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董晓丽 《晋阳学刊》2012,(4):142-143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在不同地域、风俗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种族、民族的不同文化类型,这些文化类型的萌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独特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尽管早期的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外力影响因素作用的不同又使得这些文化类型成长为具有极大区别,拥有独特民族魅力的传统文化,正如今天世界文明体系中较为典型的中国、西方、印度文明.在这些闪耀着人类文明智慧光芒的奇葩中,象征着东方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一个迥异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的独特文化样式,直到历史发展的今天仍然散发着独特而悠远的馥郁香气,构建着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审美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与鲁迅传统的关系最为密切,数十年来,虽几度变化,对所谓“国民性”的探索则是贯彻始终的.自七十年代末起,中国社会在经历了多年的艰苦摸索之后,终于清醒地看到了新的文明形态——工业文化——现代化的曙光,开始大踏步地由传统文化向工业文化迈进.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心理大动荡、大调整的时期,整个民族文化心态试图从自恋情结中解脱出来.由于政治、经济的急剧变革,在东西两种文化和文明的冲撞下,一种难以名状的时代焦灼感则自然产生,乡土小说作家在当今纷繁眩目的经济改革大潮中,在工业文明和商品文化对农村冲击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失去了价值叛断的标准.在“寻根文学”作品中,新一代的青年人以其新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也就是说,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是植根于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是立有根基、论有所本的。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外,古印度、  相似文献   

4.
汉代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得到总结的直接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成熟的标志,它突出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文化基础上的统一和统一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共生并存。汉代文化表现出了多元性、统一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创造性,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了“博大兼容”的特点。既能坚持本土文化的传统,又能不断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来丰富自己,为己所用。而这恰恰是中华文明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相继中断或转型之后,仍能唯一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劳动和信仰的集中体现。产生于古代的苗族古歌以其完整的活态文化体系,反射着强大的民族道德思想,教育着苗族人民。然而,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异族文化文明的强烈冲击,古歌正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古歌和苗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流域生活的各民族 ,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 ,其主要特色是民族强盛、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开放与封闭并存、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市。黑龙江流域文明对中华民族文明的贡献主要是 :民族兴起 ,统一中原 ,推动中华文明 ;中西兼容、开放包容 ,丰富了中华文明 ;辛勤创业、无私奉献 ,促进了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7.
汉字传入日本,使大和民族文明开化,汉文化融化为大和民族之魂.儒释道文化,化为了日本民族精神.日本军国主义是儒家文化养育的大和民族的"基因变异",是把儒学多跨出一步,转为荒谬,是对文明的扼杀;反省历史,复兴儒家文化的辉煌,仍是大和民族的自豪.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印度同是古代东方文化的两个主要发源地 ,两国人民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但是两国的文化类型、文化特色等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 :1 印度传统的民族文化是典型的宗教型文化 ,而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则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 ;2 印度文化处于经常性的断裂 ,而中国文化则以其独树一帜的延续性而见著 ;3 印度文化是由众多境外徙来民族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创造的多元文化 ,而中国文化体系则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一元文化 ;4 印度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种姓制度 ,而中国则从未产生严格的等级制度。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 ,在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余建华 《社会科学》2004,(10):24-31
本文从文明结合部的视角考察南斯拉夫民族问题形成的地缘、历史、民族、宗教和文化基础 ,指出 :到 16世纪 ,在南斯拉夫各民族同中有异的基础上 ,整个南斯拉夫已分裂为西欧天主教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和土耳其伊斯兰文明三大块 ,形成南斯拉夫各民族分野与交融同时并存、交错重叠的状态。这种民族文化错综复杂的状态 ,铸就了南斯拉夫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民族宗教冲突。由此 ,文明断层带构成南斯拉夫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内在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神话作为人类生活的原初基础观念和范式,与原始宗教以及信仰关系密切。神话以其丰富的含义表达着原始宗教甚至文明社会早期民族、国家宗教晦涩难懂的宗教义理。把握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需要反诉诸于神话。中国的儒道思想传统以及希腊和印度的思想文化精神之特点都是神话与原始宗教密切关系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和城镇转移。在此过程中,传统村庄人口数量锐减,老龄人口与未成年人口占据了村庄人口的主要部分。即使这样,在农村剩余人口中,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有着强烈的进城意愿。因此,传统村落将面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结构老龄化问题。长此以往,一些地区出现了传统村落的消失。传统村落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与优秀文明,如果任其消亡,可能导致众多非物质文化的丢失与遗弃,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传统村落承载的历史传统文化应有选择地进行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姜玉洪  李晓航 《北方论丛》2007,1(2):105-109
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总代表着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地域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模式。印度文化是独特的宗教文化,具有强烈的宗教性、深刻的内省性、极大的包容性,印度的宗教和哲学密不可分,宗教哲学是印度文化的灵魂。印度文化是印度人的生存方式,是印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运行机制。文化哲学研究范式将使印度文化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3.
印度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高度的精神化和宗教化,主张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统一。本文认为,印度文化的宗教性或宗教性的印度文化堪称是印度人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就更不用说这正是印度文化的独具特色之处了。  相似文献   

14.
马新 《齐鲁学刊》2005,(1):12-14
中国传统文化究竟何去何从,是像古埃及、古希腊文化那样沦为文化遗产,还是继续保持生生不息的 活力而独立地发展与存续?还是另有一种命运及选择?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化 发展的大趋势中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会成为未来人类精神共同体的主要来源。当然,世界其它文明与文化中的人 文精神也会融入这一共同体,由此共同生发属于未来社会的新的人文文化,构筑起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先进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文化历来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先进文化的现代表现:(1)市场文化;(2)知识文化:(3)开放文化;(4)创新文化。先进文化的实现对策:(1)普及国民教育;(2)提高知识水平;(3)保持民族特色;(4)改造传统文化;(5)扩大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仍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但真正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则是先进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作为伴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心理资本作为大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本,对其成长起着关键作用.鉴于此,科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正负面影响,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舆论引导、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及新兴媒体融合等方面,提出运用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化视野中的汉学和汉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学是国外学者在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门独特的学科 ,而汉学研究则是中国学者对汉学成果进行再研究的反馈行为。二者都是在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而应具有自觉的比较文化视野。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 ,由于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汉学、汉学研究、比较文学这三个原来互不相关的学术领域正在不断地靠拢 ,相互借鉴 ,并将为新世纪的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对当代我国乃至世界的设计艺术不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为其注入了不朽的生命力量。当代中国设计应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人们更多地发现中国设计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文化形式多样,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交互影响,同其一脉相承的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尽管共同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各自文化特点的不同,两者一般处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所以,在其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学活动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就会出现或冲突、或交融的现象。二者不同的意义世界,要求重视教师和学生各自个体文化的差异性和他们不同于彼此的独特性,同时也要关注他们之间密切的人际互动。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独特的教学方式,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文化互动,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论徽商文化理念的多元归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学术探索》2009,(6):118-122
徽商作为一个商帮,产生于明清儒释道的大融合时期,其文化理念不仅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色,而且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特征。徽商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铸和运用,将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于一体。通过评析徽商文化理念的构成,有助于更为确切地把握和理解徽商文化理念的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