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奴才的特性     
一部《水浒》,着力塑造的是宋江这个投降派的艺术典型。投降派必然是奴才。那么,奴才的特性是什么呢?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奴才气》一文中指出:“作为社会典型的奴才的主要特性就是虚伪和胆小”。列宁的教导,一针见血地击中了奴才们的要害,是识别投降派的锐利武器。宋江是个典型的投降派,也是个典型的奴才。虚伪和胆小的特性,在宋江身上十分突出。宋江的虚伪性表现之一是,口唱“仁义”,实则“吃人”。尽管《水浒》百般美化宋江,说他是什么“仗义疏财”、“赒人之急”的“义士”;还专门用一首《临江仙》的词肉  相似文献   

2.
反革命“四人帮”的头面人物江青,本来是一个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者。她对自己民族的历史一不了解,二不热爱,甚至扬言要对我国的文化遗产“彻底批判和与之彻底决裂”。可是,她对《水浒》中的宋江却有极大的兴趣,不但不“彻底批判”,反而大唱赞歌:什么宋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有智,有谋,有正义感”呀,什么“能团结人”呀,等等,拚命往宋江脸上贴金。宋江是个什么家伙,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讲得一清二楚了:“一部《水浒》,说的很  相似文献   

3.
坚持说金圣叹仇恨农民革命的人,总是以他骂过宋江为口实,说他那是擒贼先擒王。其实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在他改造投降的《忠义水浒传》为战斗的七十回本《水浒传》时,关于宋江的形象问题便有着很大的麻烦。因为如果承认宋江心中有“忠义”,则宋江就必然是不折不扣的投降派,最终裹胁义军屈膝于王庭是合乎逻辑的结局。而这是和金圣叹的想法南辕北辙的。如果不承认宋江有“忠义”之心,但他又确乎满口是“忠义”的言词,这又当作何解释?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批书人硬是去公开肯定宋江的叛逆性,则在那个时  相似文献   

4.
宋江杀阎婆惜是《水浒》的重要情节,作者用近三回书(第二十回~二十二回)的篇幅来铺陈这个故事。可以说它是整部《水浒》的一个“关节”。因为,如果宋江不是杀惜,他这个“仁义礼智信皆备”的忠臣孝子,便可以在官场上平步青云,直线尽忠,何必“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呢?自然,《水浒》这一曲投降主义的颂歌便唱不下去了。那么,应当怎样评价宋江杀惜这个行动呢?有人说这是他“走向革命的开端”,因为那是为了保卫梁山的“机密”啊! 果然是这样吗?不对。要说宋江有什么事关梁山革命事业的“机密”落在阎婆惜手里,那不过是刘唐送来的——晁盖的感谢信,为报答宋江通风报信之恩特送一百两金子云云。晁  相似文献   

5.
《水浒》的作者为了宣扬投降主义,竭力为梁山泊农民革命的叛徒宋江歌功颂德,说宋江为人“仗义疏财,从而吸引了八方壮士云集梁山”。什么是“仗义疏财”呢?作者在书中说,所谓“仗义”就是能讲兄弟“义气”;所谓“疏财”就是能慷慨解囊,济人贫苦,无贪财之心也。其实这完全是在为宋江涂脂抹粉。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的“仗义疏财”实际上是完全没有的。宋江的“仗义疏财”是有阶级内容的,它不过是为了欺骗人民、出卖农民革命而使用的反动手腕罢了。  相似文献   

6.
宋江,这是被《水浒》作者精心歌颂的人物,多次借众人之口赞他是扶危救贫,“仗义疏财”、“忠义双全”的“呼保义”。那么,宋江的“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从他亲手用药酒把李逵杀死一事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当刽子手的屠刀已经举起,眼看宋江就要人头落地的时候,是李逵第一个跳进法场。出生入死,把宋江救了出来,使他死里逃生。他是宋江的直接的救命恩人。在以后的无数次战斗中,李逵同样是一马当先,无所畏惧,奋勇杀敌,为梁山泊起义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偏偏死在口口声声“义”不离口的宋江手里,这不是不可思议吗?其实,并不奇怪。以宋江为首的投降派,为了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就必然要出卖革命,屠杀  相似文献   

7.
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水浒传》据以为书,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但在历史上宋江等是否接受了朝廷招安?是否参加了打方腊?结果怎样?《水浒传》是否宣扬投降主义?对这些问题,看法却有分歧。分歧由来已久:明末清初的怪杰金圣叹,就认为《水浒传》七十回以后是罗贯中续的“恶扎”,因而删去,另加了卢俊义梦见梁山全伙被长人嵇康擒杀作结。清道光时的俞万春也在《荡寇志》的开头说:“想当年宋江,并没有  相似文献   

8.
评宋徽宗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水浒》为了宣扬投降主义,用了浓墨重笔描绘农民起义中的投降派代表宋江,此外还花了不少笔墨美化宋徽宗。究竟历史上的宋徽宗是怎么一个人。《水浒》为什么要对他大加美化?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对识别和批判投降派是有重要意义的。从新、旧党争谈起  相似文献   

9.
过去,有些评论《水浒》的文章说:“宋江是梁山泊政治领袖,他有组织才能”,“能团结群众”,因此“使得革命有了空前的发展”。 宋江果真是促进革命队伍团结和发展的杰出农民领袖吗?否。宋江是分裂梁山起义军的罪魁,瓦解农民革命事业的蛀虫! 搞团结,还是搞分裂,这是一个路线问题。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一定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10.
《水浒》第三十九回写了“浔阳楼宋江题反诗”。“反诗”的末两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要“遂”的是什么样的“凌云志”,“笑”黄巢是怎么样的“不丈夫”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的《水浒》评论者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曾说,宋江是真正“胸怀大志,企图效法黄巢创造一番伟大事业。”果真如此吗?否。只要我们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看一看黄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辨一辨“大丈夫”宋江“创造”的“一番伟大事业”,比较一下他们的“凌云志”,便不难看出宋江究竟是在“效法”黄巢还是在嘲笑黄巢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武侠小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这就是“侠”。侠多凭武技主持公道,故《韩非子·五巍》云:“侠以武犯禁”。“小说”一词按《汉书·艺文志》所云,即“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合而言之:民间流传的,描写凭武艺行侠仗义的叙事文学作品,即为“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2.
《水浒》中的宋江,在浔阳楼上作了一首《西江月》,其中有两句自夸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究竟有些什么“权谋”呢?请看他一生的反动政治实践。纵观宋江一生,可划为三个大的阶段。上梁山之前是第一阶段,上梁山至投降受招安是第二阶段,投降后至喝毒酒而死是第三阶段。宋江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权谋”。在第一阶段,宋江的“权谋”是企图通过一般的途径往上爬,求得官爵,当皇帝的奴才。他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努力学习向上爬的本领,对儒家的一套反动“权谋”揣摩得十分精熟,以至于“吏道纯熟”。这时期他对农民起义军是反对、鄙视  相似文献   

13.
《水浒》一百二十回本第七十二回写了这样一件事,宋江伙同心腹随从燕青趁京师庆赏元宵夜之机,冒充“燕南河北第一有名财主”去走皇帝宠妓李师师的后门。在这个婊子家里,宋江舞弄秃笔填了一阕藏头露尾的《念奴娇》,要对李师师“尽诉胸中郁结”。宋江“胸中郁结”是什么呢?请看他当时所写的乐府词:“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千种,醉乡一夜头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的悲剧根源于宋江的悲剧 ,宋江的悲剧根源于他的双重性格。宋江把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葬送了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招安 ?招安的目的是什么 ?历来多有争论。本文认为 ,是中国封建专制政治体制和忠君的儒家思想赋予了他忠君又叛逆 ,主性与奴性兼有的双重性格 ,这种双重性格是造成梁山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荀况在《王制》中说,人的力气不如牛,奔跑不如马,可是牛马却被人役使,原因是“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他认为,人之所以能支配自然界、役使万物的原因,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自然生物的特点,就在于人“能群”。荀况所谓的“群”,实际上就是指人类社会组织。人类有了社会组织,就能紧密结合与互相协作,就有力量“胜物”、“裁万物。”(《王制》)那么根据什么原则组织社会呢?荀况说:“人何以能群?曰:分。”(《王制》)他非常重视“分”对“群”的作用。他反复强调:“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群商无分则争。”(《富国》)“有分义,则容天下而治。”(《大略》)他把“分”看成是组织社会和治理国家的根本。荀况所谓的“分”,其核心是指贵贱上下的社会等级关系,也指  相似文献   

16.
《水浒》中的宋江究竟是革命派还是投降派,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必须彻底弄清楚。在过去评论《水浒》的文章中,美化甚至歌颂宋江,把宋江这个投降派说成是什么农民起义“非常杰出的领袖”,什么革命的“同路人”。甚至把这种歌颂说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是历史的颠倒,是不折不扣的阶级调和论。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最近指出:“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这就极其深刻地揭露了《水浒》中宋江同高俅斗争的实质,揭露了叛徒宋江搞修正主义、搞投降叛卖的真面目。如何理解毛主席的指示,分析研究宋、高之间的矛盾斗争呢?马克思主义认为,判断一个人的阶级属性,不仅要看他的阶级出身,更要看他的政治思想路线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以此来衡量一下高俅和宋江,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地主阶级分子,都是赵宋封建王朝的忠实走狗。高俅,是东京开封府“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所谓“破落户”,就是破产的官僚地  相似文献   

18.
《水浒》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它的主要倾向是什么?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在我国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指出:“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宋江,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等绰号;想到那个义释过晁盖、令天下英雄望风归顺、带领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呼风唤雨的英雄寨主;想到那个一心想招安、招安后又四处奔波、没得善终的屈死的冤魂。然而,再一次读完《水浒传》,掩卷而思,又使人对宋江的“忠义”产生了怀疑:作者为这部书定名为《忠义水浒传》,难道真是为了宣扬宋江等人的忠义之举吗?宋江也真的象他自己所剖白的那样;“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宁肯朝廷负  相似文献   

20.
一部《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它既不是什么“农民革命的史诗”,也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而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水浒》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它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的革命斗争。作者通过精心塑造并竭力美化梁山领袖宋江,来达到他鼓吹投降、反对革命的目的。宋江不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而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究竟对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是“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有罪”?是推翻以宋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还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是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还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接受招安,充当奴才?在对待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头子宋江的真面目和《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