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限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攀升,虽然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较深,深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趋势在不断上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右偏V"型发展趋势,国际分工地位表现出向上游攀升的特征,但分工地位仍相对较低,制造业行业间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效应,盲目地深入全球分工体系不利于制造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分工地位来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制造业整体升级。中国制造业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节点转移的过程中,需转变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的思路,构建以技术进步主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制造业价值生态体系,在多个价值环节与全球伙伴进行水平合作,增加中国国内间接附加值率,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4):88-97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位置指数"和"GVC参与度指数"从增加值贸易角度测算比较了1995-2011年期间,中韩两国出口贸易整体和不同技术层次的制造业行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参与程度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结果显示,中国已较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虽然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国内间接增加值出口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其贡献度逐年增加,并且具有一定的攀升趋势;而韩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对上游位置,但在部分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且具有一定的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3.
顾晓燕  陶静 《江海学刊》2023,(3):96-101
知识产权贸易作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表征之一,不仅对推动国内和国际循环水平的“双提升”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知识产权贸易不仅可以通过推动诸如专利、技术和品牌等高端要素跨国流动而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且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新格局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而产生间接作用。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期,并且发现,知识产权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的促进效应,在RCEP国家和非RCEP国家都能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必须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完善政策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协调,全面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RCEP正式生效,贸易便利化成为核心议题,也为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新的平台和契机。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RCEP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选取2011-2020年的样本数据,拓展引力模型检验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RCEP整体上贸易便利化平均值为0.637,处于一般便利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新加坡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菲律宾的最低;中国及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的系数在进口和出口两个模型中均显著为正,且一方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都更有利于促进其出口;中国及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四个一级指标的系数在进口和出口两个模型中均显著为正,但两个模型中的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未来RCEP各成员国应以自身贸易便利化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国内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各项指标,通过改善政府及规制环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关与边境管理效率、促进金融与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各成员国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孔琳  杨全文 《理论界》2010,(3):41-42
本文在中国制造业越来越深刻、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对价值链分工体系及我国贸易竞争力的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制造业厂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并基于此分析了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出口导向型组装加工、非密集非核心技术零部件供给分包这一分工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快。面对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和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在战略选择上面临着如何加入全球价值链和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两方面的问题。中国企业应该在综合考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前提下,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竞争战略,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分工中移向新的、更有利可图的价值链,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绩效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联度不断提高,服务要素投入对制造业的影响愈发显著。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检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已经跨越“服务化陷阱”,继续增强投入服务化将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投入服务化的价值链驱动存在明显的双重效应,即国内来源投入服务化的增强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国外来源投入服务化增强则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有明显抑制效应。这种双重效应表明,只有推进价值链全球治理体系从发达国家单一主导结构向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多边治理体系转变,才能积极化解全球价值链风险,实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将中国制造业国内价值链整体嵌入RCEP区域分工,有利于突破中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现实困境。以投入服务化促进制造业发展,必须实现投入服务化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科学转换。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分工突破了传统分工中的国家边界,进一步凸显出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培育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一国或地区参入全球竞争,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然选择。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是我国打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格局,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重要途径。我国要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主动实施国际化战略,发展自主型价值网络,由被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向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并逐步占据价值链关键环节转变,在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同时,提高对全球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各地区加速蔓延,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日益提升,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第二,湖北省的出口增加值更依赖于省内,疫情对湖北省内经济具有一定的冲击;随着中国疫情全面可控,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正逐渐减弱,然而疫情在全球的大规模蔓延,短期内会从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端对全球价值链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三,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是继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在全球经济增长变缓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中国应以数字经济为发展契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企业自主创新,扩大内需,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体系,创造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使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体系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东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分工体系正发生着以下演变: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正逐步脱离珠三角的分工体系而向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转移,整个制造业正在向中游和下游环节集中和靠拢;而中、下游环节又朝着纵深方向不断精细化,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产业分解与扩散,从而衍生出更多的专业化部门。珠三角制造业分工体系的演进过程中,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直接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分工体系向纵深方向演进,而后者的不断深化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珠三角的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全球价值链细化和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化是国际贸易进入21世纪后呈现出的两大重要特征。全球价值链概念经历了“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演进,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引起全球经济结构重塑,改变了国家间的竞争格局。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化有效促进了各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加强了区域内全球价值链联系,加快了全球价值链重构进程。为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机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领域的话语权,应关注中国已签署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对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以推进RCEP实施为契机,加快RCEP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灵活配置,奠定亚太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北美、欧盟三足鼎立的地位,在推动全球价值链深刻变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支柱.发达国家目前仍是全球服务贸易的主导者,掌握着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处于高端地位,发展中国家停留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甚至有些国家的国际分工地位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可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价值链环节和分工地位必定会提升.文章梳理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提升关系的相关文献,为发展中国家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十国于2012年发起,其成员国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20年11月15日,经过8年的谈判,中国正式签署了RCEP,并于2022年1月1日生效.RCEP生效后,经批准的成员之间超过90%的货物贸易最终将实现零关税,这是中国签署的首个具有政府采购承诺责任义务的区域性贸易协定.RCEP的签订对于中国加快制度性开放、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RCEP共分20个章节,14000多页庞大的文字和附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营商环境四个方面.解读RCEP中的服务条款可以发现,与之前的国际协定和规则相比,RCEP的服务条款在金融服务、电信服务、专业服务等方面有突破之处.服务贸易的核心任务可以以正面清单、负面清单以及全面清单等方式体现,服务贸易重点关注的领域可从国别、行业和产品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并体现出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未来产品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RCEP的制定与实施为全球经贸治理提供了崭新的方案。在RCEP背景下,通过爬梳对比国际数字贸易规则不难发现,当前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治理还面临以跨境数据流动为代表的数据治理规则存在分歧、数字贸易税收政策制定和协调机制尚不成熟、数字贸易非歧视待遇与数据本地化规则参差不齐等现实挑战。作为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应发挥大国担当,向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面对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差序化趋势,未来中国应坚守RCEP提倡的包容合作理念,在国内层面利用国内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优势,分层级推进与高标准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对接工作;在国际层面参加数字贸易规则相关的国际谈判,并与其他参与方保持良好沟通,致力于寻求缩小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分歧的有效途径,推进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共识达成,助力全球数字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国的贸易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复苏,还将通过效应外溢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繁荣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文章以大型自贸区RCEP的15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5个时间截面,先后运用物理耦合、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及方法,剖析了大型自贸区内贸易与旅游耦合效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RCEP区域贸易与旅游的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且趋于分化,但贸易与旅游耦合效应的空间网络形态呈现弱关系、高互惠的特征;在贸易与旅游耦合效应网络中,RCEP成员国始终保持着“少数核心带动多数边缘”的核心-边缘网络分布结构和“强弱”角色搭配的合作形式;个体国家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对等和角色对等,中国一直发挥着核心国家的涓滴扩散作用。为实现RCEP成员国贸易与旅游高质量协调发展,建议各国合理利用贸易与旅游耦合发展的溢出效应,根据自身的网络位置有的放矢地发展,注意选择合适的伙伴国以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以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数字贸易发展更加开放包容和鼓励支持。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依托本省外贸特点与产业特征所体现出的生产要素基础,同时借助RCEP签署生效所带来的数字化、数据流动自由化、数字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区域枢纽性质的发展新机遇,可迎来数字贸易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福建省应珍惜百年一遇的国内外大势,着力探索数字贸易新模式、引导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监管与治理体系,以实现数字贸易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加之制度环境、数字基础水平以及经济利益诉求的不同,造成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数字监管政策非协调性不断增强。基于“共轭环流”分工理论,利用中国与49个贸易伙伴国2014—2019年的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监管异质性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可以发现:数字监管异质性会抑制中国在“共轭环流”分工格局下枢纽地位的提升。在发达国家价值环流中,数字监管异质性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摆脱长期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国际分工现状,实现价值链升级;而在发展中国家价值环流中,数字监管异质性则会削弱中国对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控制力,不利于中国引领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通过与贸易伙伴国签订数字合作协议,能有效地缓解数字监管异质性对中国枢纽地位产生的逆向冲击,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核心地位,提高中国在全球数字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王赞新 《晋阳学刊》2022,(1):102-111
知识分工,是指知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和组织间走向分化、分解与重新整合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组织变革和价值链重塑。价值链知识分工使知识成为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核心资源,从而使企业合作从能力依赖走向知识依赖,全球价值链形态也从线性形态走向网络形态。在这种趋势下,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技术、价值创造、创新空间都朝平权化方向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要抓住知识分工深入发展的契机,通过加工制造企业"垂直升级"、建设国家价值链、形成多层次区域性国际价值链等途径,积极融入全球知识分工,推动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RCEP的签订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1999-2018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数据,通过分析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贸易品种结构以及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对RCEP国家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呈现逐年增长之势,中国与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双方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两个因素对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对14个伙伴国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潜力较大,未来经贸合作空间广阔.为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国应加快做好RCEP生效实施有关工作,完善与RCEP实施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对RCEP中与农业相关的内容培训,同时探索农业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深化与RCEP伙伴国进行农产品贸易的同时,针对各国的资源禀赋特点,有选择地与伙伴国开展农产品贸易.  相似文献   

20.
借助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并进行产业升级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国际代工方式,中国制造业嵌入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中,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赶超和价值链攀升过程进行严密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被"锁定"在微利化的加工、组装环节,利益分配、市场培育和企业发展均受到严重损害,迫切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的数量扩张向集约型的质量增长转变,实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