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①的导言中就表明了自己的哲学理想,这一理想最终是以追问"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康德认为所有哲学问题的解决终究要以形而上学问题的解决为基础和开端,所谓"纯粹理性批判"其实是"批判纯粹理性",通过澄清前提和划清界限来进一步牢固形而上学的根基——理性,从而使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成为可能。"想像力"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土壤依然还是先验哲学,作为先验结构要素的想像力是知性的一种机能,它连接着知性和感性。而一系列无可避免的追问是:想像力自身是什么?除了作为一种知性和感性之间的逻辑连接符号,它本身有没有内容呢?如果这种内容是和感性相关联的,那么这种关联的意义何在呢?  相似文献   

2.
康德数学的构造理论使得数学通过纯直观直接地构造概念和判断。纯直观作为第三者,之所以能进行构造,是知性、想像力和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知性提供的直观的公理指出直观都是定量,想像力通过图型将定量形象化,并构造出结果。纯直观在此过程中产生出数学概念。具体而言,算术和几何学的构造分四步进行,首先产生出概念,其次将概念形象化,再次提取同质单位,最后得出结果。这项研究可以为创造性发挥提供基础,并为更好地理解批判哲学体系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3.
康德将时间、空间作了主观化的理解,并在这种主观时空观的基础上理解数学如何被构造的问题。几何学的构造在于知性通过想像力对空间直观形式的先验规定性,算术的构造在于知性通过想像力对时间直观形式的先验规定性。但在这两种规定中时间和空间是具有交互性和协作性的,同时这种解决思路揭示了康德哲学中时间图型和空间图型的形成原理,并由此为自然科学认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诗学中的"知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史上,"知性"一词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知性概念本身迄今仍为许多人所误解.本文全面梳理了"知性"的哲学史渊源以及它在新诗史上接受与发展的轨迹,并从诗学观念和诗学策略两个方面界定了知性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物自体"概念的内涵及其不同表述对应于康德对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具体考察过程。作为限制性概念,物自体的理论功能是限制感性和知性;作为范导性概念,其积极作用在于引导信念。物自体理论显示了康德批判哲学谦抑的理性精神,而黑格尔哲学对物自体的批判与消解则导致了理性的绝对化。  相似文献   

6.
理性认识世界本质主要是通过概念思维来实现的,概念是理性在思维层面的逻辑展开,理性把握认识对象的本质的主观机制就是通过概念思维展开为判断、推理的认识过程。这一切是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确立起概念思维主体的地位为前提的,而后,知性思维原理依靠其自身的逻辑力量和发展规律,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则把握概念与感觉经验相结合,二则把握概念自身的运动变化,分别演进发展为康德的"先验逻辑"和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最终实现了对知性认识主体的建构。本文正试图从逻辑学的角度来揭示西方哲学对知性认识主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和逻辑思维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从"道通为一"的本体论出发,揭示了人类知性思维中"名"的主观性与"实"的客观性、"言"的有限性与"道"的无限性、概念的凝固性与表达对象的流动性之矛盾,否定了逻辑思维的真实性;从本体不可致诘的维度阐明了知性产生逻辑矛盾与逻辑悖谬的必然性.否认逻辑思维的真实性,必然在认识论上走向直觉主义.  相似文献   

8.
想象力在康德理论中是一游移运动的能力,这导致想象力给人多意性的印象。本文试图将其放入康德的感知体系中去把握,分别分析想像力与知性和理性的协合运动,从而阐释想象力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德在其哲学中全面关注了想象,对想象力进行了集中阐释,肯定了想象力在其批判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纯粹理性批判》的两个版本中,康德对于想象力的论述发生了很大变化:想象力从奠基性的基本能力变成了感性直观的方式,成为知性的附庸。不同类型的想象力与感性、知性概念结合,分别形成了形象、感性感念和知性概念的图型。在判断力领域,想象力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在审美判断中发挥自由性,在崇高判断中体现统摄力,在天才的创作中构建审美理念。康德对于想象力的研究使想象摆脱了感性的印象式的缺陷,在想象的研究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转折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台湾现代诗学中“知性”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现代诗学中“知性”概念之我见俞兆平(一)在台湾现代诗学中,“知性”是一至关重要的概念。有不少诗论家,如林亨泰、杜国清等,甚至认为始自五十年代中期的台湾现代诗与它之前的传统诗,于诗的特质方面的分野为“知性之强调”与否。杜国清1989年、1991年提...  相似文献   

11.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中曾经提出了“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这一重要问题,但长期被忽视。实际上,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并非如康德所言“不为我们所知”,而是清楚明白地存在于我们心中,它就是先验想象力。先验想象力和生产性想象力、纯粹想象力是同一的,但与再生性想象力和先验统觉有显著区别,因为先验想象力是纯粹的自发性,不仅是感性接受性的自发性的根,而且是知性自发性的根,它在康德知识论中,甚至在他的整个哲学中都具有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虚拟空间是被技术实现了的人的想象空间,虚拟生活是主体想象创造并控制的生活。虚拟生活也激发主体的想象。在虚拟空间中,开放、多元、自由、宽容、共享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开放与共享,意味着主体可以相互启迪着想象;多元与宽容,意味着主体可以启动创造的意念,自由地想象。虚拟空间排除了现代科学理性和市场逻辑对自由想象的挤压,有效地抵制想象的齐一化、单向化。虚拟空间想象的发展还有利于反抗现代文明对主体创造生活的压抑。由此,虚拟生活中主体想象的发展又有了本体论与人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空间观引导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但若固守某种固定的空间观,则会限制人的思维和对空间的想象。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通过两种城市观的对弈使读者反思空间知识权力,从而解放束缚,达到对空间的自由想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特别是反思性判断力有关理论的专门研究。将判断力区分为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并基于反思性判断力重新思考界定审美、情感、认知、道德、自然、神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创见,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美的情感的自由与普遍可传达性是反思性判断力的基础,这种自由情感为我们对物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渗透着他对古希腊公共生活的历史经验和深刻反思。亚里士多德向我们表明,政治是一种共同体生活的实践智慧,政治是自由公民彼此之间通过理性的言说在城邦之内追求充满德性的幸福生活。这种政治观能丰富我们的政治想象力、提高我们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参与度,并能加深我们对于现代共同体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论审美想象的图式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想象是人进入澄明的自由之境而且几乎完全彻底地自由展开人的生命本质力量的理想方式。在康德的哲学论域里,想象力是一种联结的力量,一种联结过去、现在、未来,联结出场与不出场的力量。“图式自身常常是想象力的产物。”在康德哲学思维的宏观视野里从创作者的审美之维和接受者的创造之维可以并能够建构起审美想象的图式理论的宏观的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17.
方海涛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6):47-48,74
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游戏是康德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正是立足于此区分了一般生理的笑和审美的笑,将“笑”上升到审美的高度,指出笑是一种由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而来的激情,是主体对“幻相”的品味,亦是主体对于知性追求的失落而带动的肉体的松弛,并且指出了笑对人的存在的意义,因此康德的喜剧理论是严肃的、深刻的。这与他在晚期著作中抬高崇高排斥喜剧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对当下喜剧创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想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特殊的阶段 ,能给人以神奇的艺术享受 ,只有依赖、运用想象 ,才能获得对音乐“语言”的体验和感应 ,领受到音乐神奇美妙的意境。音乐本身就是富含着想象的艺术 ,而想象又是欣赏主体与生俱来的能力 ,正是主体的想象能力与客体的想象因素的结合 ,产生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在音乐欣赏中 ,作为欣赏主体 ,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基本知识 ,扩充综合知识 ,提高情操和素养来培养想象力 ;如果合理运用想象 ,则可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享受 ,得到美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情感——审美想像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审美想象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在情感的驱使下,驰骋想像的翅膀,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接受者也才能更好地解读艺术作品。想像因情感破土而出,情感是推动想像力的强大内驱力,情感的融入推动想像层层深入扩展,直至"神与物游"的自由境界;情感制约着想像的选择定位,情感的倾向性制约着主体去想像、选择储存于大脑的多元表象中的最能与情感倾向相呼应的内容,构成具有丰富意蕴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应该把作品与作者、作品与写作背景和作品与相关的评论资料等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阅读整体。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作品及作者的整体把握,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理解领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尽量准确地去感受、理解、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情绪和表现出来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