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前李鸿章对日本侵略野心估计不足,不立足于战守而一味依赖列强调停,外交策略幼稚单一,结果陷入全面被动;而日本则能够准确判断形势,灵活运用外交策略,最终在战前避免了列强的干涉,取得了有利的战机,掌握了与清政府作战的主动权。中日双方战前的外交直接影响到甲午战争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与中法战前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6 0年代 ,李鸿章在中外交往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的部分外交思想 ;70年代 ,为求和局、图自强 ,他以西方外交思想重新审视面临强国挑战的传统宗藩关系及体制 ;80年代初 ,为避免中法因争夺越南而交战 ,他全力与法国周旋、谈判 ,并签订了有益于双方的条约。  相似文献   

3.
日本为发动甲午侵华战争而采取了一系列外交策略。因为当他借口朝鲜问题而准备挑起衅端时,面对的是一种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由于英俄对峙成为远东国际形势的基本格局,日本既要实施其既定的战争方针,又要周旋于英俄两大强国之间,确乎没有高明而巧妙的外交手段是不行的。本文拟就日本对付英俄两国、特别是英国的外交策略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与甲午中日议和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与甲午中日议和新探杨惠萍1894年,日本发动了旨在彻底制服中国,统治并掠夺中国的甲午战争。开战伊始,日本丝毫不考虑和谈问题,而清政府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其内部态度不一,有的主张一战到底,有的主张和谈。因此,在整个战争中,战与和的问题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 ,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 ,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所谓军国主义,就是以军备和对外侵略为国家的最高目的,一切政策都服从这一目的”。日本军国主义以军部为核心的军阀集团所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其对内竭力灌输侵略思想,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则以军事侵略的高压手段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在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和凶残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惨痛记忆,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覆灭的过程都伴随着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演变过程,总结其历史教训,对于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树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信念,显然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近代史是一部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对外侵略扩张史。在这段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日本知识分子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就整体而言,他们是日本近代化的主要奠基者,是率领民族向近代化迅跑的先导。与此同时,他们又在统治阶级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发挥了特殊的、不尽相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历史作用。其形象与作用呈现多面性、复杂性:一部分知识分子为发动侵华战争制造理论根据和舆论氛围,以实际行动支持、协助了侵略战争;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罪恶的战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在行动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反战斗争。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各项改革措施使日本在短时期内,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力增强的日本开始对外实施扩张战略,并首先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台湾和中国的藩属国--琉球、朝鲜.在这种背景下,中日之间的矛盾大爆发,从而在清政府内部产生了要求征讨、惩治日本的"征日论".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中,北洋大臣、参战清军统帅李鸿章不主战反主和。长期以来,史学界多以为李氏此举是为迎合太后心理,保存自己实力。笔者认为不然,影响李鸿章甲午主和的有多方面的更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中国甲午战前的教案与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教案、反洋教斗争到本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其间经历了四十年,无论从其斗争目的或动力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近代教案、反洋教斗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它的斗争锋芒主要指向外国教会势力,所以它的发展历程不能不随近代社会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民族运动高潮,近代反洋教斗争同样也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前,国际帝国主义利用日本充当打手,在中国获得特权,各国均沾其利,日本则利用西方坐收渔利的阴谋和清政府的软弱腐败,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前清政府驻外使节回国后的命运与结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午之前驻外使节经历了国外历练,他们成为了中国早期最具新知识、新思想的官僚群体。但回到国内,在政治上却基本上没有能发挥作用。原因一是他们普遍早逝;二是他们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势力;三是最根本的他们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孤立的一群,是被国内正统看作为社会与文化的异己分子。正是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这批早期驻外使节回国后的悲剧性命运与结局。  相似文献   

13.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承认琉球为日表保护国,赔银50万两。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然袭击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由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是迟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而崛起的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侵略野性的世界列强之一。它以东方霸主的架式,对古老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虎视眈眈,视为脍灸。自“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它的侵华政策和策略虽然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试就这个阶段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进行剖析,以戳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15.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疯狂侵华,却给自已种了苦果。本文拟从“七·七”事变所引起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对日本产生的不利因素和后果,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陷中国战场,长期难以自拔 “七·七”事变后,日军便大举向我华北、华中、岳南各地展开进攻,全力以赴实施其“速战速  相似文献   

16.
战前日本政党政治进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政治,亦称政党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指某一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议席,上台组织内阁.掌握政治主导权,行使资产阶级统治权的政治形式。它是资产阶级实现所谓民主政治的途径。因而也就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之一。日本对战前日本政党政治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很不充分,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成果尚少。本文从把明治维新作为后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出发,试将战前日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 ,日本奉行的对外政策是以朝鲜为跳板侵占中国的东北部 ,进而吞并全中国的“大陆政策”。为此 ,日本与沙俄展开了激烈争夺。日本作为日俄战争的战胜国 ,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攫取的权益。设立满铁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作为伪装 ,执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8.
过去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在远东推行的是绥靖政策,牺牲中国以纵容日本达到反苏反共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但对中国战争之初美国的态度基本上仍认为是绥靖政策。美国没有对日本采取有力行动是不是就意味着绥靖?美国没有中断美日贸易是不是就意味着纵容日本反苏反共?看来这些问题仍有继续讨论的必要。一、美国对日本全面侵华的态度与决策动机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且也严重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在华利益,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当然不可能完全置身局外。围绕日本全面侵华,美国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应,美国的态度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再重申各国在国际关系间应遵守的原则,强调战后条约体系的神圣性。七七事变不久,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关于国际政策基本原则的声明》,列举了维护和平;国际间不得使用武力;不得干涉他国内政等十六条原则。美国政府后来又多次发表类似的声明,以表明美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我们并  相似文献   

19.
《中华魂》2013,(5):57-63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五卷本已于2012年9月出版。为铭记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特将该书序卷中的第五章第一节——《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20.
1992年4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接受日本驻华记者采访时谈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对于一些战争遗留问题,我们历来主张应该本着实事求是、严肃对待的原则,通过协商使这些问题合情合理地妥善解决。 那么,在战争结束50年后的今天,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或没有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