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39-39,41
徽州应办一所商学院——建议黄山学院应办成徽州商学院 一、黄山学院为什么办成徽州商学院。黄山学院学生要人人学商。理由如下: 1、振兴徽州、辉煌再现需要出大批商人,徽州现在落后,还穷,什么原因,有的说徽州是没有资源,这话也对也不对,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都说炒米棵很好吃,是有道理的。 每年冬天,徽州人家都要做许多米棵。一般是在冬至时做,徽州风俗要包冬至饺。冬至饺是用米粉包的,馅子是素馅,用菠菜、煎豆腐切碎,加盐、晕油、素油搅匀即可,一般是当天包当天吃,不宜久放。  相似文献   

3.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具体细微。近年,各地对徽州文化研究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课题浩瀚。大至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徽商经营、徽派建筑等等,小至一碗一盏、一张票据、一片册页等等,无不蕴藏丰富的徽文化内涵。前不多时。黄山市为徽州百姓所用的火火通召开了。徽州工艺(火火通)综合价值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从它的历史渊源、山地取材、工艺流程、科学原理、艺术造型、实用价值及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从而反映它的徽州文化价值。无独有偶.黄山市还就。说鳖”这一徽州民俗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为《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的“徽州说鳖”专题栏目名称.刊载了不少徽州文化专家的一些。说鳖”名篇,如陈安生的《说“新安”》、老松的《释“徽”》等。这些“说鳖”,既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又突显徽州地方物色,从而为徽州文化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形式,丰富了新内容。本人对此深感兴趣,因此不揣浅陋,也就。说鳖”这一课题,试以说鳖、说鳖。  相似文献   

4.
捉熊记     
德民 《快乐青春》2011,(5):69-69
有三个人一起去猎熊。走到森林深处,天已经黑了下来,于是他们就在一间搭好的小屋里过夜。睡觉前,他们聊天,都说自己是个好猎手,曾经捉过许多的熊,还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捉熊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送礼     
虹是一家礼品店的老板。 那天,虹的店里走进一个男人,他阴沉着脸,一进门就问虹:“老板,你这里有没有乌龟卖?” 虹忙说:“有啊,请问你是买来做什么用的?” 男人大声说:“当结婚礼物送给人家的!”  相似文献   

6.
过去.徽州人家建的房屋,都是粉墙黛瓦的土木结构的,上梁之日定要选个黄道吉日,当屋架立起来时,必要鞭炮齐鸣,撒香头。同时在梁上必要贴上“紫薇高照”四字。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说来这里有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7.
一 依托着雄奇秀美的黄山、山与云齐的自岳、如诗如画的新安江画廊这样的绝佳自然环境.数千年来栖息在这片热土上的先民们用劳动、用智慧、用心血、用生命建成了“桃花源里人家”美丽和融的“徽州”,铸就了“徽州文化”的历史辉煌。以传统徽派古建筑为突出特色的徽州古村落点缀在徽州水秀山青的大地,绘出了一幅幅清丽朴雅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8.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28-29
我在《古徽州石窟属何种文明》、《烟村石窟起源新说》、《古徽州石窟的文化内涵》三篇文章中.概述了古徽州石窟是古山越人穴居野处的产物,并提出用巫教文化语言包装石窟谜团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下面谈谈古徽州石窟怎样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2月8日黄山市经济社会观摩会总结大会上,黄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国权很有感触地向与会市、县领导介绍说:在徽州有一个民间组织叫“徽州之友俱乐部”,由一批国内外喜欢徽州文化的知名人士组成。协会成立三年来。默默地、义务地为徽州为黄山宣传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因此我刊特约徽州之友俱乐部理事成员张建平写了这篇专稿,以期引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黄山市昔称徽州,所属各县各有方言,互相听不大懂,却又有一种无以名之的徽州腔,初次见面便可辨识同乡。徽州人有徽州情结,有机会就喜欢说“我是徽州人”,颇有引为自豪之意。离乡越远,时间越久,越是浓烈。1979年秋,阔别四十多年后我第一次回到屯溪,正年临花甲,最使我感到亲切、欣喜、愉快的是满耳乡音,徽州话,不同的徽州普通话。我马上想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感到没有过的享受和体验。可惜当时还在工作,匆匆而来,又匆匆地走了。改革开放后条件方便了,离休后时间充裕了,我又回来过几次,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是来去匆匆。  相似文献   

11.
在和《徽州女人》电视剧编导金继武教授讨论“徽州女人”话题的时侯,我们都认为,“徽州女人”的确是徽州文化中一个最有文化内涵、最具震撼魅力、最引世人瞩目的好题目.但是如果隔雾看花、以点概面、浅尝辄止、入焉不深。就会浪费或糟踏这么一个好题目。说“徽州女人”,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探究。都少不了对历史上徽州女人丰富生动史料的尽可能多的了解和认识。少不了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徽州女人”种种表现的科学评判。在封建宗族社会,男尊女卑,“徽州女人”的史实记述。相对不多;对有关徽州女人的各种复杂现象。人们也品评不一.这就更增加了认识“徽州女人”的难度。多年来关心“徽州女人”的话题.在韩再芬、刘晓庆、归亚蕾等名人先后鲜明演绎“徽州女人”,世人一步步走近“徽州女人”的时候。特不揣浅陋。说说“徽州女人”五大特色,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澄塘旧事     
澄塘村过去很大,现在不小。过去十分热闹的地方,现在已是农田;现在最热闹的地方是窄窄的一条村街,村里的房子沿着村中的一条小渠一字排开。打开家门,对面就是人家;对面的人家打开门,对面也是人家。显然,时光已经把这个徽州的古村落打磨得只剩脚下这段几分钟就走到头的土地了。不过澄塘依然尚存有让世人感受其辉煌历史的物证,那就是村头的那棵歪脖子老树和村尾那座阴差阳错的“冠冕诸姬”坊。  相似文献   

13.
研究徽州方言。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对徽州当地社会的深刻了解.是不可能有实质性收益的。我是语言的矮子。无力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近日看到二篇帖子,一是《独具特色的黟县方言》,一是《休宁方言中的三音词》,深受启发,凭着一股热情,心血来潮地谈谈徽州方言。  相似文献   

14.
贤相程元凤     
《徽州社会科学》2006,(9):35-35
查道(955—1018)是北宋初年徽州休宁人,其祖上是南唐枢密副使,父亲为宋殿中侍御使。查道从小孝顺,寒冬时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市面上买不到,查道就自己凿冰下水捉鳜鱼来供母亲用。查道入仕后,曾参与修纂千卷大类书《册府元龟》。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会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代的徽州府,以操商界牛耳的徽商和众多的书院①而饮誉全国,这些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曾对徽州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会却长期为人们所忽略。高寿仙先生在《徽州文化》一书中虽有所提及,但只是为了阐明“乡村管理与宗族”的关系,没有作深人的探讨。本文拟根据徽州地方志(府志、县志、乡镇志)并结合其它资料,对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会作一简单介绍,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文会,又称为文社,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具有悠久的历史。《论语·颜渊》中有“君子以文会友”一语,说明早在春秋时…  相似文献   

16.
在黄山市,提起“徽州”,可以说是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少年,几乎是人人皆知。提起“徽州文化”,津津乐道者亦不乏其人。提起“徽学研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能说个子丑寅卯,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17.
说到中国绿茶,不能不提及徽州松萝茶。徽州松萝在中国绿茶史上,至少有四个无与伦比的制高点。一是始创炒制技术,被誉为“炒青鼻祖”;二是具有独特药效,人称“绿色金子”;三是最早的外销茶,曾随哥德堡号演绎出中国茶叶的传奇;四是统领江南名茶,一度为南方绿茶的总称。  相似文献   

18.
耘田农夫:“徽州烧锅三件宝”故事很多哦,希望大家参与说鳖。一壶紫砂:引火三宝:松枝、松针、稻草。  相似文献   

19.
华夏古文明,徽州算一宗。浩瀚徽州文化,地名算一宗。展开古徽州的版图,那星星点点的村落名,无不映射出古老徽州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安徽省休宁县的五城就是一个久破未开的地名谜,更是一个玩味不透、开掘不尽的千年古镇。五城地处县南26公里,处古徽州府通往所属婺源县的驿道上,如今依然为黄山市府屯溪或休宁县城通往江西省婺源县要道上。五城有三件宝,棕绷、米酒、豆腐干,享誉遐迩。五城,好气派的地名,望文生义即为五座城。缘乎此,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镇     
《中文信息》2007,(11):8-8
毕加索曾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因为这种艺术是无不包含美的纵观东方“美”之艺术.集大成者非中国古镇莫属就中国古镇来说.不管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西北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到徽州的菊斗乡里的祠堂.再到山西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乔家大院:无不透射着一种美那么这种美是什么?它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