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先生,我刊自1999年开辟“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对部分中青年专家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进行访谈,至今已连续进行了二年多。在您之前,我们历史学科访谈的对象都是上海地区的,您是第一位上海之外、又是身处社会科学研究中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青年专家,相信从您开始逐渐外延,必将有更精采的场景。是否先介绍一下您是怎么起步走上学术之路的7 好的。我出生于苏州,中学时就喜欢书法丹青治印,每天蒙蒙亮就起床习法书,临摹古帖范本,或仿刻汉印,画点山水花乌画,星期天总要逛逛“文育山房”古旧书店,用小…  相似文献   

2.
○陈先生 ,您是个大忙人 ,几次相约访谈 ,都因忙而不能如愿。这次有幸畅谈 ,十分感谢。记得《新民晚报》有篇文章 ,标题是《多才多艺陈燮君》 ,据我观察 ,可谓一言中的。您不但从事学术理论研究 ,而且在绘画、书法、音乐和电子计算机设计等方面也很有成就。限于篇幅 ,现在只访谈前者。我知道您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了 1 7个年头 ,担任过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 ,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 ,主持过信息研究所的工作 ,您能不能先介绍一下这段经历对您理论研究的奠基意义。●正如您所说 ,对于这段历史确实能用“奠基意义”来加以概括。我…  相似文献   

3.
○严教授,记得八年前您访学加拿大回国不久,我曾约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过聊谈,主要了解国外学术动态和研究状况,使我受益匪浅。今天又作访谈,主要谈您的学术道路、治学体会,相信一定会使更多人受益。 ●我的学术道路应该从我如何会志愿学历史讲起。可以说,没有“文化大革命”,我是不会读历史学科的。“文革”前我正在读高中,与当时许多青年学生一样,大学理工科是未来的首选,但这一切都被“文化大革命”改变了。“文革”结束后研究生招生开始,我便毫不犹豫地报考历史学科的研究生。我之所以这样做,第一,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个人、家庭和亲友,以至整个国家、民族的命  相似文献   

4.
童潇:邓老,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对您的访谈.对于这次访谈,应该说期待已久,是我作为后学向您的一次求教机会.我曾经仔细拜读过您的简历,我发现在众多学者之中,您是简历非常丰富的一位,我有这样两个印象:一是您人生经历跨度长,您出生于1938年,可以说,您出生至今,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多个重大历史时期;二是职业经历多,曾经当过小“游击队员”,送过鸡毛信做过工,务过农,做过干部,还当选过民主党派中央的领导人,又从事理论工作,在理论研究中,既研究过自然科学,又研究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
戴教授,我在寻觅优秀中青年专家访谈的对象过程中,学术界不少知名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到您,可见您的学术成果已被公众首肯。按照惯例,是否先谈谈您的治学道路?好的。我是“文革”结束后,作为首届考生进入复旦大学求学的。此前,我中学毕业后就去上海郊区农村插队务农。经历了十年浩劫,我和我的同学都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记得当时校图书馆座位有限,每当课后我都早早去排队,用“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去形容当时我们的学习热情,一点也不过分。正是在这样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我逐渐步入史学研究这座既深奥又富有魅力的学术…  相似文献   

6.
李:乐老师,您好!<甘肃社会科学>杂志近几年搞了一个学术名家访谈的栏目,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我作为您的一个非正式学生,受<甘肃社会科学>前主编董汉河先生的委托,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向您做一个访谈.我了解到,您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带头人,这些年已有一些人就比较文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向您进行过各种形式的访谈,如<外国文学研究>的邹建军先生等.但是,我也看到在他们对您的访谈中还有一些没有涉及的问题,有些方面与我的角度和思路也有明显不同,而这些问题又都是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中值得关注和需要做出解答的.所以,我想请您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O虞先生,北京人才济济,也许可用“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来形容,使我访谈大获丰收。这不,刚访谈好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教授,又立马找到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您。我们虽然萍水相逢,但从文章中早已神交,您在中国近代经济史和现代化史的研究中有很多创见,令人心仪。按照常规,请先谈谈您在学术上是如何起步的? .可以。我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乡村的一个工人家庭,由于我父亲在上海工作,我家的户口属于农村消费户。我自小在家乡的小学读书,三年级之前学习不太好,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把中青年专家网页书本顶在头上玩,被罚站到教室的角落。四…  相似文献   

8.
问 :克剑先生 ,我受《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的委托对您作学术访谈。我想从这样一个话题谈起 :从您的《自选集》的目录看 ,您把您的有代表性的著述分作“中学”、“西学”、“马学”、“困思”等篇 ,依我看 ,这样分篇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治学风格。您是否可以先就您的这一治学格局说说您的治学动机?答 :简括地说 ,我选择治学这条路 ,首先是为着自己心灵的安顿 ,此外 ,也对民族的学术命运有一份承诺。我想在一百多年来西学东渐的背景下 ,以自己的方式 ,以一个中国学人的姿态 ,对纠结中的民族文化出路和世界文化危机问题作点有价值、有担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访谈时间:2014年1月18日上午 访谈地点:南京大学曾宪梓楼七楼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者:张琳博士,简称“问” 受访者:张一兵教授,简称“张” 参加者:周嘉昕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问:您在2007年提出了自己的“构境论”,作为对于思想史方法论反思的一次相对完整的理论呈现.我注意到两个隋况:一是您的构境论腹背受“敌”,受到来自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等多方质疑;二是构境论因“界面不友好”而进一步招致批评和冷落.  相似文献   

10.
○邵教授,您是我刊访谈的第一位美籍华人,也是第一位女性中青年专家,有这两个第一,就更显得特殊。记得20世纪80年代,您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论文,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听说您去美国深造,故每次遇到“海归”学者,总要打听您的情况。这次有幸相访,首先请谈谈您的学术轨迹。●好的。我生在上海,18个月时我父亲因历史反革命而被捕,母亲将我过继给江苏省宜兴县楝树港的姐姐抚养。我在那个小镇上作为我阿姨的独生女儿度过了我的童年,5 岁上学,碰到非常好的语文老师,从此爱上读书。小时候与镇上的男孩们一块玩,有一次摔破了头,得躺着休息,便看起了长…  相似文献   

11.
邹赞(以下简称“邹”):金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 接受本次学术访谈.2006年初,我有幸读到您的专著 《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后来又 陆续读到您对斯图亚特·霍尔、戴维·莫利、马克·波斯 特和托尼·本内特等人的访谈,最近您又出版了《积极 受众论——从霍尔到莫利的伯明翰范式》.可以说,不 论是对文学在电子媒介时代生存现状的描摹,还是对 自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到英国文化研究的电 视编码/解码范式,乃至对波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 和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等,您都积极介入过.  相似文献   

12.
童潇: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接受我代表《甘肃社会科学》杂志对您进行学术访谈.我想,这次访谈也是我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后学向您求教的一次难得机会,还请您能多加指点!李老师,您是中国社会学界的翘楚,也是中国中青年社会学家中的佼佼者和代表性人物.我一直认为,您的学术经历是您这代学者中十分丰富的一位,一方面,您是南开大学"黄埔一期"学员,是中国社会学恢复招生后自己培养的首批学者,您在农村和城市都曾经做过扎实的社会调研;另一方面,您又是名副其实的"海归",在法国——社会学学科的发源地——拿到博士学位,接受了严格的法兰西式的社会学学术训练洗礼,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从您身上,我常常会感受到您有某种"中西合璧"的研究底气.我很想听一听您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葛教授 ,您因学术而闻名 ,由闻名而经常被采访 ,仅我陋见就有《历史教学问题》、《探索与争鸣》、《文汇报》、《社会科学报》等报刊杂志对您的采访报道。不久前上海举行世界闻名的APEC会议 ,您也应邀作嘉宾在电视中接受采访 ,畅谈历史地理和旅游文化。这次我的访谈与此前有所不同 ,主要谈您本人 ,并且溯源穷流 ,了解您学术成长、发展的来龙去脉其实我的学术经历非常简单 :1 96 4年高中毕业后接受师资培训 ,1 96 5年起任中学教师不是教出来的。”但实际上他对我们的期望很高 ,他常说 :“我希望能在历史地理方面超过钱大昕、王国维 ,你…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底,笔者在北京顺义他的寓所,就时代问题和世界事务对何方先生进行了访谈。下面是这次访谈的内容。赵诚(山西省委党校教授):何老,您的新著《党史笔记——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在香港出版后,引起学界和思想界的重视。据我所知,一些“三八式”老干部,对您的这本书非常  相似文献   

15.
周立红(以下简称周):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我们从您的家庭出身谈起.您在朱利安·卢夫里耶(Julien Louvrier)的访谈中这样说道:"我出生在一个卑微的平民家庭,祖辈几代都是农民,我对这样的家庭出身感到骄傲.因为它让我深深地感到扎根在了这个‘平民’的法兰西——我们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就是这个‘平民’的法兰西造成的……在我的直系尊亲属中,没有剥削者,没有拥护奴隶制的人,没有大贵族,没有特权阶级,没有投机商人.我继承了这样一份几乎无暇疵的遗产,这是福分!"[1](P30)我想知道是这个出身让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影响了您对自己出身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邵:陈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从2004年以来,受《甘肃社会科学》杂志董汉河先生的委托,我曾对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做过这样的访谈,请他们谈过不同领域的学术问题.对您的这次访谈,可以说是我,也是杂志,期待已久的.以下是我准备的几个主要问题,请您择要回答.  相似文献   

17.
<正> 四川师范大学汤炳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1989年3月,笔者对汤先生进行了访问。他对楚辞研究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意见。吉云:汤先生,您是学术界公认的“当代楚辞学大师”,请淡谈您在楚辞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汤先生:在楚辞研究方面,我做了一些工作,但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谈到贞献,我不敢当。有人说,我是“楚辞学大师”,我更不敢当。我  相似文献   

18.
○何萍教授 ,在我们开始这次访谈的时候 ,您能不能首先对您的治学特点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说明 ?●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如果说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什么特点的话 ,我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历史” ,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哲学史中所吸取的哲学传统 ;这里所说的“现实” ,指的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所提出的诸多重大现实问题。在我看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一个根本特点 ,就是面向时代 ,思考人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  相似文献   

19.
邹赞(以下简称邹):乐先生您好,<社会科学家>杂志近年来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编辑部委托我对您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同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学理问题.您曾经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长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也是中国比较文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您的学术生涯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紧紧牵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李先生 ,我曾经为我刊的“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访问过多位在学术上卓有建树的学者 ,而他们都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工作 ,今天来访问您这位学术型的出版人 ,我感到很有意义。在您将聪明才智倾注于出版事业、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 ,我们惊讶地注意到 ,您的学术成果也很丰硕 ,诸如学术论文、学术散文时时见诸报刊 ,所涉及的领域 ,则有敦煌学、宋史、辞书学等等 ,今年 5月 ,您又出版了一部题为《敦煌话语》的著作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 ,颇获学术界和读书界的好评 ,我建议我们的访谈就从这本书谈起吧。●好的。《敦煌话语》是在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