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行政规章监督的法学机理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学机理上说 ,行政规章监督问题的核心是宪政与法治的传统命题———权利与权力、自治与他治的关系。从制度上说 ,行政规章监督需要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司法程序以及非正式法律程序的多方交互和整合作用 ,需要在行政立法的事前、事中、事后对行政规章立法质量进行“过程性整理”。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法人目的范围之意义——私法和公法的不同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企业法人目的范围的限制作了多角度的分析。从公司法来看 ,早期确立的“越围原则”在后来的发展中已被证明对于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之不力。从民法的一般原理看 ,对企业法人目的范围的限制 ,本质上是对企业法人之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的限制 ,与企业法人行为之效力无关。站在公法的角度 ,目的范围之决定是企业法人的当然权利 ,国家权力的过多干预将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性质的理论分析——兼论知识产权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对精神所有权说、“非物质财产权说”以及现代制度 (产权 )学派理论观点加以分析来探讨知识产权的经济成因和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4.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2)
科斯的相对主义产权理念引出了模糊产权是否受社会限制的问题,而在莫斯的研究领域里,私人和公共财产的模糊性并不意味着一种纠纷。这表明产权交易只是社会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莫斯将传统的交换界定为整体性社会事实,布西亚的象征性交换及拟像的理论实际是将社会事实的内涵和整体性的维度加以区分和发扬。布迪厄的象征性资本理论看似是对莫斯的质疑,而实际上是解释了象征性交换向拟像过渡的逻辑。简化交换论也未能否定象征性交换的形式,反而从宏观与微观交错的视角解释了功利性进入象征层面,也即私人产权观合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宪法和民法的关系——以宪法特质的三重性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宪法和民法的关系问题,目前学界虽有多次讨论,但仍欠成熟。不光理论上仍未能全面澄清这一关系,并且还进而导致对相关法律实践的误导。因此,继续讨论这一问题仍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对宪法特质三重性:基础规范、授权性规范和限制性规范的阐明,从而推论出宪法在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具有多重身份:作为母法的宪法、作为公法的宪法、作为社会法—私法的宪法以及作为元部门法的宪法。并借此原理揭示了宪法和民法之间层次丰富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把自由市场作为理论的重要起点之一,亦影响到我国经济改革的私有化和市场化走向。另一方面,却是国家在国企垄断和诸如楼市调控中显示出来的强势计划性市场倾向。本文从人类学的经济学或说文化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上述经济改革中的两难困境:自由市场还是计划性市场?本文由文化群体动力学的信号灯法则引出问题,论证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不应以私有化和自由市场为方向,也不能回归计划性市场,而应寻找自由市场和计划性市场两端中间的合适平衡态。(1)本文首先指出了自由市场和计划性市场的原初逻辑均是来自人类初民社会,把自由市场归为资本主义或把计划性市场归为社会主义因而争论主义的思维模式存在误区;(2)通过论证广义科斯定理,探讨了自由市场和计划性市场两端论的观点,强调了产权表达的公平秩序是市场的本质。产权改制的核心不是私有化和自由市场之类,而应该是公平配置共有产权(民权基础)和个有产权(人权基础)、合理安排自由市场和计划性市场两端中间的平衡状态。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意识形态争论是一个伪问题。(3)由两端论的观点讨论了国家角色,指出国家既不可能超脱于自由市场之外,亦不应操控计划市场。它应该正视自己是市场的一部分并为其在国企转制和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7.
农地产权制度选择的历史和逻辑——论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兼顾公平与效率,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最佳农地产权制度选择所应实现的目标。世界上农地产权制度一般都经历了村共有土地制度、领主所有土地制度和个人私有土地制度三个时期,而现代农地制度则经历了耕者有其田和规模经营两个阶段。美国和法国、英国和德国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农地制度的形成受制于资源约束,同时,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有效统一或实际上的统一是一种历史趋势。历史经验和理论论证了私有农地产权的效率,以及适度的私有产权对生态环境具有的较强保护作用。依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目前应实行"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个二元农地产权制度,一方面,它具有和私有产权一样的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具有最终的控制权,这应是一个兴利除弊、利国利民的最佳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是其实质上却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以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发现资本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由此他分析了资本产生的根源及其运作机制,揭示了资本是一种统治一切的经济权力,从而对资本权力进行了全面批判。马克思对资本权力的批判不仅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个必经的思想桥梁,而且也是对当代许多微观政治论者认为马克思仅仅从宏观的角度批判权力的有力反驳。 相似文献
9.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农村土地制度已经完全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成为严重阻碍农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影响农村经济市场化改变,抑制农民权益最大化的制约性瓶颈。因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经营制度、收益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农村经济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农民成为承包地的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4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主导了一次鲜为人知的国营企业"民营化"运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国民政府的民营化改革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本文通过对这次"民营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制度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控制权在企业产权制度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