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我国甘肃武威西郊林场先后发现多座西夏砖室墓,并有明确的记载,而出土的文物、随葬品也为研究西夏墓葬文化提供了详细而真实的参考资料,并且通过墓葬的重见天日,更是印证了西夏文化融合的的论断,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感受千年前的西夏王朝独有的文化内涵。在此,本文就详细探讨和研究了西夏的各种葬俗、西夏墓葬的形制、规格以及所反映出的葬俗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树木年轮的定年结果为依据,将近年来都兰热水、德令哈等地所发现和发掘的一批墓葬分为吐谷浑时期和吐蕃时期.根据墓葬形制的渊源关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墓葬的族属进行了分析,认为封土堆中有无梯形石砌边框是区分海西地区吐蕃时期外来吐蕃人与被征服的吐谷浑人墓葬的重要标志.由此推断都兰热水墓主人的主体应属于外来吐蕃人,而德令哈一带吐蕃时期的墓主人主体属于被征服后的吐谷浑人.  相似文献   

3.
高雷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115-116
近年来,随着我国辽代考古挖掘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史学界加强了对于辽代墓葬、石刻碑文墓志等文物的关注,并由此进一步窥探辽代不同时期的契丹文化,从而丰富我国史学界关于辽代民俗、社会以及民族融合等史料内容.本文基于此,着重论述辽代墓葬发展的三大时期,并就各时期墓葬所反映的契丹文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辽代考古挖掘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史学界加强了对于辽代墓葬、石刻碑文墓志等文物的关注,并由此进一步窥探辽代不同时期的契丹文化,从而丰富我国史学界关于辽代民俗、社会以及民族融合等史料内容。本文基于此,着重论述辽代墓葬发展的三大时期,并就各时期墓葬所反映的契丹文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王翩 《回族研究》2023,(2):41-47
清代新疆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是中央政府治疆理念在地方的映射。清代库车城市建设与管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与边疆性,其基本格局奠基于乾隆时期,道光时期开展修复与重建。在城市营建上,军事设施建设先于民事设施,城墙建设早于城内建筑,内部设施多改用旧有设施。库车在城市管理上从汉回隔离逐渐走向民族融合,城市空间历经物理空间上的民族分居到多民族杂居,城市管理从注重军事驻防到强调民事管理,是清政府、伯克、维吾尔族民众与内地移民多方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在西藏博物馆“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厅中,陈列着一件带有“王侯”两个汉字纹饰的织锦。这件汉字织锦是偶然被发现的。2005年,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故如甲木寺僧人在门前的一座墓葬洞穴里收集到一些木棺碎片、丝织品、铜器等珍贵文物。2012年,相关部门又对这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在邻近地区发现3座古墓,合称为“故如甲木墓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碳14年代测定,该墓地的年代为公元2-3世纪,即我国古代的汉晋时期。  相似文献   

7.
水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是古代先人的精神寄托,水纹作为陶瓷器物中的一类装饰纹样,在许多器物上与龙、兽一同出现,以表达吉祥的寓意.列举陶瓷发展中不同时期的水纹装饰器物,对纹样进行梳理工作,试图深入分析宣德款青花瓷器中的波涛纹代表器物,探讨在宣德时期由于朱瞻基皇帝对于艺术的喜爱和推动,使得宣德时期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历史背景、政治决策,都对陶瓷的装饰产生了影响.通过这篇论文对水纹这一类装饰纹样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和梳理,重点分析宣德时期陶瓷器物上的水纹装饰、图形的构成、材料的使用、绘制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发现的主要考古文化类型 ,卡约文化的墓葬遍布全省各地 ,本文就乐都柳湾、大通上孙家寨和循化阿哈特拉的墓葬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卡约文化墓葬的类型、特点及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平安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上的重要驿站,是我省首次发现画像砖的地方,其所雕图案内容淳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精品。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模印、雕刻(或彩绘)图像的建筑用砖,古代主要用于装饰宫殿或墓壁。画像内容主要以表现现实生活、神话故事和风俗习惯等,题材非常广泛。画像砖大量用于墓壁装饰,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是在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风气下,将壁画以画像砖的形式施于墓葬装饰的一种表现。平安汉代画像砖于1982年在窑房村被人称作凤凰山的地方修建革命公墓时发掘出土,砖长20厘米、宽17厘米…  相似文献   

10.
在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时期即10-14世纪,墓葬壁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形式的出现与儒学在半岛的深入传播相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中国学界的足够重视与深入研究。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通过对"岁寒三友"图像的形成与源流进行考察,认为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将"岁寒三友"这一绘画题材带入半岛,并随着高丽士人阶层的壮大通过文人画的方式进一步被阐释。这一图像也作为儒学士人不畏困难、坚毅气节的象征,成为高丽时期墓葬壁画的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郊 ,前不久又发现一座西夏时期的墓葬和墓亭遗址。该遗址位于距银川市城区 30余公里原西夏陵保护范围之外。墓中清理出 1 0个长约 2 5厘米的彩绘木俑 ,其中 7个完整无缺 ,文官俑 2个 ,武官俑 8个。此外 ,还有木鸡、鸽、牛等。这些木雕工艺品的出土 ,在西夏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据分析 ,此墓主可能是先火葬后土葬的 ,这正与文献记载的当时葬俗相吻合。在墓旁的碑亭遗址中 ,考古人员发现残碑 1 40余块 ,碑文均为汉字 ,最大的残碑有 4个字 ,其中一块上有“张陟撰文”字样。据初步勘查 ,这座墓葬附近还有一些古墓和其他遗迹…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在海南岛、广州、泉州、福州、杭州、扬州、北京、宁城等地发现了大量元代中国穆斯林墓葬石刻。通过发现地点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元代中国东部地区的穆斯林主要是迁入中国的穆斯林侨民,故较多地保留了原有的伊斯兰文化特点;数量颇为可观的元代穆斯林墓葬石刻的主要价值,在于更清晰地说明了元代中国穆斯林的汉化程度并不深。  相似文献   

13.
郑柳婷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161-164+172
装饰艺术视角下隋唐飞天造像的美学分析,通过对隋唐时期飞天造像的装饰艺术组分的分析,梳理飞天造像的装饰艺术的美学展现。从现存飞天造像的分布出发,装饰艺术对“飞天”这一佛教造像含义、职能给予创造性的解答,通过飞天造像造型、布局、色彩、内在神韵的表达,解释飞天造像与隋唐装饰艺术美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揭示隋唐时期敦煌飞天造像的装饰艺术美学上历久弥新的本源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战国至汉初,广西为百越属中的瓯骆族群之聚居地。迄今,广西一地发掘的大量越人墓葬,当为瓯骆人的葬制。到目前为此,按资料业已公布者计,广西考古工作者已经发掘了114座战国越人墓,1座秦代越人墓,22座汉初越人墓,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资料。这些墓葬及其随葬品,既使我们看到了战国、秦和汉初三个时期广西越族的物质文明,也使我们知晓本地区当时越人墓葬发展与演变的大体情况。本文欲就后一个问题说说个人的粗浅看法,借以求得知者的赐教。一、墓葬形制原生态的人类,人死了不是充作果腹之物便是委之沟壑。自从古人萌生发展了灵魂  相似文献   

15.
壮族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宋代(公元960~1126年)。这个时期正是南下的汉族人与越南人在壮族中心地带接连发生冲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不少壮族人曾奋起抵抗外国人的统治,争取持续自主。壮族祖先至少在新石器早期已经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很早就移居被中原文化推进的南方。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风格(墓中尸体均呈屈蹲状,与越南墓葬特点吻合)亦表明壮族源于南方,并与越南的“霍宾人”(公元前9000~5600年)和“巴逊人”(公元前8300~5900年)的文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在目前的中越政治气候中,这种可能性会给中国学者带来某些难题,也难于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杨锋 《中国民族》2023,(4):106-107
<正>发现于2009年7月的曲踏墓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城西郊象泉河南岸,可分为三个区,呈“品”字形分布。当时,筑路工人的推土机挖掘出2座深埋的洞室墓,清理时发现内置方形的箱式木棺、金面具及众多随葬品。2012年,在附近又发现了一座墓葬。2012-2018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曲塔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共发掘清理墓葬20余座,取得了重要发现。曲踏墓地的墓葬形制主要为竖穴洞室墓和方形石室墓,另有1处疑似瓮棺葬。大型洞室墓排列有序,方向一致,多墓室与单墓室并存。  相似文献   

17.
列山墓葬群是20世纪80年代西藏考古工作的一大发现,是西藏规模宏大的墓葬群之一。由于文献失载,又无口碑历史,关于列山墓葬及其所在地的相关历史背景、墓地性质、墓主身份,等等,学术界一直未有研究文字涉及。文章从研究墓葬所在地区的古历史地名、历史事件着手,从多方位进行相互参照研究,提出了列山墓葬是钦(■)氏的氏族或家族墓葬地的观点,揭示了列山墓葬背后所隐藏的千年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8.
武鸣先秦墓葬反映的骆越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鸣先秦墓葬反映的骆越宗教意识郑超雄(广西博物馆)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武鸣县马头乡元龙坡发现并发掘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350座;同时还在相邻的安等秧发掘了86座战国时期墓葬;在马头乡南部约5公里远的陆斡镇覃内村岜马山还清理了一处商代岩洞葬;198...  相似文献   

19.
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关于吐蕃时期吐蕃人的绘画资料,存世较少,除了敦煌石窟中吐蕃人的绘画资料外,尚有断代在9世纪前后的吐蕃风格的绢画,以及遗留在中亚和青藏地区的部分岩刻画.有鉴于此,青海都兰以及海西吐蕃墓葬中的棺板画即是吐蕃时期珍贵的绘画资料.本文利用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对青海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的内容和题材进行了详细考证.证明这一时期的吐蕃绘画风格深受中原地区和中亚、西亚地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整个藏族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骆越青铜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骆越是战国秦汉时期活跃在我国岭南的一支越人。关于骆越的青铜文化,过去由于发现的考古学资料较少,文献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人们往往只知道有铜鼓一事,至于骆越是否经过青铜时代,是否产生过自己的青铜文化,其面貌和内涵怎样,却鲜为人知。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埋藏在地下的大批墓葬和青铜器相继发现,再现了骆越青铜文化的面貌和发展盛况,为我们了解骆越青铜文化的产生、内涵以及其与周围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解放以来的考古发现,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