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坦·弗洛美》是伊迪斯·华顿写得最好的中篇小说。文章从主人翁伊坦·弗洛美人生的四个时期:少年时期,结婚时期,外遇时期,老年时期来分析他的悲剧人生,并指出华顿创作此悲剧的原因,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华顿作品中的悲观意蕴。  相似文献   

2.
《伊坦·弗洛美》是伊迪斯·华顿写得最好的中篇小说。本文将从主人翁伊坦·弗洛关人生的四个时期:少年时期,结婚时期,外遇时期,老年时期来分析他的悲剧人生,并指出华顿创作此悲剧的原因,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把握华顿作品中的悲观意蕴。  相似文献   

3.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从《欢乐之家》窥伊迪丝·华顿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欢乐之家》为底本,对伊迪丝.华顿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辩证地总结了她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和其带有的自然主义色彩,并结合小说女主人公的经历,论证了伊迪丝对生命悲剧性的深刻体验与见解、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相似文献   

5.
《欢乐居》是首次奠定伊迪丝·华顿文学声誉的作品。伊迪丝·华顿通过戏剧性地再现 2 0世纪初纽约旧贵族与新兴工业社会理想的冲突 ,揭示了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个人悲哀和个人牺牲 ,以及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浪费 ,对杰出人物的毁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纽约社会的牺牲品 ,而社会腐败和个人弱点两方面造成了莉莉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悲剧是一个伦理选择的悲剧。安娜的悲剧产生于19世纪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伦理环境使她一方面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新生活。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打破了俄国上流社会的伦理禁忌,使她陷入两难的伦理选择之中。安娜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使自己、弗龙斯基、卡列宁的伦理身份发生了变化,引起伦理混乱,最终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7.
《豪门春秋》和《红楼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也不妨碍把二者间的共性进行比较。从人物个人境遇和爱情悲剧表现等方面来解读这两部作品,是研究这两部作品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中美文学在塑造妇女形象方面的异同揭示了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相似或相异的规律。伊迪丝·华顿与曹雪芹对两部作品中男女感情纠葛描摹非常细腻。华顿与曹雪芹同样用悲剧的方式将莉莉·巴特与林黛玉"嫁入豪门之梦"击碎来向人们展示她们各自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8.
《诗经》的悲剧性作品所占比重较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悲剧性作品的审美价值.一、善的悲剧——道德感是构成悲剧的前提条件鲁迅关于悲剧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论点虽然有欠完善,但基本上是正确的.悲剧与人生的价值密切相关,离开了人生的价值.任何恐惧、怜悯,任何矛盾冲突都不能构成悲剧.这一点在古今中外的悲剧作品中是能得到充分证明的.  相似文献   

9.
阮籍的《咏怀》诗含蓄而隐晦,但其间所流露出来的悲剧意识是显而易见的。阮籍身处魏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时代的因素及个体意识的觉醒使他的人生悲剧意识带上了政治悲剧意识与生命悲剧意识的双重色彩,并且明显具有从屈原的政治悲剧意识转向苏武的生命悲剧意识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从索福克勒斯时期到约瑟夫·坎贝尔时期的傲慢进行概述,特别强调对悲剧的深入解释;傲慢,这种长期持续的“对上帝的违抗”在文学中是如何改变的。根据索福克勒斯关于悲剧的观点,对俄狄浦斯作为该剧悲剧主角的一般性解释提出疑问,说明观众在该剧产生时本应知道的内容。从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特的关系和各种时期的同类著作中反复推出具有启发意义的类比。  相似文献   

11.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文坛著名剧作家.他注重对美国南方女性人物的刻画.文化冲突,个人内心的怀旧情结以及当时男权社会的压制三方面共同造成了威廉斯笔下两位典型女性人物阿慢达和布兰琪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2.
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必须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哲学思想层面,从那个时期人的社会理念、人生感知能力上分析,并研究自古以来的戏剧、诗歌、散文、小说中所包蕴的悲剧性,了解中国漫长历史中文人墨客的悲剧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奋斗精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文学作品.中的两个悲剧性因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注重对人的主观意志的描述。作品在处理忧伤情绪时,往往会刻意放大悲剧意识。但中国人往往不愿承认人生的悲剧面,对温情美满的和的生活抱有一种天真而执着的信念。对人生,他们坚守着善恶有报的伦理道德信念,所以中国入很少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对未来总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尤以小说见长.其中《纯真年代》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通过分析华顿对几位主人公的细致刻画和描写来探寻她在这部小说中对人性的理解,认为其理解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和局限性.这些在三位主人公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纽兰·阿切尔是一个勇敢的懦夫和理想主义者;梅·伟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产物,貌似单纯无知的外表下深藏心机;艾伦·奥兰斯卡是一个对社会传统的温和的反派人物,神秘、勇敢、崇尚自由却最终只能向传统低头.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她本人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揭示的上流社会、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处境, 以及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性格弱点, 探讨了莉莉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5.
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受沃尔特.佩特的著作《文艺复兴》影响颇深。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追求人生美好的瞬间体验与遵守传统习俗的两难处境,并试图以佩特提倡的艺术观和人生观阐述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感受,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彷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进一步分析了《吕叔湘译文三种》中《伊坦.弗洛美》的译文与原文主语相同,语义有别译例;译文与原文主语不等译例;译文与原文主语相同,语用变化译例。对三种情形分别进行译文与原文的比较研究,考察英汉两种语言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在语义和语用平面上对原文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17.
金庸小说的多重悲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最动人处在于具有多重内涵的悲剧描写:选择特定的历史时期为环境要素以渲染悲剧气氛,让人物从命运的、爱情的、性格的、人性的诸方面去演绎悲剧人生;以“故事中的故事”的独特性情节设计形成双重悲剧;“假喜剧”的悲剧形式的选择……这些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根本性突破,甚而是对悲剧本身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擅长描写暴力和女性,其获奖短篇小说《你去向哪里,你来自何方?》讲述了一个迷失了生活方向的少女康妮在童话的梦幻中找寻自我身份的悲剧历程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中童话元素的分析,揭示康妮迷失人生方向及造成她最终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塞巴斯蒂安既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去夏骤至>中的"隐性人物",也是理解该剧的关键人物.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其性格特征,揭示了他既是受到精神和性压抑的受害者,又是残忍变态的剥削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阐释该剧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沈从文是一个主张多方探索、试验的小说家.他以大量篇幅,描写下层人民的质朴善良与边城地方的奇异山水,写出了一大批反映社会与人生悲剧的小说.这类小说,含蓄、冷静,易于给人以无尽的回味与新鲜的联想.通过这类作品以及他对悲剧人生、悲剧作品的阐述,人们可以对沈从文的小说悲剧观有所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