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期,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角色已经进行转换,与此相对应的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权能也应相应转变,这体现在政府政治权能内容和行为方式的转变,经济权能上宏观调控权力的加强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转变,社会管理权能的的部分转移和加强社会保障权能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发展低碳化的目标正影响到全球政府治理方式和治理结构的转变。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政府治理行为转型既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又是弥补市场不足、解决政府治理失灵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顺应国际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政府治理行为的转型,既包括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程序的转型,也包括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和完善。为了保证政府治理行为转型的顺利推进,既要促进政府治理理念的更新、明确政府治理目标与职责,还要改革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促进政府治理行为优化。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低碳产业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长方式是决定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温家宝总理前不久也明确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应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对经济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的产业体系,如何尽快走低碳化之路,实现节能减排,调整优化结构,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政府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我国正在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这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特定背景,也是政府转型的特定背景。研究新时期的政府转型,需要从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基本国情出发,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趋势。我国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一方面,经济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共产品短缺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这是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的深层次原因。从世界经济史看,西方发达国家到工业化中期之后,都有一个生产能力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经验表明,通过政府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可以提高消费预期,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过去三十多年中,通过市场化改革,我国在私人资源配置和私人产品供给上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在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产品供给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进入新阶段,需要整体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5.
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法,同时也是进行管理转型的根本需求。由于经济利益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发生了改变,对于管理形式的要求也更多样化,管理转变是按照经济结构所有权的改变将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形式的改革、主体的改变及管理机制的创新而发生了一系列转变。根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在过程、状态及结构上对管理施行转型,需要建立管理转型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封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转型又可以分解成几个相关的问题:工业化的发生、现代科技革命的进行和不同转型路径的变迁,完成这些任务的重要微观主体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而在企业之外,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政府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过程和方向。不同类型国家的转型路径和后果是不同的,近代典型国家转型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城市至今依然承担着能源供给的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的可耗竭性问题的凸显,资源型城市经济经济转型则成为城市本身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政府及学界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典型性资源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淮南市经济转型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揭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自勉 《东方论坛》2005,(2):110-116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现代性变革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转型,而来自国家财政、市场化导向以及全球化的压力,则迫使这种转型必须具有更加自觉的战略意识.其中,政党转型与政府转型具有内在的联动性,如何创造新的统治合法性来源不仅事关经济发展之大局,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转型性发展,不是根本制度的转型,更不是国家政权的更替,而是一种结构型转型,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全方位的改革,同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以革除积淀在某些制度、体制中的弊端,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的基本形态。在当前转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矛盾和问题。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靠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深层次转型来解决,也只能靠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化大趋势和人类文明大潮流来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性发展,需要深层次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升级压力,任务紧迫而艰巨。总部经济作为一种高端知识型经济形态,对于推动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再造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近年来积极探索以总部经济模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新特征进行评价,探讨红利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判断红利变化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供给约束。并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求关系的局限性,最后从改善供给结构、改善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方面探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供给管理。  相似文献   

12.
选取TFP(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指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加以分析计算,并通过对于“索洛余值”的测算和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得到TFP的增长情形及其贡献,以此来对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状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TFP虽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地域位置相邻近的华东六省一市其他地区相比却不容乐观。福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历程从经济增长模式角度而言尚处于准集约型阶段,亟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八国集团关注的议题不断向政治和安全领域倾斜。伴随着八国集团的这一角色转型,有学者分析认为,八国集团将最终取代联合国的地位承担起全球治理中心机构的责任。八国集团能否代替联合国?八国集团的转型对世界政治格局到底有何影响?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辽宁经济发展中粗放的投入产出模式、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生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在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人力资源开发关系的基础上,研究辽宁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分析辽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以及辽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值法的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4个层次、16个指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福建省内9个设区市为样本空间,运用熵值法考察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差异及现状特点。发现,福建省各设区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水平在空间差异上颇为显著,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十分突出。指出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的推进工作中,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现状水平及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6.
工业文明框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不能使中国"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革命性的转变。只有实现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到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和深层次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基于生态文明发展方式范式的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转型是企业谋求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熵的视角分析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定义转型企业的阻尼因素,并从资源和能力两个角度构建阻尼因素指标体系和阻尼参数识别模型。确定的阻尼参数是企业转型研究的关键,对于转型企业的策略选择及其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辽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已成为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势在必行。立足辽宁实际,在明确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遵循的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经济发展方式应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依赖型向科技进步依赖型转变,从投资依赖型向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推动型转变,从不可持续发展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型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型转变,从固化城乡二元结构型向消除二元结构型转变五种转变路径,这对辽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转型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自然资源不断减少,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集群不再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产业集群转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依据资源消耗程度对资源型产业集群加以分类,探索其概念的界定,阐述其转型过程,并梳理、提升出资源型产业集群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转型是企业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转型因子的概念,以竞争优势分析为基础,运用AHP法和鱼刺图,利用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因子双层识别模型,提出提取转型因子的方法。该方法是确定企业适合何种转型方案的关键,对于企业转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