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县域经济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承上启下。加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目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应该扬长避短,以壮大中部县域经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承上启下.加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目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应该扬长避短,以壮大中部县域经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是国家区域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该目标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部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加速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县域经济是中部地区发展的基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但只要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方向,选择好发展突破口,中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或正在成为县域经济投资的主体,成为推动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时代背景下 ,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脱贫致富 ,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 ,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 ,正确认识我国西部县域经济的现状、特征 ,选择正确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本文从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甘荣俊 《九江学院学报》2014,(1):121-125,116
省际毗邻地区通常是各省的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由于它们有非常良好的门户地理优势,使得它们在各省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省际毗邻地区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展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化分力为合力,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湘鄂赣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地带,在中部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湘鄂赣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开发非常必要。以湖南岳阳市、湖北咸宁市和江西九江市这三个彼此接壤的典型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湘鄂赣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开发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河南省西峡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山区县,既没有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没有西部地区那样的优惠政策,却能够在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上实现绿色协调发展,不仅较好地保护了环境,而且能够保持经济增长活力。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西峡县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提炼,认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到位的环保宣传教育、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做强工业企业、按需发展旅游业等做法构成了西峡的发展模式。通过对西峡县发展模式的总结,可以为其他地区尤其是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陕西和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县域经济落后 ,因此 ,结合陕西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 ,提出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陕西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当前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一般理论和陕西的具体情况 ,陕西不同的县域应分别选择城郊型、平原型、资源型和山区型四种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区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及其区域的心脏,其兴衰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效益及发展。研究中心区结构,可为城市中心区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没有规划约束,极易引起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本文讨论了城市各圈层的划分及结构,讨论了中心区的结构变异和发展条件,阐明了中心区规划引导和超前于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推进,丹江口水库将于2008年调水输入京津冀豫。在实现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配置过程中,进一步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将使以调水经济为脉线,以沿线中心城市为轴点的水域经济带建设成为可能,也成为必要。通过这种以水为媒的结构组织形态,在市场经济框架下进行统筹、协作、合作,形成带状的经济发展极。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调水源头及大坝加高工程的所在地,亦应在国家宏观经济布局中以满足调水、保护水源水质为今后的城市使命。在这一原则下,调整经济结构,自觉地加入到中线水域经济带中,强化水域经济合作,在牺牲中赢得补偿,在贡献中取得回报,是丹江口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研究了2004—2015年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的溢出效应;新型城镇化对东部与西部地区具有显著负的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具有显著负的直接效应。人口城镇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负的直接效应;人口城镇化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负的直接与间接效应,但加大了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负的间接效应与总效应;产业结构的优化缩小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加大了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的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部崛起防止“中部塌陷”,是统筹区域发展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既要充分认识中部地区的优势条件、战略机遇等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又要加快工业化,构建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带,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纠纷解决后同时存在中央王朝和少数民族固有机制两种执行程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国家执行程序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要求,而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纠纷解决后的执行又必须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同时,西南少数民族对外来机制的执行会进行排斥,而在同外界的交流中,其固有制度必然会汲取外来制度营养。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下,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的执行走向融合,趋向大同。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执行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该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的经济福利以及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减少的经济福利,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福利增长百分点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这符合我国目前的现状,但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减少的经济福利不容忽视,因此,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这方面的负经济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效益、农业可持续性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地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以及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粮食非主产地区的农业可持续性大于粮食主产区;而农地流转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或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显著性,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或粮食主产区则表现不明显。因此,建议大力推进耕地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地的有序、高效流转,如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地区,挖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与保持农业可持续性,实现区域间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框架下,拥有较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以推进全区社区教育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现行体制下,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党校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在社区教育组织、制度、课程、师资队伍等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建设对中国工业集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通过运行速度的提高改变着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和时间成本。城市之间时间成本的下降不仅通过加速可移动要素禀赋的流动影响其工业布局,而且重新唤起了不可移动自然资源对工业企业的吸引力,出现了今天中国的产业集聚和转移现象。高铁影响工业集聚与转移的机理是:中心区因要素禀赋优势会对工业产业产生集聚力,也会存在因拥挤效应产生的分散力,即"推力";边缘区在其自然资源的吸引下,会产生对中心区工业产业的"拉力",最终结果是中心区工业产业实现调整或升级,部分产业向边缘区转移或扩散;在中心区"推力"和边缘区"拉力"的产生过程中,高铁起到了加速和促进作用。将高铁开通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的最短时间距离纳入实证检验中,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后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在加深;中国工业的转移路径按城市层级进行,一、二线城市工业发展更加依赖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三、四线城市受自然资源影响较深,正在承接一、二线城市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的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相关指标和基本依据的基础上,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动态发展和空间分布,提出总体和分区容量控制建议;根据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提出重点地段的开发强度策略;通过空间布局模拟、案例分析和横向比较,得出详细规划层面的指标取值范围。作者给出了2006-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控制原则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