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祥俊 《阴山学刊》2006,19(6):44-47
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Ontology”的翻译及含义的新阐释,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没有本体论的论点,但这种论点有把西方哲学史上某种特殊形态的本体论与作为哲学核心问题之一的本体论等同的倾向。本体论是关于终极存在的学说,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丰富的本体论,并且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特色。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中国哲学史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生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苟小泉 《社会科学》2012,(9):108-115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终极视域是一个绝对超越的无限世界,对于终极视域的探讨产生了终极本体即"虚极"、"太极"或"太虚"。终极本体不是从逻辑性、知识论,而是从感应性、感通性的维度实现主体对终极本体的发现。由于感应性、感通性往往具有主体所赋予的价值性规定,所以,终极视域的本体论形态最终表现出价值论的特征。从理论意义看,终极视域的本体论提供了解决有限性视域或经验世界的终极根源问题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一种观点强调实践哲学对于实现哲学主题转换的现代意义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是以人类生活、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实世界 ,说明这个生活世界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方向。现实生活世界与实践的关联及重合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关节点和基础 ,因此 ,应当反对超越现实生活形而上地把握世界的方式 ,反对极端超越和自然主义的态度。只有进入“现实世界”才是实践的本质要求 ,以向生活世界回归替代终极本体论寻求 ,重关系而非实体 ,重创造而非预定 ,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与同一 ,重具体生活反抽象生活 ,重全面发展反工具理性等 ,构成了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人类理想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基上解释世界和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渴求,是一种指向终极性的理性追求,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种终极性的关怀,并据此形成认识和评价尺度,来构建人类的理想世界,这种终极关怀就构成了本体论。本体论源于人类哲学的童年时代,与人类独特的生存状况或生存样式联系在一起,它体现的是人类对万物本源的终极追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追求作为世界终极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反思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讯问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它们构成了人类理想超越性追求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体论的建立为哲学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哲学的主客体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而发生出的一系列哲学范畴都离不开本体论的建立,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更是本体论的逻辑必然。各种本体论学说使哲学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刻。本体论的深层哲学意义表现在为人类建立起了意义世界,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家园、超越本性都与本体论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寻根究底的超越本性驱使人们不断寻找现实存在的根基,引发哲学对于"存在"本质的探讨,开启了哲学追寻本体论的漫长征程.西方哲学自诞生起,就开始了对终极存在的探索.然而,超越性的理性思维逐渐将人们带入了忘我之境,构建了脱离人和人的现实生活的实体本体论,超越本性丧失了原始的"生活"根基,传统哲学最终陷入自我封闭的魔咒中无法自拔.马克思则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中,以人的感性生存活动为人的存在根据,以人的现实生命为思想主题,以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为终极关怀,将具有开放性、生成性、未来指向性的"生活"概念上升到本体论的境遇中,阐发了"生活"作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实现了本体论的革命性转向.  相似文献   

7.
对老庄本体论思想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之学是一种本体论哲学。全面理解本体论的内涵是正确理解老庄本体论思想实质的前提条件。老庄道家的本体论意在设立一个超越具体事物或经验对象的“道”、“无” ,以期追寻作为世界统一的终极存在 ,从而表现出其思想无限性的终极关怀的指向性。无之体用论是老庄道家的本体论的特色所在 ,它超越了本原性的本体论。但对老庄这一富有特色的本体论亦要作进一步的区分和辨析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老子和庄子思想的本旨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顶礼上帝,以有神论问鼎社会,是有限.上帝,作为抽象的概念,其内涵则是真(理)、是生(命)、是道,依然是超越有限,不可言说的无限!上帝借"言"创生天地万物,又是以"言"表述其终极关怀的,无限又寓于有限.禅奉佛教无常缘起之理,视事物生成乃相互对待,此有则彼有;破对待而灭,此灭则彼灭,大千世界万般皆空.如此否定本体尤显示存在的无限性.同时又以缘起为不变之自性,"尽在自心",非本体的无限性,顺化而为"心"本体的有限性.从哲学上讲,基督教上帝创世的神本体论,以道、言,与禅缘生的非本体的本体论的空、心,实现它们之间有始→未始→有始→未始的本体论对话,同样表现出它们对超越有限的终极关怀.无论是基督教的神本体与道本体论,还是禅的非本体的性本体论与心本体论,既是非相之性,亦是实相之性,理论上的相通之处,充分说明在现实中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它们自身在思维上的冲突,及其在实践中矛盾对立的概念的并存与应用,即宗教社会学上的二律悖反.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代表着哲学的形上本性。在一定意义上 ,本体论就是哲学本身 ,或者说 ,任何一种哲学都带有本体论维度。另一方面 ,从人的存在角度看 ,人在其活动中不断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总在超越现有而指向无限。这是人存在的根本。哲学作为人之存在的理论表达 ,其本体论理论正是人之存在所求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10.
生存美学的三重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存美学的三重超越刘恒健生存美学对于实践美学的超越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在人学本体论意义上的超越,或者说是在生存论、价值论意义上的超越。这种人学本体论意义主要包括本源性、本己性和个体性三个方面。因此,如果从美学本体论的层面上看,生存美学对实践美学就有三重超...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自我理论涉及唯我论、形而上学主体和实体自我或经验自我诸论题。维氏之目的是为可说者和不可说者划界。语言和世界逻辑同构,语言是我的语言,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所以自我就是世界界限。维氏之唯我论并不彻底,因为世界之外尚有不可言说者。作为世界界限之自我乃是形而上学主体,它并非世界内之事实,并非世界内之实体,不能为语言所捕捉。单纯的实体自我或经验自我本指世界内之事实,而维特根斯坦在书中实际上否定了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存在的澄明:中国古典美学的人文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美学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美学所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发展与生命的意义。中国古代的诗人、艺术家将人生赋予一种诗意,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通过审美活动塑造人的灵魂,用审美态度去体验人生,在审美体验中追求有限生命与无限宇宙融合为一的澄明的境界,明确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3.
直觉或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这种直觉或直觉思维是基于对世界本体或生存本体的理解,表现出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终极意义的探究,从而使中国传统哲学显示出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西方虽然理性主义长期占主导地位,但康德之后,也出现了从本体论意义上论证直觉思维的各种思潮,它们注重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与中国传统哲学有某种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爱不仅是情感的维度,更具有存在的意义。作为终极关怀的一部分,爱与终极关怀休戚相关,爱的沉沦正是终极关怀的困境所在,而爱的诠释则是终极关怀的表达。爱的存在深入生命的深层,并通过象征、悖论以及信仰的方式呈现出来,爱的呈现既是生命的展开,也是终极关怀的践行。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的存在危机更多地体现为精神孤独、心理焦虑,理想与可能生活的紧张,无法确立对世界与自我的信仰等。以徐、苏青、张爱玲、无名氏为代表的海派市民小说作家,为我们铺陈的正是这样一幅充满欲望与理性冲突、现实与理想对立的世俗生活图景。小说通过对日常生活意义的揭示,以及存在自身无意义的克服,再现了个体精神性存在中蕴含的焦灼与困扰,包括都市漫游者的精神危机,情欲与理性的较量,爱与无爱的永恒对立。作家从心理世界的纵深处反身向外,揭示现代人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与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庄伟杰 《晋阳学刊》2005,(1):103-108
真正的诗人总是保持恒久的前倾姿态,在人格上确立一种自觉的边缘意识.正如古今中外一切大作家大诗人一样,余光中的生命境界和精神世界是立体多元而又充满矛盾的,同时也保持其微妙与和谐的统一.余光中展现的世界具有多重的美学内蕴和多维路向.我们发现,当诗人从边缘立场出发,至少在两种向度上同时展开一是既能作为个体生命独特的心灵图景与创作主体的生命感受;二是又能作为表现出人与超自然两个层次的契合上,发出关于人类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和关注以及体现出文化与历史传承的真义.余光中诗歌对当代华文诗歌写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形而上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蕴含,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理论就表现出鲜明的人文意识,其宗旨是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关怀的基础上。它以“仁”学作为思想基础,在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统治各个层面得以充分体现。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需更加关注对人心性的终极关怀,“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创造中国现代化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区发展与人类安全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人们沟通情感 ,进行生产、交换、消费的主要场所。社区发展与人类安全能力建设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社区保障职能的发挥与强化是维护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的基本因素 ;社区环境建设是影响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因素 ;社区文化建设是影响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的深层次因素。社区发展是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和载体。今后在强化人类安全能力建设方面 ,应建立和完善社区安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劳动就业保障体系、社会治安控制体系及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池莉的《看麦娘》是一篇真正的叩问人类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中篇小说 ,是精神自由与生命力度的体现。本文试从生命直觉、生命力度、形象的重塑、家庭与社会中自我的存在与缺失 ,以及人性终极关怀的角度 ,探讨它的美学、社会哲学与生命哲学意蕴——对生命力度的永恒追求 ,是我们挑战外部世界 ,获得自我完满实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引发着我们去追索人是什么?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什么?人的价值、目的和意义,应给予什么样的终极关怀?文章试图从哲学层面做出阐释,为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提供理性解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