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6年10月,在若羌县楼兰古城遗址考古调查中,考古队员发现了10余件虽已锈迹斑斑但整体保存较好的铜带钩。其中一件长3.2厘米,呈“S”形,首端上部有柱状凸起,尾端向内侧弯曲。它小巧精致,没有什么纹饰,注重实用性,可能是魏晋时期楼兰地方官员的用具。  相似文献   

2.
诚信感人     
1900年,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附近,雇了位名叫奥尔得克的当地维吾尔族人即“罗布人”当向导。有次在沙漠中露营,他们发现他们将整个探险队携带的唯一一把铁锹,遗落在前一晚的宿营地了。斯文·赫定当即决定派奥尔得克返回去寻找那把在沙漠里作考古挖掘、随时都会用得着的宝贵铁锹。可等到奥尔得克再回到探险队时,他带来的就不止铁锹这一样东西了,他甚至带了几块有雕刻痕迹的木板回来——举世瞩目的楼兰古城遗址在无意中被发现了! 时隔34年,当讲过自己“一定还会回来”的斯文·赫定,再次来到罗布泊见到也曾许诺一定等他的奥尔得克时,两人都是古稀老人了。“他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初,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被黄沙掩埋了千年之久的楼兰故城。它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冲,鼎盛时期有两万多人口,是首屈一指的西域重镇,为沟通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第一次记载楼兰城。盐泽就是罗布泊,是古代塔里木盆地东端的交叉路口。  相似文献   

4.
楼兰古国曾经在最荒凉的地方创造了最绚烂的绿洲文明,而罗布泊作为一大水系的消亡,又使古代楼兰王国的遗民罗布人经历了那最灿烂的绿洲文明重归于荒凉的过程。 谁来破解这其中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5.
揭秘楼兰     
对于探险者来说,新疆有一处地方充满了吸引力,它就是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西域古国楼兰。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一片荒凉之地。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令人神往。它是如何在地球上神秘地消失后又意外地出现的?这一切牵动着无数中外探险家前去考察。他们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西汉时,…  相似文献   

6.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南90公里,地处罗布泊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2019至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烽燧遗址实施考古发掘。这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收获,先后获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魏末晋初楼兰文书编年系联(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3月至4月间,新疆楼兰考古队在楼兰古城进行考古调查时,又在古遗地中发掘获得一批汉文文书.这样,自本世纪初第一次在楼兰遗地发现古代文书以来,先后已有五批文书出土,总数已有800件左右.前四次出土的文书,包括1901年斯文赫定发掘、1906年及1914年斯坦因两次发掘、1909年橘瑞超发掘共700余件,由林梅村同志将已发表过的录文按照出土地点编次辑为《楼兰尼雅出土文书》一书,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第五批出土文书,经侯灿同志整理已在1988年7期《文物》上公布.笔者与李均明同志合作撰成《198O年楼兰新出土文书校释》一文,对这批文书重作了清理考证.数年前,我在研读前四批出土文书时曾  相似文献   

8.
楼兰人的日常生活在位于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楼兰王国遗址中发现的(亻去)卢文文书,对楼兰王国有着相当详细的记载。本文打算通过楼兰遗址发现的文书和遗物,对楼兰平民的生活作一概述。当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绿州受到苏毗人的威胁,尽管楼兰人苦于繁重的赋税,但还是过着比较安定的农耕及畜牧生活。在他们之间来往的信件中,也谈到了这种恬适的生活。距今两千年前的楼兰王国有着相当发达的文化,他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铁器和陶器,生产上  相似文献   

9.
信息     
★广东中豪摩托车发展有限公司近日决定与新疆若羌县罗布泊镇政府携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楼兰古城,中豪公司董事长余锡逢为此向罗布泊镇政府捐赠了12辆中豪摩托车及人民币10万元。(朱)★经国家邮政局批准,3月5日上午,大理“百荷花”邮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举行首发式。(庄俊华)★亚洲最大的开放式天然放牧型马鹿繁育基地——内蒙古巴林左旗健元鹿业集团,2002年,出口韩国马鹿茸4.8吨,占国内同期马鹿茸出口总量的50%,实现产值700万元。(段丽华)★一项旨在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日前出台,通过…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支田中外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伍,在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考察时,于距楼兰古城遗址100多公里处的营盘附近,发现了两具虽遭破坏但大部分肢体保存完好的女性干尸。女尸上身和膝盖以下保存完好,皮肤呈古铜色,肚腹弹性良好,脚指甲保留完整,脚背上的血管清晰可见。女尸周围还发现了一只精美漂亮的绣花鞋。考古人员已将两具干尸运回乌鲁木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正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这两具女尸的出土,使考古学家和普通民众想起了16年前在距营盘不太远的地方曾出土的轰动一时的“楼兰美女”。于是关于“楼兰美女”的议论,再度成为考古学界和民众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疆佛教遗址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调查和发掘的重要佛教遗址有库车苏巴什,哈密庙尔沟、白杨河、拉甫却克,焉耆七个星等。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发掘中也清理出了佛寺遗址,而喀什市莫尔寺遗址考古从2019年起就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2.
土遗址是中华文明发源与演化的最直接的见证者,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千百年来饱受自然和人类破坏,保存现状堪忧,亟待治理保护。本文以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保护修缮工程为例,分析讨论几种常见的土遗址病害成因和表现,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保护治理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土遗址保护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祝铭 《中国民族》2023,(4):98-99
<正>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市北边的昂曲东岸台地上,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0年5月,当地群众在此搞农田建设时发现了此处遗址,后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8月至9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小恩达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工作,发掘了2个探方和1条探沟,发现3座较为完整的房屋遗迹、1处灰坑、5处窖穴和1座墓葬,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对该遗址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了解与认识。小恩达遗址是西藏东部地区继卡若遗址之后,经田野调查和发掘的第二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14.
由于风化、雨水冲刷及其他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西炮台遗址文物本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以营口市西炮台遗址修缮保护为例,分析病害种类及特点并通过试验结果判定夯土土料的成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采用传统夯土工艺进行修缮保护。以期为土遗址的保护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杨瑛 《民族论坛》2005,(11):26-27
罗布泊,科学家彭加木生命与科考的终极之地,旅行家余纯顺最终没能穿越的死亡之境!我点击桌上的电脑:罗布泊是汇入多水湖之意,为内陆最大的移动咸水湖。大自然曾造就了5350平方公里的湖面,到了上个世纪1972年,罗布泊突然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从此,罗布泊变成了一个干旱、风暴无常、令人生畏的荒漠……然而,越是艰险、神秘的地方便越是驴友渴望到达的地方,于是我们一行男女老少40多人9部越野车、两辆给养大卡车浩浩荡荡从乌鲁木齐出发了。罗布泊,罗布泊,我们来了!上篇:我们眼中的罗布泊没有水,注定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色彩!没有生命,没…  相似文献   

16.
沙海寻英魂     
对于大多数人,知道罗布泊是从一位科学家于1980年在罗布泊失踪时开始的。这个科学家的名字叫彭加木。当时他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副院长,从马兰基地进入罗布泊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7.
霍巍 《中国藏学》2017,(2):135-143
位于今山南琼结县境内的青瓦达孜遗址,据历史文献记载曾为吐蕃时期的早期王宫所在地,历年来也做过一些考古调查,近年来对该遗址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小面积的考古试掘,获得了一些新的信息和资料。文章对于青瓦达孜遗址的布局、功能、各期建筑的演变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文献所记载的吐蕃时代始建的青瓦达孜城堡与宫殿,其遗址就在现今山南琼结县的青瓦达孜山体上,文献和考古两方面的线索表明:西藏古代史上素负盛名的青瓦达孜遗址早期的全貌已经难再寻觅和复原,原因是它已经和后期的建筑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地处新疆腹地,北横天山,南峙昆仑,在新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进入新疆南部的门户和开发建设南疆的“桥头堡”,下辖库尔勒、焉耆、轮台、且末、若羌、尉犁等八县一市,首府库尔勒市是新疆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巴音郭楞”系蒙语,意为“富饶的流域”。那里有闻名世界的楼兰古国,神秘莫测的罗布泊,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均由此经过;西部大开发的两大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塔里木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在那里展开。全州总人口112万人,由蒙古、汉、维吾尔、回等37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  相似文献   

19.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山遗址第三期发掘出万年前的稻米遗存,有可能把浙江稻作栽培史提前到万年前。这一稻作遗存的发现,使得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比河姆渡提早了3000年,比跨湖桥提早了2000年,表明长江下游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上山遗址考古队在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并通过实施“浮选法”,对挖掘出来的各个土层的大量样土,进行“浮选”,找到了一粒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米和多粒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米。“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新源头,而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在稻作农业起源上的地位。上山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李立 《民族论坛》2013,(1):15-17
正随着1995年被发现以及考古专家的不断调查发掘,老司城遗址这一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的古文化遗存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其独特的核心价值,让它从湖南众多的历史遗址中脱颖而出。湖南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文物工作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深受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可至今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省文物局开展了扎实的调研工作,认为全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在资源非常丰富。在永顺县的老司城遗址、凤凰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