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宁 《科学咨询》2023,(2):153-155
加强高校党内监督是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优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政治生态建设的要求。目前,高校党内监督存在监督主体单一、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人员不够专业、协同监督机制不够顺畅、监督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完善多元监督体系,提高党内监督的主动意识,增强监督人员的本领,强化党委和纪委的责任落实,进一步提升党内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俊 《办公室业务》2023,(21):186-189
内部审计与纪检部门同为高校内部监督的子系统,在监督对象、工作职能及目标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随着高校经济和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随之而来的责任、风险和腐败也越来越多,这就对高校自我监督体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协同理论,从内部发展和国家政策层面分析两者协同的可行性,通过高校间调研、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协同的现状,并从体制、机制、人才、技术等探讨两者高效协同的对策,旨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体两翼多元”纪检监督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纪检监督体系。通过"一体推进构建责任体系""两翼并进挖掘监督活力""多元优化构建立体化监督机制""协同联动构建长效机制"的"一体两翼多元"纪检监督体系的打造,充分实现纪检监督对高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株洲烟草探索构建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安全为中心的增值型内审组织,围绕企业风险做项目、基于价值链视角运用审计成果,全面跟踪工程审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预警器、服务器、监控器、稳定器等四大功能发挥,推进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贯通,形成大监督局面,以万全姿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动教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前国内高校正在进行的新探索。本文总结了高校教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不足,提炼了发达国家与地区成功的经验与启示,以供国内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6.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企业牵头、高校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存在弊端。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产学研三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用仿真分析研究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高校受彼此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不同;政府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和高校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对惩罚力度和收益分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
<正>一份助力企业永续发展的"学习指南"一张辅助企业家成就卓越的"云地图"一位"双创"导师灵商贯通中西之旅融创力是人类想象力、探索力、创新力、协同力、和谐力、幸福力等集成的推动持续发展的和合贯通动力,也是系统创新、价值创新、生态创新、人本创新等灵商智慧进发而形成的有机融合。《融创论》研究的核心就是融创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二者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为切入点,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机制框架,即主要通过形成区域创新环境、推动技术革新与进步、优化人才培养方式、配置各类创新资源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高校纪委在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继承与发展、当前与长远之间关系基础上开展“嵌入式”监督,有助于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扭转“三转”不到位的问题,并推动高校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健全完善长效监督体系和源头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在2011年被提出后,全国各地政府、企业、高校纷纷构建协同创新联盟体系,各创新主体之间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到2013年,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已占全社会总支出达76%以上,146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了5000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14个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已卓有成效。但是,与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平均每年12%增速的相比,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壮大还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分析了国家历年来科技投入、相关政策及承担主体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技成果及人员评价机制、改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支持企业创新机制三方面就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气企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纪检部门的日常监督非常必要。文章针对油气企业日常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1个贯通4个并行”的日常监督工作机制,即将政治监督贯通于油气企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各项具体工作中,紧盯关键少数,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抓早抓小,将日常监督的重要事项请示报告机制、重要情况通报和反馈机制、信息沟通和成果共享机制、问题整改督办工作机制等机制同频共振,并行推进,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是高校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大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2016年,成都市与相关高校启动首批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共建,并计划到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分三个层级推动建设,以此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环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部分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已经成为成都最有吸引力的创新资源聚集地和创业载体。本文首先对成都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协同研究云建设与应用,各类大型专业软件实现了集中部署,传统简单的浮动许可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全面管控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石油行业勘探开发大型专业软件集中管控技术的研究与探索,部署协同研究云石油软件管控工具,实现了对大港油田协同研究云大型专业软件的监控管理与高效利用,提高了软件利用率,推动了协同研究云管控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高校的发展,关乎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传承。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文章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构建校园文化长效服务运行机制和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等途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质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校招生考试流程进行了梳理,从过程管理角度对当前高校招生考试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借鉴相关高校的招生考试风险预防举措,提出了从规范机制、加强宣教和强化监督三个层面搭建高校招生考试的廉政风险管理防控体系,成果有助于推动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过程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省市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4,(11):21-21
正▲3月19日,山西省检察院检务督察局挂牌,标志着全国检察机关首个检务督察局正式运行。其主要职责包括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检察工作重大部署进行督察,对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进行督察,对检察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等五项职责。b▲今年,成都市将出台《深化科技改革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还将设立市校(院)地协同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成果处置权、收益分配权改革,激励高校科技成果在蓉转化,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在蓉创新创业和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17.
要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首先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本文对影响高校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统一思想、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深入研究,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提升高校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促进高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椐.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国家每年都会向高校拨付大量的科研经费,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监督不到位,科研经费滥用、虚报以及贪腐问题也屡禁不止,不仅造成经费浪费,而且不利于科研项目顺利完成。为了促进高校科研产出效果和科研能力的提升,近些年国家通过“放管服”政策的实施,简政放权,将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权下放给高校,同时也使得科研负责人对科研经费具有更大的支配权。由此可见,在“放管服”背景下,科研审计工作重要性愈发突出。本文首先通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阐述,指出构建科研审计新模式的必要性;其次结合“放管服”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的新要求和目标,分析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提出科研经费审计优化建议,构建高校科研审计新模式,为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供理论指导,推动高校科研工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高校权力运行、提升治理水平,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已迫在眉睫。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在权威性、队伍建设、信息化水平、结果运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高校可以基于协同理论视角,从加强审计认知协同、强化人力资源整合、加强信息技术协同、推重审计整改协同等方面探究高校内部审计提质增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高校作为协同创新主体为视角,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