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帝辛十祀征夷方卜辞数量多,内在联系性强,据此可以编制帝辛十祀征夷方日程表。由于利用董作宾先生首创的甲骨复原法,对帝辛十祀征夷方的材料重新搜集整理,因而获得征夷方卜辞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本文结合帝辛十祀征夷方甲骨复原的实例,阐述甲骨复原法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道教的起源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和他的弟子们在古代和田组建的以逃亡奴隶为主要居民的大道之邦 ,其“立教施政”的特点 ,难以认定为国家 ,当是早期道教。对老一辈道君的祭祀 ,使之更深地烙下了宗教的印记 ,由此产生早期道教的科仪和第一个神庙 ,即新近被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热瓦克”遗址。大道之邦祭祀的只是“老君” ,而反对敬神祀鬼 ,这是早期道教的重要戒律。这里产生了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分岐 ,形成三种不同倾向的教派 ,其代表人物是文子、鬼谷子、冠子。但他们有共同的目标 :创造大道之邦的经验 ,推广到天下 ,谋天下之太平。他们返回中国后 ,掀起了上下呼应、此起彼伏、前仆后继的道教风云。汉时道士多“访西仙源” ,就是到和田早期道教原址去寻根 ,进一步证明了道教起源于和田。当今道教 ,若依道教原义 ,弘扬“尊道贵德” ,祈求社会和谐 ,而进行改革 ,将成为世界宗教中最具魅力的宗教。禁祀鬼神的早期道教演化成典型的多神宗教 ,其中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帝乙十祀、十五祀两次征促“人方”的战争,是殷末发生的规模较大、历时较长的战争。“人方”究在何处和帝乙征“人方”的行军路线,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纷,莫衷一是。本文根据现有卜词和晚殷金文等资料,通过详细考证,不同意帝乙征人方是“用兵淮上”和“用兵渭水”二说;认为应该是“用兵江汉”。文章分两部份:第一部份,论帝乙征人方是用兵江汉;第二部份,考释帝乙十祀征人方的行军路线及地名。  相似文献   

4.
二帝乙十祀征人方历程地名考释帝乙两次征人方,在现有卜词材料中,以十祀征人方材料最多,首尾啣接,是研究卜词地理之宝贵材料。我们以李学勤同志《殷代地理简伦》所编排之《征人方日表》作为叙述,讨论之资,集诸承研究的胜说,再参以我们的研究所见,作帝乙十祀征人方历程地名考释。帝乙十祀征人方之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段:(一)十祀九月甲午,以“正人方·告于·大邑商”开始出师,至十一月已巳南下至攸。(二)十祀十二月癸酉自舊返至攸侯鄙永。(三)十一祀正月癸卯四月癸酉。由攸返商,由商至云奠河邑。下面,我们就按这三段路程,对征人方历程地名之可考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4龙鹄山     
龙鹄山为道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丹棱县县城北5公里处。其山腰共有道教造像数十龛,据龛内题记载系唐代开元年间(714-741)丹棱女道上成为无营建。造像风格多受佛教思想影响,除“汉武帝望山祀年”等故事外,多仿佛教设像规制。造像最大者约一米,小者仅0.3米,共有造像数百尊。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创新.全国各地已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但这些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其深层原因在于,评估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不足、“第三方”评估机构缺失以及片面强调“一票否决权”等错误观念制约了评估的实践.要真正将评估落实到实处,必须构建基于中国实际的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大力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大对相关干部的培训力度,并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评估方法,对原有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封建国家重神祀、兴礼仪的时代.宋代道教在继续履行国家宗教祭祀职能的同时,开始对民间信仰进行理论化的改造吸收.宋代民间信仰的活跃与道教复兴的时代背景,促成道教斋醮的兴盛和科仪经典的编撰.道教斋醮科仪与民间信仰的结合,民间俗神道教化的演进趋势,说明宋代是道教斋醮科仪的历史转换期.  相似文献   

8.
三、巴蜀地区是早期道教两次政治实践的根据地道教有很丰富的政治思想 ,非常值得我们系统地研究。王明先生在晚年所留下的遗作《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一书的《自序》中即明确地指出 :“道教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是一个“首先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他说 :“东汉早期道教的形成 ,像太平道、五斗米道 ,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密切相关。汉末农民起义军黄巾的领袖就是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五斗米道也参加当时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活动。这些决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里还保存着一些宝贵史料 ,反映当时农民的愿望 ,如主张自食其力 ,…  相似文献   

9.
宋人的正祀、淫祀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庆生 《东岳论丛》2005,26(4):25-35
宋代祠神信仰十分活跃,宋人对“正祀”与“淫祀”的认识亦更为复杂。“正祀”包括祀典与获得封赐的祠神,而朝廷、普通官员、士人主要从民众生命安全、地方治安、经济利益、伦理道德、貌像仪式不伦、神灵出身等方面来认定“淫祀”,尤其关注仪式行为的不合法。官员、士人在判定祠神信仰是否合法时虽然有朝廷制度与儒家经典两套标准,但起实际作用的多为前者。理学家运用理气、诚等概念重新阐释传统儒家经典,提出了十分严格的淫祀观念。在大部分宋人心中,正祀与淫祀之间存在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这与学界将正、淫祀对立二分的观点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0.
邓飞 《殷都学刊》2023,(3):1-20
殷商晚期文丁、帝乙、帝辛三世周祭甲骨用“祀”来纪年,但至今学界未明确释读出表示第一个祭祀周期的纪年形式,同时学界对甲骨文“口祀”的释读意见不一。论文以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为出发点,以陈寅恪、徐中舒、饶宗颐、邢福义、叶舒宪等先生提出的“多重证据法”为指引,结合文字学、历史学、语言学、方言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证据对以上两个问题展开系统性考察。论文认为:1)从文字学角度证实了古文字阶段“首”构件除了直接描绘其形外,其字形类型谱系还有两个系属,一是取意首部轮廓型“■”,一是凸显首部器官的特征型“眉—目—自—白—囟”。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口祀”类材料之语音系联、语境位置、意义特点和功能分类,阐明“口祀”是纪年性质的语言材料。3)从方言学、民族学和甲骨文内在的纪月特征阐释了华夏族“头月”“头年”的专名化倾向。4)从历法谱系角度考察了“口祀”纪年材料与“元祀”的相容性,结果显示二者自洽的可能性较大。5)学界认为“口”形可以表示“首”,这是可信的,以往释作“口(曰)祀”或“廿祀”的甲骨文即为表示第一个祭祀周期的纪年形式“首祀”,“口”形实为“首”之简体,属于轮廓型“首”构形。这无疑是将始于...  相似文献   

11.
唐旭君 《云梦学刊》2013,34(1):92-96
沈从文思想与创作都与道家文化有着较为鲜明的关联。其人生境遇中山水自然的滋养,虚己待物的性情.形成了他与道家文化会通的基础;他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对湘西边地的表现,从正反两面深契了道家精神。但时代的影响,视阈的新变,让他最终疏离并超越了道家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论历史上的食玉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食玉思想源于史前时代的原始巫术观念 ,道教食玉成仙思想的广泛传播则对食玉之风的流行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食玉对人体所带来的损害 ,迫使人们最终放弃了对食玉成仙希望的追求。然而 ,食玉现象给后人的思考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大学生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的方法入手,阐述了大学生运动员既能以"优势体重"参赛,又不危害身体健康和竞技水平的观点,通过查阅部分相关文献,提出了一套办法和推荐食谱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商鞅是以提倡“尊君重法”而名显一时的法家代表人物,但并非不重视礼,只是其对礼的看法和使用与儒、道、墨诸学派大异其趣。面对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他明智地提出“更礼”的主张。商鞅之“更礼”基于他的历史观和人性论。其“变法”与“更礼”并行,而“更礼”则以“礼者,所以便事也”为指导原则,从而弱化了礼的道德意义,将礼变为功利之礼、实用之礼,对秦国及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道家从道是万物之宗的本体论出发,倡导“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慈善伦理观,强调“无为”而善,并把从事慈善活动看作是“体道”和“入道”的重要途径。道教认为天下财物乃“中和之有”,应当周穷救急,提出“承负说”,宣扬善恶报应观,把积善行德看作是修行修仙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致太平”的慈善伦理理想。道家和道教的慈善伦理思想虽有区别,但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批判地继承和弘扬道家和道教的慈善伦理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教的组织是组成道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道教自身发展的需要,吸纳了佛教的组织方式,形成了以陕西楼观道为代表的宫观式组织方式,它促成了道教道士人数大为增加、教徒向低龄化和贫民化发展、管理更加严格等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朱子学关注、影响社会的取向是努力使现实世界向“天理”世界靠近 ,而在现实中这种靠近的“可能域”更多地是主体的和精神的 ,故而为“道学精神”。“道学精神”存在的主体域性 ,使其在实践上由于主体间自我领悟的不同而外在地不断发生争辨。古代朝鲜朱子学界整体 ,在漫长的 50 0年历史中 ,充分体现了这种“道学精神”和论辨性特色。  相似文献   

18.
因声求义法是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破假借、求本字在疑难语词考释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许多从字面上无法获得意义解读的词语,如果能够破假借,求得本字,往往会使词语的解释更加可信。利用破假借的方法考释了"案如"、"般唆"、"策宝"、"阿污"、"执告"、"扶章"、"戒伏"、"拟虑"等出现于道经文献中的八个疑难语词的意义,以期为道经的研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群 《北方论丛》2011,(5):23-27
明代神仙道化剧承继元代神仙道化剧宣扬全真教理论,宣扬隐逸思想的理念。在主题和风格上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剧中带有浓厚的主观情绪,或追求以曲明志,或醉心于填词写心,或陶醉于自适解脱,在学仙访道中寄寓了各自的现实理想。  相似文献   

20.
葛洪的《抱朴子》是熔宗教哲学与科学技术思想为一炉的仙学名著。尽管《抱朴子.内篇》通篇宣扬的是神秘主义的“成仙长寿”的道教思想,但是,其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医学价值,还有待于后人不断地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