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本文从区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本文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阶层,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具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本文还提出了建立在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新模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境域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的转换,客观上要求我国企业制度文化的路向,从程序化、标准化、理性化为特征的一元性企业制度文化,转向以凸显企业家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创新价值为特征的差异性企业制度文化。实现路向的转换,需要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角度,推进以企业家产权制度为中心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企业家团队差异性制度文化和企业创业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造就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越文化熏陶下的越商,具有冒险、创新,勤俭、敬业,诚信、合作以及家庭、企业相伴等企业家精神特质。把越商企业家精神与我国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晋商、徽商企业家精神进行比较,发现创新、勤俭、诚信等是促使晋商、徽商兴旺的重要原因;而不注重兴办实业进行资本投资以化解风险、官商结合、企业带有浓厚的家族化色彩等是导致晋商、徽商衰落的精神性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企业家的定位及其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家。企业家是一群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能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构建效率更高的生产体系,推进企业发展的人。企业家的成长伴随着复杂的创业过程,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经营者自身素质的制约。文章在明确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家产生和成长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因素,从社会、经济、文化和企业家自身素质的角度探讨了有利于企业家产生和成长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进步与企业家成长——基于中国30年企业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润和敢于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两个典型特征.我国改革30年来,企业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经济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对企业家的选择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家或者通过自身的扬弃、或者通过社会的优选机制实现了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和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但是,历史上长期重农抑商的观念、旧有的计划经济思维以及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血缘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要促进我国企业家的快速成长必须在调整制度的激励结构、培育社会主义特色的创新文化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建构企业家精神的优秀因子,我们却迟迟未能将这种文化精华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企业家精神。这里既有历史上轻商、抑商等局部文化的束缚,也有制度缺陷的制约。审视国内当代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必须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孕育出崭新时代的企业家伦理: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要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为中华民族企业家精神的弘扬营造厚实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曹萌 《北方论丛》2004,(4):41-46
"首崇满洲"除了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以优待和特权之外,更在思想意识方面给满清上层社会造成了高责优越、轻视传统、惟我独尊、鄙睨一切等思想意识或心态,成为<红楼梦>文化批评反传统意识的根因.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在企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生产力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在长期的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以前的学者主要从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或企业的性质进行解读,文章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对从企业家精神里包含由他们的担当而发展出来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群体成长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宇 《学术研究》2003,(10):56-58
中国传统的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环境存在着文化环境、选拔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制度性障碍 ,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与发展。本文提出了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创新观点 ,并从文化制度重构、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比任何时期都重要和迫切。依据“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作为客体,分别是科学家、企业家等主体社会实践活动系统输出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共享目标,跨界、融合符合文化历史活动发展规律。由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案例得出,创设科学家和企业家交流平台,构建异质性活动系统联盟,加快共享目标迭代创新,有助于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形成个体层次、组织层次和社会层次三位一体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on gender and workplace decision-making tends to address either supply-side disparities between men’s and women’s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or demand-side differences in the status expectations of women and men workers. In addition, this work often relies on causal inferences drawn from empirical data collected on work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workplace outcomes.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how tangible education and work history credentials –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ly-side characteristics – work in tandem with cultural beliefs about gender to influence the evaluative process that underlies venture capital decisions made in high-growth, high-tech entrepreneurship. Using an experimental design, we simulate funding decisions by venture capitalists (VCs) for men and women entrepreneurs that differ in technical background and the presence of important social ties. We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of two distinct aspects of VCs’ evaluation: that of the venture and that of the entrepreneur, and find that the gender of the entrepreneur influences evaluations most when the person, rather than the venture, is the target of evaluation. Technical background qualifications moderate the influence of gendered expectations, and women receive more of a payoff than men from having a close contact to the evaluating VC.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gender and work.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基本看法和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理解和分析文化动力的基本前提是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他们认为,人是文化动力的作用主体,人类社会是文化动力的作用客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动力的作用中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观中,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先进的意识形态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因,科学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文化动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经济、政治及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协同作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谶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兴起有着广泛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齐学家们整合的阴阳五行"思想律",为谶纬提供了阐释社会现象强有力的工具和理论框架。儒学被定于一尊,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为谶纬获得政治的强势地位提供了攀附的基础。汉代浓厚的神秘主义思想信仰是谶纬得以兴起的社会文化土壤。中国汉字产生的神秘过程和汉字结构特征也为谶纬的制作者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4.
私营企业主的“有产者”的身份使得该阶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目前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门槛日益提高,如果现在就断定私营企业主群体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阶层意识还为时过早,但就私营企业主中的某些群体而言,显然又已经开始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阶层意识,并且私营企业主阶层开始出现利益组织化趋向。  相似文献   

15.
受众的心态观念与广告语言创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景忠 《齐鲁学刊》2003,(3):142-144
广告是现代社会传播商业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文化传统 ,使广大受众形成了特殊的心态与观念 ,如尚实心态、人情观念、居中思想、对应意识、含蓄风格、伦理观念等。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心态观念 ,并在广告语言创意中对其加以充分考虑和利用 ,广告传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它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 ,还具有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等多重意义 ,并凸现出文化在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要有敏锐的全球视野 ,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世界性的关系 ,切实加强文化系统中社会主义主文化及意识形态建设 ,形成文化创新体系 ,并构筑文化产业平台 ,推进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王霸之说是先秦诸子在诸侯争霸背景下提出的政治概念,其中以孟荀的王霸思想对后世的借鉴意义之巨大、影响之深远著称;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历史文化根源还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也造就了两国奉行不同的外交战略和价值观。将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孟荀王霸思想的分析与研究中,兼评中国"王道"外交战略与美国"霸道"外交战略,是总结当今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现实启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出于社会良知、本着对社会真诚负责的态度而对社会进行的反省与引导。它是一种不因权威与流行而认同、也不必站在其对立面的文化活动。发挥批判功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社会必须承担的一种责任,也是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基础。因此,增强西部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有利于顺应强化批判功能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西部教育创新体系的发展。这就要确立“探索和应用高深学问”这一高等教育组织观,充分认识西部开发对批判功能的依赖性,努力提高师生们的批判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严正 《北方论丛》2008,(2):129-134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哲学研究是今天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键问题在于把握好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及其思想文化所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是我们进行哲学分析的对象,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今天的现实社会政治建构,我们的研究途径是通过对现实矛盾冲突对立的现实问题后面所呈现的历史诠释进行反思和再诠释,我们的研究方法则是奠基于相对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下,对自我以及其他种种现实存在的文化观念进行相对多元的历史呈现和文化诠释,通过相对性的自我反省,通过历史溯源的诠释,进行综合创新,展开现实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在当下社会中的“本体论”意义赋予其对于社会文化生态、大众话语、交往关系及主体文化心理的建构性力量,且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生机理与作用机制实现了“文化渗透”转向.对融媒体与意识形态运作同构性的忽视,导致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现实困惑,如后现代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空间愈渐窄化、微观叙事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话语极易陷入“二元对立”的境遇、新型文化景观的隐性意识形态属性鲜获关注等.优化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应当通过聚焦文化心理,在情感对接中形成意识形态的共情体验;赋能媒介话语,在微观编码中凸显意识形态的生活观照;依托仪式场景,在具象互动中实现意识形态的主体询唤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论”转向,有效提升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度和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