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人民币汇率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相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现实,汇率的稳定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质,汇率低估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这无疑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汇率风险:中国企业如何提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改革究竟会对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2008年,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并对许多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创,危及全球经济。人民币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日渐加快,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考验。本文详细分析和阐述了我国汇率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汇率改革的现实选择,以及为保障改革顺利进行所需的相关配套机制。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汇率制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2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52%。2012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41%,实际有效汇率贬值0.99%。期间央行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强人民币波动的弹性,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汇率弹性的增大,增强了汇率对市场作用的敏感度,通过双边波动效果的增强以应对单边波动可能产生的套利风险。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越来越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到了改善。本文通过以Girton-Roper模型为基础引入虚拟变量D对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政策改变后模型中影响因素的作用改变,再分别对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以及2005年8月至2012年11月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改革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其不再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而且与国内市场利率产生了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足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并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由盯住单一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这一系列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制度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在基于我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在考虑制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因素后,提出了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自此以后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提出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汇率风险意识等方法来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期权特性,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就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证明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预期和汇率波动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汇率水平及汇率预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样本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段.分段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一直是影响中国FDI的主要因素,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性对FDI的影响不显著;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对FDI的影响变得更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的影响变得显著,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中国FDI的影响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缓慢升值,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则介绍了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月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格,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全球多年来的结构性失衡使得人民币汇率调整至今仍有着巨大的压力。本文旨在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失衡的现状讨论及分析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放弃了"计划汇率"的模式,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再次汇改标志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朝市场化迈进,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攀升,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就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的汇率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改革才刚刚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制度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在基于我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积极方面和存在的不足,在考虑制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因素后,提出了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2005年7月开始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给外贸企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关系到外贸企业的经济收益和未来前景。因此,外贸企业管理必须转变观念,提高风险意识,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重大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实施了十几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此次汇率改革,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但短期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不可避免,尤其是对于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纺织品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必然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第一大行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对汇率变化特别敏感,并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人民币升值无疑将…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2日,在人民币的历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将人民币汇价升值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步进行。人民币升值2%,并且改革了从只盯住美元的形式过渡到参考欧元、日元等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如何演变,其均衡水平怎样形成,这都是人民币汇率发展史上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探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汇率的调整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8.05元人民币,呈现出单边上扬的走势,升值幅度达到3%。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收支在2005年度也出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020亿美元,国际储  相似文献   

17.
汇改几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挑战,带来机遇;劳动就业问题难度大,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之后,在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劳动就业也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从央行推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并允许人民币升值以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本文针对由此带来的影响,以及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如何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人民币升值了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