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少年》2014,(6):20-20
辽宁省第三届全民读书节围绕"弘扬辽宁精神·推动全民阅读"的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本届全民读书节倡议书吧——辽宁省第三届全民读书节倡议书(选摘)开展全民读书节活动,是希望人民群众在读书中领悟"天辽地宁人豪迈,山高海阔民和谐"的豪迈大气、和谐奋进的辽宁精神,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程立海 《社区》2008,(11):59-59
年年读书日,今又读书日。但对每年的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知道的有几,更遑论努力读书了。这决非信口雌黄。每当读书日期间,你若问一问身边的人,对此节日的知晓度,多数人会满睑茫然地说:真的,“世界读书日”,我怎么没听说过?可见,世界性的读书节并未真正达到它应有的初衷而走入人们的视界。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件太奢太侈的事。  相似文献   

3.
爸爸去哪儿     
《新少年》2014,(5):20-21
由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辽宁省第三届全民读书节活动已经启动。新少年杂志社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特开设“辽宁省第三届全民读书节专栏”,我们将携手各位小读者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同行,与名著为伴,打好人生底色,塑造美好心灵。让好书走进你的班级,走进你的家庭吧!和同学一起阅读,和家人共同收获。享受阅读,博览群书,养德励志,孕育智慧。让读书成为时尚,让读书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邓淑华 《社区》2013,(27):43-43
为打追“书香社区,幸福家园”特色,重庆市梁平县梁山街道北池社区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第五届读书节活动。活动以“书香飘社区,和谐一家亲”为主题,举办了“六个一”的主题系列活动:一次书法现场比赛和展示、一次居民文体才艺展演、一次书画生活技艺作品联展、一次“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演讲赛、一次“科普伴我行”知识竞赛、一次科普健康交流讲堂。  相似文献   

5.
陈树棠 《社区》2009,(35):58-58
自小爱读书.才十几岁的小学生,渴借来一本几乎揉烂了的《啼笑因缘》,白天苦读后夜间猫在被窝中打着手电继续看……爱读书自然锻炼了我的文笔,小学毕业时的作文《小冰车》被老师当范文讲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读书之乐     
说到读书,明代学者宋懋澄说:“吾妻经、妾史、以稗奴,然待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古代的读书,那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我现在的读书,你说是猎奇也行,说是增加知识也罢,纯属消遣而已。  相似文献   

7.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8.
申力雯 《社区》2008,(20):14-14
我已不再读书.当然不等于我不再思考。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但我是一个率直的人,在这崇尚包装的时代,我始终觉得包装是一种枷锁:我是一个喜欢轻松的人,一生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 我曾经是个爱读书的人,现在不读书是有理由的。第一个理由:为了降低生命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臧杰 《社区》2014,(10):18-18
2月13日下午,在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的甘东社区召开了“甘东社区第三届读书座谈会”,本刊记者受邀参加了此次读书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漫画     
4月23日既是南京解放纪念日,也是世界读书日。当天上午,纪念南京解放58周年——南京市文化惠民工程百场公益演出启动仪式暨第十二届读书节开幕式,在下关渡江纪念碑广场隆重举行。据了解,今年的读书节为期37天,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宗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相似文献   

11.
害怕读书     
麦家 《社区》2009,(17):17-17
我生来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2008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也许到了2009年又会变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2.
李敖 《今日南国》2013,(10):42-42
我的本领很多,看家的本领是什么呢?看书,看书的巧妙各有不同。英国文学家、思想家、诗人Coleridge说看书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绵型,读书的时候他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全部吸收,然后又几乎原样吐出来;第二种是沙漏型,看了和没看一样,一无所获。只消磨了时间而已;第三种是滤袋型,精华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种是大宝石型,他读书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把这个好处传播出去,使别人也受益。这种读者很稀少。很难得。  相似文献   

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格言,一直伴随我的读书历程。此外,"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的言论,更让我感触颇深,虽时过几年,仍记忆犹新,备感惬意和舒心。那是2009年的"世界读书日",百忙之中的温家宝总理与读者交流心得,讲了这样的一段话:"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很愿意提倡全民读书,希望看到人们乘坐地铁的时候手里能够拿着一  相似文献   

14.
秋夜怕读书     
王跃文 《社区》2010,(8):10-10
秋深之夜,清静微寒,最是读书的好时候。陆游多次写到秋夜读书,“青灯照空廊,重露滴高林。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白发无情浸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易得书中三昧。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古时说的二鼓大致是夜里九点到十一点间。陆游是懂养生之道的,活到了八十五岁。我夜里读书却习惯到更晚,有时兴之所至,击节扼腕.欷欺长叹,不知东方既白。  相似文献   

15.
秋夜怕读书     
王跃文 《社区》2008,(35):15-15
秋深之夜,清静微寒,最是读书的好时候。陆游多次写到秋夜读书,“青灯照空廊,重露滴高林。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自发无情浸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易得书中三昧。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古时说的二鼓大致是夜里9点到11点之间。陆游是懂养生之道的,活到了85岁。我夜里读书却习惯到更晚,有时兴之所至,击节扼腕,唏嘘长叹,不知东方既白。  相似文献   

16.
秋夜怕读书     
王跃文 《社区》2008,(2):9-9
秋深之夜,清静微寒,最是读书的好时候。陆游多次写到秋夜读书,“青灯照空廊,重露滴高林。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白发无情浸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易得书中三昧。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古时说的二鼓大致是夜里九点到十一点间。陆游是懂养生之道的,活到了八十五岁。我夜里读书却习惯到更晚,有时兴之所至,击节扼腕,唏嘘长叹,不知东方既白。  相似文献   

17.
喜欢读书     
兰梦凝痕 《社区》2008,(20):58-58
喜欢读书,由来已久。 如果没有记错,身平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在六岁那年。尚不识字,捧着一本叫《新方世玉》的小人书,也不知道正反,就靠着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自以为是,装模作样的读着。后来被正在睡觉的父亲听见。也许觉得我还算是个可塑造的孩子,于是就开始教我认很多的字,并将我送进了学校。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相似文献   

18.
偷偷读书     
于艾香 《社区》2012,(23):5-5
每个人的读书都与自己的独特经历有关。我读书就有令我自己都不解的特殊情结。我喜欢偷着读书。越是偷着读,我的兴趣越高。何谓偷着读?简言之,背着人读。不让人知道,悄悄地读,装作是没有读书地偷着读。这个偷字.真是涵盖了我读书的全部心态。为什么要偷着读呢?追溯起来.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9.
儿时,老师告诉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我们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吸取知识;大学时代.作为中文系的一名学子,教授告诉我,读书是一个有知识人做学问的基本功.是一个文化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步人工作岗位后。长者告诉我,知识不屈从于财富.也不屈从于权势.拥有知识的人却能让人由衷折服。读书,能使人通晓古今,高瞻远瞩:读书。能使人洞明世事,虚怀若谷。  相似文献   

20.
正提到读书,我想到三个短语: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人民日报》曾公布过一项调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有读过。人均读书量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64.5本;其次是俄罗斯,人均54本;第三是日本,人均36本。而我国只有4.5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