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创新大调解工作理念、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形成有效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机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根据社会管理创新总体要求,以全面加强大调解效能建设为着力点,依托大调解综合平台,在相关区域与行业不断探索建立专门调解组织、专业调处机制及专职调解队伍,有效构筑起"一综多专"的大调解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20-20
近年来,山东东平县探索建立了“大调解+司法确认”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部门职能单一、各自为战的问题,形成了调处化解矛盾的整体合力,实现了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被动调解向主动调解、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的根本转变。目前这一制度已写入最高法相关法律条文之中。  相似文献   

4.
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大重建工作同样包括司法为民、构建大调解机制的法治建设,笔者以大调解机制中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中的法院调解相互间的衔接为视角,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20-21
近年来,山东东平县探索建立了"大调解+司法确认"的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部门职能单一、各自为战的问题,形成了调处化解矛盾的整体合力,实现了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被动调解向主动调解、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的根本转变。目前这一制度已写入最高法相关法律条文之中。  相似文献   

6.
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并存相随且日益凸显。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各调解方式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配合、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为此,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就成了实践中及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21-21
太原市近年来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协调联动的职能优势,使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处、仲裁调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2011年,太原市刑事总警情、民商事案件、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近年来,为维护四川的社会和谐与稳定,结合四川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四川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统一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大调解”保和谐、促稳定,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34):F0004-F0004
开拓创新,深化发展,构筑大调解“一综多专”新格局立足“整合资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特征,健全完善大调解个专业调处中心。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复杂化和极端化的内部社会冲突,中国选择了不同于法律吸纳和刚性压制的方式,而是通过柔性的调解机制来主动疏导社会矛盾。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置领域中展现出其创新性和有效性。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家推动的大调解模式,通过工会内部的上下联动、法律援助促成和解、劳动仲裁加强庭外调解以及法院鼓励诉前联调等调解机制创新与整合,显著地提升了国家对劳动争议的调解能力。大调解的模式创新与有效运作反映出中国国家面对内部冲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制度弹性。中国的调解机制也正在成为比较治理研究谱系的一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岳经纶、庄文嘉发文表示,近些年来,为摆脱劳动争议日益增多而处理渠道多于单一的困境,中国劳动争议的处置逐渐转向多元主体密切合作的大调解体系。居高不下的调解率反映出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而不是衰退。在理论上,从国家调解能力建  相似文献   

12.
修订之后的《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写入法律。在倡导"大调解"的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调解案件不能按时履行而进入到执行程序,此类案件的执行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对此类案件的执行监督使检察机关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仅就目前民事调解案件存在的执行监督问题进行比较浅显的探析,借以能够解决民事调解案件的执行监督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决策》2012,(1)
一年来,基层化解社会矛盾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各地不断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逐渐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同时,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既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大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不久前,张家港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多种形式,就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以下简称“大调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之一,合肥市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行政调解工作,并于2012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但从全市整体推进和实施状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加强和深入推进合肥市行政调解工作应当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快行政调解工作地方立法;加大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行政调解制度的认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基层行政调解组织的作用;加强行政调解队伍建设;将消费者协会等行业组织纳入到行政调解体系中来,充分发挥其调解职能。  相似文献   

16.
张宇 《决策探索》2007,(16):103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鹤壁市山城区民一庭充分认识到调解工作在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性,走出了一条"调解多,上诉少、申诉少,社会公信高"的审判之路.该庭庭长梁现学殚精竭虑,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从体制上大胆改革,设立了调解组、判决组,配备专职调解人员,建立调解前置制度,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调解人员有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钢 《经营与管理》2012,(11):146-149
在民事商事调解过程中,当事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具有主导特性,当事人的情绪会对调解进程产生明显的阻碍或推进作用。如果在调解中发生的情况使当事人失去了继续调解的主观意愿或产生抵触情绪,调解程序将很难继续下去。调解员应允许当事人对自身情绪进行适当宣泄,以避免当事人产生负面情绪给调解造成阻碍。调解员对当事人的情绪进行管理和疏导,是调解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翟棣 《经营管理者》2013,(25):240-240
近年来,由于民事纠纷呈井喷态势爆发,调解的快捷简便性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调解是当事人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共识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有效的结案方式,既能简化诉讼程序,减少诉讼成本,又能化解矛盾,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具有"案结事了、彻底解决纠纷"的特点,调解已经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在基层法院,大量的民事诉讼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有的法院甚至以调解结案率作为硬性指标来考核法官的工作能力。民事调解被大规模地采用,因此加以科学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李柏妍 《经营管理者》2011,(7X):272-272
民事调解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解纷机制,土生土长于中国,长期以来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华文化中自古就有"和合"思想的道德伦理底蕴,一旦有民间纠纷,多半会先选择"私了"。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调解,有其存在的制度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实行"调审合一"的诉讼模式,出现了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参与调解的审判人员滥用职权现象严重,强迫调解甚至违法调解多发等等。与此对应的是,作为国家监督机关的检查院并没有相匹配的关于民事调解监督的制度,使民事调解在运行中问题重重。  相似文献   

20.
实施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衔接,是优化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功能的体现,也是提高新形势下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矛盾纠纷能力的重要举措。笔者就实践中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的衔接,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一、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