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唯物史观的诘难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它的误读、错解甚至歪曲.在当代.重新阐释和正确理解唯物史观需要借鉴现代科学理论成果.复杂性理论为重新阐释和理解唯物史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空间和方式.从整体论出发,在自然一人一社会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中阐明社会历史的实践生成性和物质生产活动的决定性作用是唯物史观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以复杂性思维方式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辩证决定论,不仅有助于有力回应经济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责难,也有助于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这一范畴的含义局限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原则”方面,过于狭隘。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上人道主义批判继承的产物,理应包含后者所涉及的基本方面。但作为一种崭新形态的人道主义,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关于人性、人的价值、人道的伦理原则和人的解放等方面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积极的人道主义。它的诞生,是人道主义理论的一次革命,使人道主义由抽象变为现实,从空想变成科学,为伟大的人类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3.
高扬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11,27(2):39-43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源流,在当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又具有了新的理论起点与涵义。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主体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同时又是其在当代我国改革实践中的发展与创新。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实践价值指向便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伦理意蕴的观照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4.
日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以社会批判为主,在方法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立场,同时关注日本现实道德问题。与经济学和历史领域的问题意识不同,日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着力于将批判性和建构性相统一,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和日本共产党的理论学说,但确实在公民权、人道主义、发达国家性质等问题上对其给予了指导。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更多集中到学院派的学者及其理论研究之中。本文着重考察日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总体形态。  相似文献   

5.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概念虽然产生于近代,但是其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近代人道主义利用形而上学方法构建了抽象的人性,忽视了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实践智慧",丧失了人的自我确证维度,使人道主义局限在了理论层面。从对近代人道主义的理解出发,马克思主义内部也产生了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马克思本人既批判近代人道主义,即"理论人道主义",同时也承认自己的理论是一种"实践人道主义",两者的本质差别,就在于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自康德开始,德国古典哲学回归到了古希腊的传统,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实践作为历史的中介与人自我确证的方式,张扬了人道主义的实践内涵。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其理论与旧哲学的本质不同,也就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 一、人民创造历史是邓小平群众观的基 础和出发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了毛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意识形态等同于观念上层建筑,这种"等同论"实际上是一个哲学误区,而"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哲学根基正在于此.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社会两个序列的要义,是破解"等同论"之误的关键."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首倡者只要循着社会两个序列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审美社会意识形式"来界说文学的本质,定会以其深邃的文学素养和丰厚的理论资源发挥更加出色、耀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领军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大平 《求是学刊》2004,31(1):20-26
作为一种左派话语,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民主政治规划实际上是通过阿尔都塞和拉康等人的"反本质主义"逻辑把客观的"社会"存在改写成一种主观的话语空间而形成的价值立场,在其中政治的对抗性基础变成一种与社会条件无涉的个体对抗,政治本身变成一种霸权斗争(即话语争夺的斗争).正是这一原因,这种政治规划彻底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分、阶级斗争等核心理论.文章从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直接背景及其理论逻辑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语言学转向,指出它是西方左派摆脱自身危机的一种伦理突围.  相似文献   

10.
陈燕霞 《社科纵横》2013,(1):198-200,229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了"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 西方一些新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曲解为"实践一元论",说什么马克思把实践范畴提升到"本体"的高度,从而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由于确立了自然本体的地位,从而倒退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此, "新马克思主义"者提出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人道主义者,恩格斯是自然论者.他们把恩格斯歪曲为只见物不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3):37-4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但它自创立以来,就受到不少非议和诘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其中"决定"一词的理解出现了歧义和误解。唯物史观中的"决定"不能笼统地理解为一种涵义,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唯物史观的不同范畴中,有时可理解为"必然"或"一定";有时要理解为"主要的必要条件";"经济因素决定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则要理解为"终极原因和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当今西方诸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对该学派几个显著特点的分析与对几位有代表性史学家作品和观点的考察,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既坚持了唯物史观,又反对机械唯物论所导致的历史分析中的简单化、模式化倾向;他们强调经济和政治文化的相互作用,又反对非决定论或多元决定论;他们强调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又不唯阶级斗争决定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这些成果将对我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11):18-21
奥雷里奥·佩西是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也是未来主义思潮中生态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入手,以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球化等思想为主线构建了新人道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全球性环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思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社会发展的重大基本趋势。它对我国在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丹娜 《探求》2004,2(1):11-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强调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它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使我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科学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群众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阶段的最高发展恩格斯在逝世前5年中,与工人运动的活动家,社会主义者及青年们频频通信.书信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可见,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非常重视.在这些书信中,恩格斯一方面更加准确地重新说明和评价了自己的某些观点,另一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重要原理也作了新的发挥.大大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唯物史观创立半个世纪以来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精心研究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实斗争发展的需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以后,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歪曲和攻击,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把唯物史观歪曲成“经济史观”“经济唯物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之流)也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决定论”,否定上层建筑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也把唯物史观简单化、庸俗化,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变成简单的公式,并自称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恩格斯正是在同这些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推进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理论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理论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 ,与 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 ,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 ,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 ,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与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人文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的人道主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的英文词源是humanism和humanitarianism。从英文词源可以区分为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笼统地反对人文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人道主义,也曾经给予肯定。但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不相容的。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阶级论,而人性论与阶级论是根本对立的和完全不相容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性论做过彻底的、全面的批判,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初创时期。同时,对人文的人道主义中那些非人性论的内容则是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肯定。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最终就要研究和解决阶级论和人性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道主义主要是一种人生观、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对哲学世界观有影响,但还不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