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安族的婚礼是别具一格的。婚礼从迎娶开始,男家由新郎和相好的朋友组成迎亲马队,到女家娶亲。新娘和女方送亲的,也要骑马。回家的路上,要进行赛马,既表达大家欢乐愉快的心情,也测验小伙子骑马的本领。到家后,要举行祝福仪式。  相似文献   

2.
《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论》发表至今已三十年,当时就轰动史坛的这一宏大假说,而今将渐成为定论。这里让我们追溯一下它的由来和发展。何谓“骑马民族”?佐佐克明(以下简称佐佐):一提起骑马民族,人们的头脑里就浮现出鲜明的成吉思汗的形象:率领数以万计的骑兵,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纵横驰骋。这样的理解看来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3.
罗丹 《民族论坛》2008,(4):54-55
元散曲塑造了情真意切的俗女子形象,她们是纯真、质朴的可爱女子,是大胆、泼辣的倔强女子,是直面情欲的率性女子。元散曲女性形象塑造的这种平民化倾向与元代市井生活的繁荣、散曲娱乐交际的文学功能和散曲创作家们的世俗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历史上最初的骑马民族斯基泰人,希罗多德说:“他们不修筑城市和城墙。他们全部是骑兵,所到之处便是家,没有固定的住宅,不从事耕作,靠家畜为生,唯一的住所是带篷马车。”①司马迁对东洋史上最初的骑马民族匈奴又这样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②在旧大陆内部广袤的草原和高原,或沙漠周边的草地等,在少数家族集团以  相似文献   

5.
骑马打猎,爱好骑马,爱惜猎狗,是蒙古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是由历史上蒙古族的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动,这种习惯也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吉林省的蒙古族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我省(吉林省)的蒙古族几十年来逐渐地都转入农业生产,完全从事畜牧业的人已经没有了,虽然有的地区仍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但是畜牧业的比重不大。由于生活条件与环境的改变,已没有大宗的畜群。因此,专供坐骑的马就不多了,打猎(即春季集体出围)的时间也很少了。只有一部分较为聚居的的蒙古族中还保持着养骑马、猎狗和春季打猎的习惯。1956年农业高级合作化运动中,党和政府为了尊重蒙古族的风俗习  相似文献   

6.
成吉思汗是一个草原的儿女。他所建立的帝国,是一个散发着原始生命气息、充满野性和活力的骑马民族国家。 蒙古帝国和中原王朝的风格迥然不同。礼仪三千的形式主义,在草原是见不到的。  相似文献   

7.
猴女子     
我是一个猴女子吗?这怕不会错,因为这是外婆的话。 我说不清猴女子是什么意思,外婆也未必,这是一句方言。方言就是这样,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想想外婆叫我猴女子时的情形,我大体上意会了哪种女子叫作猴女子。 小时我太野。我想起,我淘气的程度,胜过了一块与我玩耍的任何一个男孩或女孩。而我们一起做出的那些荒诞不经的事,有许多缘于我的策划。那应该叫做鬼点子。  相似文献   

8.
朱智红 《民族论坛》2011,(8X):101-104
女子象脚鼓舞是傣族象脚鼓舞中的奇特现象,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是傣族女子劳作后心情的宣泄,反映出傣族女性积极、乐观、追求美好的生活态度;二是傣族妇女力量与能力的展现,是傣族母系氏族遗风的反映。三是傣族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的表现。对傣族女子象脚鼓舞要在保持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女子教育与全省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就我省少数民族女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女子教育的重视,进一步推动我省少数民族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青海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经过建国后四十多年的努力,青海少数民族女子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但是,女子教育的落后性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在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里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论及。  相似文献   

10.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各民族都把尊老敬老作为衡量人的道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这些准则和规范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言行,形成了善良淳朴的民俗风情。 老人是宝。在壮族聚居的地区,人们在路上与老人相遇,须主动与老人打招呼,退让到路边请老人先过去;如果是骑马或骑自行车,须下马下车,等老人过去后再骑马骑车赶路。老人进屋,要请老人坐上座,在老人面前跷腿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尊敬。与老人吃饭,只能坐桌子两端,不能趴在桌子上,且应该端起饭碗,吃完饭后还要请老人慢吃,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还有,还有……”当我在失意的时候,每每轻哼起这首歌曲时,都禁不住潸然泪下。当然并不只是为了她的作品本身流露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文风以及作者本人务实求精的人格魅力;我所感动的是超出三毛的作品和人格本身之外的那种能够驾驭自己命运的超然脱俗的意识驱动力。三毛,一个柔弱的女子,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一个郁郁寡欢喜爱独处的女子,一个并不漂亮而心地善良的女子,一个有着殷实的家境却不安于现状的女子,一个心中时常淅沥着愁雨的女子,终于在被太多的惆怅与迷茫积聚在内心不能释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柔软的石头     
他们围着青藏高原上林立的群山中那些高大、雄伟、鹤立鸡群的山峰右绕而行,或骑马,或徒步,或者干脆一步一叩首地磕着等身长头,遇到山水自然或者人文景观则停步祭拜。他们煨桑、抛洒禄马,口中是对这些山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尽夸张的溢美之词。这样的场面,甚是庄严。这是笃信藏传佛教的高原民族对自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及的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西北的伊斯兰女子教育。列举的是有着“中国小麦加”之誉的甘肃省临夏市的临夏中阿女校的伊斯兰女子教育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小镇同心县韦州镇的伊斯兰女子教育。临夏中阿女校是一所可称之为中国伊斯兰女子教育的典范学校。学校拥有齐备的设施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较为富裕的、宗教信仰浓厚的家庭。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选择教师职业,其中也有选择去中东各国留学的。学校的办学经费完全是自力,不依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援助,另外学校的课程安排是以阿拉伯语的学习为中心自主进…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与新中国社会的转换阶段,女学运动带动了回族女子教育的开展,打破了多年来女子被拒于校门之外的习俗。然而,回族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像全国女子教育一样,颠覆社会对女性的象征观念及女子的地位,而是巩固了原来回族女性的民族传统。本文通过比较民国时期全国女子教育与回族女子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其所反映的女性文化思潮,探讨回族女性教育的文化特点及其对当代回族女性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花腰彝是彝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支系,近些年因女子舞龙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花腰彝女子舞龙并非原生态呈现,而是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立足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建构出来的.女子舞龙的成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伸张了自己文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青海省回族女子基础教育的现状 ,探讨了回族女子基础教育落后的根源 ,从而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回族女子基础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0年世界残疾人女子举重锦标赛比赛成绩与世界纪录的统计对比,对当前世界残疾人女子举重竞技格局和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旨在为我国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在绵延的大兴安岭之中。我从滨洲铁路线的牙克石站,转乘火车向东北行,走十六个小时,就来到了这个旗政府的所在地——阿里河镇。以后,我花了四十天的功夫,骑马、坐船、徒步,爬山越岭,赤足涉过河  相似文献   

19.
女子终生赤足,紧体短裤之下的双腿世代裸露;头上一只独角,一顶白色的尖顶软帽随风飘扬……学者说:奕车女子之服饰,实为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服饰之最有特色者。 然而,六十年代古风突变,解除独角、套上鞋袜、遮掩双腿的奕车女子,掀起了一场犹为令人惊讶的服饰革命……  相似文献   

20.
楼田七彩荷     
因为晨雾过重,朝阳挣扎了大半天还没有推出推灿的光盘,位于道县境内的嫌溪河两岸像是披了一帷面纱。如果不是七个女子的装束明显地分出降红、桔黄、玉白、草绿、湖蓝、淡紫、靛青,还真的一时难以甄别谁是谁。因为七个女子都是刚从外地嫁过来不久的新媳妇,七个新媳妇七个姊妹民族:汉、壮、苗、侗、傣、彝。民族虽然各异,却又都长得一般高矮,差不多的国俊脸、柳叶眉。七个女子的赤脚把田埂路踩出七朵花。有客从远方来,村里准备给远方来的客人做一顿莲子饭,于是一大早七个女子就受村长委托到荷塘里采莲。我是应她们相邀而去的。人到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