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省江油市做了有益的体制机制探索,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本文通过观察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思考实践价值,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3.
4.
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广州市,这为广州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背景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愿比较强烈,但仍有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未参与过社会治理。主要是因为参与途径匮乏、社会组织建设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因此,广州市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和社区的作用,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治理参与氛围,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治理经历了3次理论与实践的跃迁,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制度优势。通过历史文献分析与政策体系研究,本文总结了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发展进程和阶段特征,探讨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思想内涵、理论演进和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在党的政治领导和政府职能优化过程中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主协商共治、坚持法治德治结合、坚持治理重心下移,坚持科技赋能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的主要特征与基本经验。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将在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数字化变革上持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6.
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理论,它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使人们开始质疑政府作为单一权力中心治理社会的有效性。自19世纪中叶非营利组织产生以来,在全球掀起了广泛发展的浪潮,也让人们开始关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尤其是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本文拟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研究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基层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价值立场,就要坚持人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实践,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实现治理成果人民群众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增进人民的"快乐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11.
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党巩固农村政权的根本要求。巫溪县地处贫困山区。地大面广,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水平的任务尤其繁重。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干部对全县农村社会治理的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提高山区农村社会治理效率和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广大基层干部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社会深刻变化中遭遇社会治理困境,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具有政府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利于弥补国家政权组织治理资源不足的情况,有利于迅速、灵活回应社会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理性化、专业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源头治理等。同时社会组织的外生性使其在社会治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恰当定位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监管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社会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B地区S县A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农村社会治理理论,通过实例分析,深入探讨B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构建更加有效的B地区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乡镇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单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乡镇社区治理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我们应充分认识和正确面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的乡镇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提高乡镇社区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中国治理改革开端的公司治理改革,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与之相比,社会组织的治理改革起步较晚,仍呈现高度"行政依附性"等行政型治理特征,难以适应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改革的深化和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的社会治理变革的双重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由行政型向社会型的治理转型。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治理是建设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时代,在政府直控型社会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的职能分别被行政性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激发社会活力、弥补市场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分析文献发现,学术界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围绕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并且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新时代社会组织研究尚浅、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定量实证分析、与新时代紧密结合、构建完善的效果评价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新时代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 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决策信息》2014,(46):4-7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双向运动的视角研究政府治理,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协调。社会双向运动中出现的社会转型危机是每个国家转轨必然经历的阶段,而不是所谓的"崩溃论",政府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危机的必然选择。社会双向运动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