨华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1926年,我出生在河北省赞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里,排行老六。家里太穷,父亲养活不了那么多孩子,所以我3岁时就过继给村里姓赵的地主家,改姓赵。养母是个比较开明的人,送自己的独生女儿赵菊香到元氏县新式学堂读书。我稍大点儿就在家陪伴养母做些针线和其他家务活。“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赞皇县一带成为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太行一分区就驻扎在这里的野草湾和黄北坪。受姐姐影响,我接受了许多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