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时期,边区土匪祸害社会一度比较猖獗,严重影响了边区社会秩序的安定。这不仅仅是由于匪患这一沉疴难治,也与国民党的利诱、地方政府的工作失误等原因密切相关。针对边区土匪本身具有的顽强性、持续性、战斗力强等特点,边区党委和政府制定了综合治匪方略,坚持军事围剿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卫军的重要作用,构建完善的灾后救济体系,祸乱民众达八年之久终被根治和安抚。其治匪经验对建国后顺利平定西南等地民变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同时,对时下全国打黑除恶、维护社会稳定繁荣必将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伟 《重庆社会科学》2011,(10):125-127
在通常观念中,土匪被视为一个受鄙夷的群体而存在,“‘土匪活动’可以用来概括一切盗窃行为,从一只母鸡到一个国家……结果所有冠之以这个名称的人都被视为一路货。”他们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压抑和否定。可以说,土匪是一个躁动于正常社会秩序中的异类群体。当社会的政治、经济使民众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甚至极端恶劣时。土匪就会应运而生。拆除先在的界定与评判,把土匪还原到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情境中,纳入“客观事实的叙述”的写实语境中,对“土匪”的文学想象在历时性延展中,其意涵随着社会历史的认知而不断扩宽。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土匪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1840──1919)社会一直处在复杂多变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纷繁错杂、空前尖锐。认识这些问题和矛盾,探索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基本任务。近十年来兴起的关于近代土匪问题的研究就是这种可贵的尝试。土匪问题,并非中国近代的特产,古今中外皆有。在中国历代文献中,有关“匪”的记载名目繁多,无论何朝何代,“匪”总是和社会的各阶层、国家的政治经济发生联系,近代中国更是被称为“盗匪世界”、“土匪王国”。对近代土匪史的研究,毫无疑问,涉及到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工业建设中,从边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发,对边区建立在私有基础上的私营工业采取保护和扶持其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争取实现边区工业日用品的自给自足做出了贡献.边区对私营工业的政策及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进行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西北边地社会稳定,北宋政府制定和颁布了许多相关的边区蕃民法律保护条例,其主要内容涉及经济贸易、土地买卖和生命人权等方面,前后期延续并有所变化,形成务实、时效、灵活的边区法律保护体系,反映了北宋因时而易、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对边地民族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边区蕃民弱势群体生命的珍视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民初这一社会大转型时期,山东土匪“顺应”潮流,适时而变,从而出现了一些与传统社会相比所未有的新表征。这主要表现在:一、土匪在装备和编练上实现了“匪队”的现代化;二、其政治性日益凸显。但同时必须指出:土匪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无疑给转型期的民国社会带来更高强度的危害:一方面,土匪在军事装备与编练上的现代化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善于投机钻营和反复无常,这就使得寄生于民国社会之上的土匪这块“肿瘤”和“心腹之患”更加难以铲除;另一方面,土匪的寄生性及其对社会生产的杀伤力,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乃至停滞,从而影响到社会转型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使其进行缓慢甚至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私营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体系中,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有一定的比重,它的存在和发展,受到边区政府的奖励和支持,从而对边区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在帮助和促进私营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思想理论和政策;在当时极其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下,有关这一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所以,关于抗战时期边区私营工业的研究,应当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土匪猖獗是民国时期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民国前期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中,战争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军队往往招匪、纵匪;大量散兵流为土匪.同时期,四川自然灾荒不断;军阀征税无度;地主压榨严重,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大量农民不堪重负而破产,成为土匪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秩序长时期内持续的动荡,导致更多人进入土匪队伍.  相似文献   

9.
许华 《理论界》2009,(5):163-165
东北土匪隐语是一种十分隐秘而又特殊的行业用语,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非常肤浅有限.但实际上,包括东北土匪隐语在内的隐语非常重要而有特色,是处于社会文化深层结构中的特别语言文化现象,在社会语言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考察民间社会诸世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东北土匪隐语的特点、形成方式以及对东北匪语形成产生过影响的几个外部因素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视角看民国土匪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视角对民国土匪的社会行为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土匪行为实际由它的价值取向、文化体系所支撑,而地域民俗文化、帮会意识、典章制度、黩武主义则是土匪亚文化形成的源泉与标志。研究土匪,应该从不同层面剖析,而研究土匪亚文化似乎是一条值得重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军阀时期的兵源匪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5,1(4):132-137
军阀时期割据混战所造成的经济衰败,使破产农民和游民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在中央政治权威衰败的情况下,各军阀派系募兵标准各行其是,大量地收编溃兵和土匪,造成军纪败坏,兵源逐渐匪化.军官与士兵的素质明显呈劣化趋势,普遍缺乏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毫无信仰与"主义"可谈.在这样的军队里,军纪废弛,政治上失控,完全背离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职能,其本身就成为社会的动乱之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试验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展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和协调工作,在边区范围内实现了民主、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保证了边区的政治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具体路径,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而且在实践上为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成功范式.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实践以及联合少数民族上层一致抗日建立统一战线,促进了边区的民族团结;通过帮助少数民族恢复经济、扶持保护少数民族商业、积极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勤劳致富和开垦荒地,发展了边区的民族经济;通过促进边区民族教育发展、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开展了边区的民族教育;通过尊重教徒信仰自由、保护正当宗教活动、保障教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以及保护民族文物古迹,尊重和保护了边区的民族文化。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推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增强了边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刘永生 《兰州学刊》2010,(3):195-199,70
北伐和湖南农民运动的声浪远没达到荡平三湘四水所有土匪的地步,在受北伐和农民运动影响不深的边缘地带,土匪的活动较前更加猖獗。文章通过对相关民国报刊的爬梳,揭示了北伐时期湖南土匪的分布、行为特点、北伐军各级军政部门在土匪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分析了这个时期湖南土匪剿而难灭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们今天根治某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华中解放区原来各流通领域存在的大量伪币、法币以及抗战中各根据地政府发行的抗币和地方政府发行的流通券等,不仅种类繁多且流通不便,极大地阻碍了苏皖边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不利于维护边区的经济稳定.华中局及抗战后成立的苏皖边区政府积极地采取措施,通过收兑地方抗币、流通券,禁绝伪币、法币、银元等,发行统一而通用的华中币,建立了以华中币为本位币的边区货币体系.苏皖边区货币的统一,稳定了边区的金融秩序,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为新中国的金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干部人才.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原因,陕甘宁边区出现了"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的极端困难局面.党中央向边区全体军民发起"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号召,边区妇女们做出了积极响应.文章通过对陕甘宁边区妇女纺织运动规模及相关数据的统计,以及对《解放日报》等一手文献的研究,分析了党中央在妇女纺织运动的具体方式及内容,论证了开展妇女纺织运动对解决边区布匹半数以上需求这一巨大成绩,以及在妇女解放运动、农业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优待救济抗属,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面对数以十万计的庞大抗属群体,边区政府采取代耕、帮助建立家务及其他社会优抚措施,发动群众积极优抗,为抗属构筑了一个物质优待与精神优待相结合的多层面、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确保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边区抗属物质生活改善,社会地位提高,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具有边区特色的优抗经验,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晋林 《甘肃社会科学》2003,(3):142-144,150
陕甘宁边区实施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 ,成为边区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因 ;而在文化教育中坚持为工农大众服务 ,走群众路线 ,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制度 ,实行文化教育中的统一战线 ,则构成了边区文化教育中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思想意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 ;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 ;重视学习文化知识 ;参加生产 ,自强自立 ;卫生保健 ,科学育儿等。这些观念的转变 ,反映了边区妇女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 ,也体现了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秀丽 《晋阳学刊》2009,(2):126-127
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少不了占社会人口一半的妇女的参与,正是有了她们的参与这个社会才真正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构建了民主平等、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使边区社会秩序稳定,各项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边区妇女是党构建边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边区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考察这一时期占全区人口一半的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的贡献,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效地发挥广大妇女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